霹雳mit演员表切片面包,是我家早餐桌上的“常客”。食用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是直接吃。稍考究点,可以烤制一下,抹上那种现成的果酱,口味会好一些。更复杂的,夹上荷包蛋、熏肉、生菜、西红柿等,做成三明治。岩烧乳酪吐司,我不知道在上述切片面包的三种吃法序列中,该排到哪个位置。但单就口味和受欢迎程度,应该是最高级的。
第一次接触岩烧乳酪吐司,是在去年新冠疫情禁足家里的特殊时期,每一顿饭都要亲力亲为,锻炼机会空前频繁。不论对劳动者还是享用者,让这个频次极大的重复动作保持吸引力,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但是,让自己所爱的人每天都享有3次开盲盒的小小向往和激动,却又具备让人难以拒绝的诱惑力。
为了保持高频持续出新,我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与朋友讨论,翻看书籍,查阅网络。我怀着满腔的热情,去了解新食材,尝试新烹饪手法。岩烧乳酪吐司就是这个时候闯入我的世界。我第一次看到网上有人描述食后感想:“味蕾的极致享受,惊艳,满足。”再看看它的特点:“趁热食用”“刚出烤箱味道最美”“面包店中时常排长队”。去翻阅食谱,做法也简单,就是吐司(切片面包)抹上奶酪糊(用黄油、奶酪片、淡奶油、白糖或蜂蜜、牛奶调和),塞到烤箱烤一烤就可以了。这些特征,简直是为我家量身定制的。我抑制不住激动,摩拳擦掌,马上买来切片面包和相关食材,为第二天一早小试身手做准备。
调好闹钟,我足足比其他两位“队友”早一个小时起床。这里要是有人质疑,为什么不能从面粉开始,有效偷懒才有幸福感,凡事得量力而行,美味不减分,肯定是当仁不让的选项。所以,再强调一次,只能是切片面包,才是这道美食的原料。我用了量器,很精确很严格地按照配料表一一配置,然后放进烤箱,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烤箱里的吐司,掌握着火候,等到上了色(表面一层奶酪糊变成了令人垂涎不已的焦糖色),忙不迭取出,喊来两位“队友”,趁热享用。首秀成功,好评如潮,就连最挑剔的孩子也不吝溢美之词,虽牺牲了睡眠时间,但我心中的得意又岂能言表。
因为受欢迎,所以我决定将这道美食以每两周一次的频率呈现。作为一道被纳入我的家庭版食谱库的美食,它其实还是有着不少遗憾的。第一,每次做,我都要提前1个小时起床。有一首歌这样唱:“提前半个小时起床,为心爱的人做一份早餐。”这个半小时要是变得太长,幸福的边际可能就会消失,所以这个问题必须要改善。第二,乳酪酱中要用到淡奶油,这个淡奶油虽然有小包装,可是容量要用上几次,其他地方也用不太到,两周一顿的频率保证不了原料新鲜,担心会有不良影响。第三,吐司能买到好几种。从原料来说,黑麦、荞麦还有普通面粉;从分量上来说,有6片一包的包装,每一片都小小的,有点担心略不够,还有一种是8片一包,每一片都很大,又会有点过量。第四,用牛奶还是用蛋汤搭配,哪个营养更均衡,口味更佳。第五,如果用空气炸锅代替烤箱,会不会更方便。
首先,找到容量和重量的相对关系,用勺子和碗这种必需工具来测量,就不需要一一过秤了。做准备工作的时候,先预热烤箱,这样可以用“华罗庚的统筹学”充分利用时间,如果动作流畅,时间可以缩短到15分钟。假如在做早餐时,还想要听点音乐,发几条信息,伸伸懒腰,做几下踢腿动作,那么20分钟也比较从容了。然后,运用透视法,淡奶油可以用黄油和牛奶代替。吐司倒不必有定式,翻翻花样还能增加新鲜感;牛奶和蛋汤的营养价值比较:蛋白质含量差不多,钙的含量由于奶酪里已有不少,那么牛奶和蛋汤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烹饪时间和口味,前者几分钟,后者则要20分钟以上;前者是淡的;后者则是咸的,与以甜味为主的吐司搭配起来食用会更舒服。最后,空气炸锅容量小,几乎没有什么可操作性,简单尝试后,直接不假思索排除。
平时用烤箱不多,这次猛然发现,原来有许多小技巧。比如,先预热,可以让第一次总长20分钟的烤制变成优化后的预热5—8分钟加烤制3—5分钟。可以充分利用余热,等到表面有乳酪“滋滋”跳跃时,停止加热,利用余温上色,反而火候正好,滞留在烤箱里也不会焦掉。要是有“队友”睡懒觉,晚了那么几十分钟(很常见的,大家都体会颇深),不仅有保温效果,而且更加酥脆,这可真真让人喜出望外呀。还有,哪怕是岩烧乳酪吐司成了餐桌上的老面孔,其实还是有创作空间的,譬如烤前加点蓝莓肉,葡萄干,杏仁肉等,烤后加上点白芝麻或黑芝麻,创意无边界。
这是我家的一顿早餐,以这种表达方式做有限范围的简要汇报。并不涉及餐桌上的谈话内容,也不涉及经济成本、营养学等等其他角度的解读。要是再挖掘,背后的故事可能还有更多。就像是一幅画,一栋建筑,一个地区,想去阅读,总是越深入越有味道。那是因为,每个阅读者,都有一个有趣的灵魂。能思考,有见解。这样的人生,或许才是属于我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