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n87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并于9月26日向社会公开发布。这是中央政府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关键时刻及时推出的又一重要举措。这一规划对我国在新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调整和振兴的新要求和新思路,对于进一步提升社会文化力,并迅速转化为文化生产力,进而合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强大的推动作用。它对于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与区域经济功能的正确定位最为深刻的启示是:以文化“定义”未来。
自2009年1月14日至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先后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汽车、钢铁、纺织、有色金属和物流业等十个重要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
中央政府为什么要连续而密集地推出十大产业的振兴规划?笔者以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出于重要性的考虑,它们都属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拉动GDP增长的主要产业甚至是支柱产业,也是国家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以及提供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二是存在问题突出,诸如产品结构老化和不合理,产能扩张过快、过度,供给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高耗能和高污染,环境继续恶化等问题;由于依赖出口程度较高,它们都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因外需下滑而受到较大冲击;三是其终端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基本上都是物质性消费层次,属于社会的基础消费。
而知识经济时代有一个标志是,整个社会的消费构成应呈现为包含多个层次的正三角形:中部以下为低端消费,其消费品内容主要由以上十大产业的生产和流通提供,而其上部为高端消费,即精神层面的消费形式,这类高端消费品主要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理应由文化产业来提供。因此,构建一个和谐社会,是需要有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来加以支撑的,其中就必须和应当包含有文化产业。我们以为,此次有关11个重要产业的振兴规划新政策的思路并不是仅仅追求短期的表面效应,而是着眼于长远发展战略和长期效应的。因为文化产业具有的独特优势,是前10个产业所不具备的。一是文化产业提供的消费品一般都具有较高的附加值,拥有很大的或潜在的市场能量;二是文化产业属于“朝阳工业”和“绿色工业”,在其设计、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主要是文化人和创意人的“智慧”,并无传统工业的污染;三是“创意”是文化产业的生命线,尤其是文化创意产品比较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四是文化创意企业相对容易实现高集群度,在我国地域差异性显著的条件下,有利于快速形成区域化的产业规模,能够发挥企业集群的互补优势,获取集约化的经济效益;五是能够完善社会消费的有机、和谐的层次结构,尤其能较快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并充分发挥文化引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和辐射效应,催动和带动起多个产业的同步发展,取得文化与经济的联动效应。
什么是文化产业?全国政协与文化部组成的文化产业联合调查组在2001年对国内部分省市做实地考察后提出: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文化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等四大传统领域。文化产业和公益文化事业两者共同构成了现代文化建设的内涵。因此,文化产业是现代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最具活力和市场发展潜力的部分。
文化产业通常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初级阶段(基础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文化人的努力,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形成文化力;二是提升阶段(转化阶段),主要任务是借助市场的运作来释放文化力,即由文化创意人、资本投资商和运营商通过兴办文化实业,对文化资源做深度的开发利用,将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的产业优势,进而形成产业化的集群规模,实现由文化力向文化生产力的转化。
在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二阶段,为什么是以文化创意产业为龙头来实现对整个文化产业的提升效应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因而,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以传统文化产业为基础,更多注入文化人的灵感和想像力等创意资源和现代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技能,对传统文化资源加以重新整合和再提升的现代“智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它主要具备以下特征:
一是具有高智慧性。文化创意产品一般是以文化和创意理念为核心,是创意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等特质“聚合”结晶的物化表现。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影视技术和传播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其创作是通过与光电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媒等相结合而完成的,呈现出高知识性和高智能化的特征。
二是具有高附加值。文化创意企业处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内涵提升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其创意、研发、生产活动和最终产品具有高附加值。
三是具有强融合性。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是经济、文化、智慧和技术等相互交融的产物,具有很强的融合性、渗透性和辐射力,能为发展关联产业提供良好的市场条件。
目前在山东省域,已有多种产业园区,比如高新区、经开区、农科区等等,就是很少有文化产业园区。是我们没本土没文化?还是本土缺乏文化资源?抑或我们不重视文化?笔者以为,恐怕还是我们的决策者、文化人和投资商对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隐藏着的巨大商机和在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认知或感受,缺乏远见和洞察力所致。
十几年前,日本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就曾经将文化产业称作是“21世纪的最后一块暴利蛋糕”,这一预见并不夸张。目前,日本一年的文化产业销售额是11万亿日元———相当于该国钢铁业的两倍、汽车业的一半。美国一直号称世界文化产业帝国,其文化产业更是占到本国GDP的五分之一。近十几年来,英国文化产业年均产值都超过600亿英镑。
我国的文化产业是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兴起的。自从党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来,在这十几年间,我国的文化产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5年,我国的文化产业产值达到了600亿元人民币。但是,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的文化产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这种发展水平的差距的存在,却正给我们文化创意人和金融投资商留有了很大的价值增值空间———我们应当有这种评价和估值的眼光。
我们还应看到,在今天全球经济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物质性产品的竞争早已到了白热化的地步。相对来说,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竞争还存有十分广阔的空间。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形态和新的经济活动的实体企业,积聚着一些优质的关键要素。
一是创意人,创意人在整个创意产业的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智脑”作用。例如,美国迪斯尼公司中的几个动漫创意人一年创造的文化产品价值,就比泰国十多万人种植生产优质香蕉供应欧洲市场所创造的价值还要高!
二是风险资金。许多文化产业项目的投入资金是非常大的。比如,美国的一部电影大片,投入往往都在上亿美元,甚至数亿美元之上。多年来,仅靠财政资金投入的单一模式导致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资金的严重不足,是制约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又一瓶颈因素。我们唯有突破旧的所有制体制,大量引进民间资金、企业资金和风险资本,依靠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来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三是文化创意环境。美国等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一般是与物质产业紧密结合的。日本和韩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历也同样昭显了这一规律,其中韩国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要比日本更胜一筹。从1980年开始,韩国的物质产业获得飞速发展,电子和汽车等产业迅速走向世界。紧接着,文化创意产业便借势发展起来。至今,“韩流”文化对中国和亚洲的输出和冲击的强势劲头仍未见减弱。
当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即:文化需要资金、文化在寻求资金、文化在追求资金,而资金却不肯“下嫁”。让资金与文化“联姻”的解决办法只能是:我国文化产业主动进入资本市场, 即要从政府前期的投入为主,转为民间投入为主,再从民间投入为主,转向完全意义上的资本市场,要靠风险投资机制, 才能把真正具有竞争本性的“狼”(风险投资金融家和他们手中的风险资金)引进来。
在我国的文化产业领域,由于历史原因,政府的相关规定一直十分严格,使得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的进入受到很大限制。可以说,文化产业是我国目前惟一的还缺乏充分竞争的行业。这次国务院新近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新政将从法律和政策层面冲破这层坚冰,彻底解决这个久而未决的难题。
根据国务院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精神和主旨,对于如何振兴和发展文化产业的问题,以及发展思路等问题,笔者做了一些思考,如下。
资金是经济命脉,更是产业命脉。政府相关部门要在政策层面上真正实现“破冰”式的创新,形成能够吸引民间资金、企业资金和风险资本果敢进入的激励机制和“放心”机制。这需要形成全方位的配套的政策体系,否则就会由于某项政策的陈旧或缺失造成的“短板效应”而出现“有钱也难办成事”的困窘局面。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这就决定了各地、各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绝不会相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性开发和发展来看,差异化往往是一个项目的长效力乃至生命力之所在。所以,在项目的创意、立项和研发等过程中,能否坚持因地制宜和凸显差异化的方针,将是其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另外,地方性的文化创意的重大项目的决策,一般是与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密切相关的,绝不可独立行之,否则,就难免落入事与愿违的失败结局。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由于受经济、科技等条件的制约,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加之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来自国外的资本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投资占有较大比例,对我国本土文化创意产业构成了显性和潜在的威胁。因此,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特色文化建设,立足于本土文化的根基,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和优势品牌。
作为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其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资源,走集群化发展道路已是大势所趋。产业集群化的具体形式大致有“培植基地”、“孵化基地”、“园区”和“开发区”等多种形式。如美国闻名于世的曼哈顿“苏荷(SOHO)艺术聚集地”、好莱坞影视娱乐业集群等,都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范例。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已有的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和聚集区建设既缺规模,又缺特色。未来的发展亟需加强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培育,以建设起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完成由市场能量向市场价值的转化。
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还相对缺乏,在总量、结构、专业和素养等方面还不能够适应该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今后,我们应科学合理地调整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结构,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特别是高中端人才、创意型人才、技能型人才、营销人才和资本运作人才的培养;积极举办各种大型创意设计展览,为设计师们提供相互交流和思维碰撞的平台,以激发创意人才创造原创性文化产品的激情和动力。我们齐鲁商学院新近推出的文化创意产业M BA 的方向课程,就是定位于尽快培育起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和战略执行力的文化创意人和金融投资家相结合的、本土化的高端人才铁军。
当前我国各地的文化市场,普遍存在着文化消费疲软、文化演出市场不够繁荣的局面,表现在各种形式的演出,如音乐会、演唱会、文艺晚会、名人讲演等等,在场次和票房上始终掀不起波澜或者难以持续。毫无疑问,我国的文化消费市场大有潜力可挖,但是我国人口结构是以产业工人、劳务工和农民工等中低收入家庭为主体,他们整体可支配的文化消费资金极其有限。怎样来激活文化消费?笔者认为,通过改善利益分配机制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期待文化创意人拿出能够足以吸引人们眼球并乐意消费的好作品。
我们要解放思想,引进先进的发展理念,引进国外的优秀人才,开展多种形式的跨国文化交流,如举办文化创意产业的高峰论坛等形式,都是借力发展的可选方式和途径。我们注意到,以本土文化的创意为先导、为根基,生产出能够占住本国市场的文化产品,抓住“主题炫目”和“内容为王”的关键环节,搞好营销拓展,继而展开深入研发,推出更多相关的衍生品,正成为一条国际流行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我国的动漫业正跃跃欲试。比如,利智集团正在构想“将建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华民族动漫产业基地,打造中国卡通王国的梦想”。“利智”的很多创意思路已经被国家领导人给予了肯定,“利智”正在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域中的一个响亮的本土品牌。由“利智”集团发起并融资开发建设的大型文化产业项目“齐鲁卡通城”总投资额达15亿美元,其创意主题凸显原创性,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一流的动漫技术相结合为切入点。如果计划能顺利实施,将在中国建设起世界上的第一个动漫产业“硅谷”和饱浸中华文化和透显东方特色的“卡通王国”。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资源、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和积累、不同民族的文化财富都必须加以整合,才能使得一些原始的、质朴的甚至粗糙的文化资源得到提炼和提升。美国的米老鼠、唐老鸭经迪斯尼的创意、设计和推广,成为超级价值的文化创意要素,并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和喜爱。而中国的孙悟空、猪八戒在中国早已是深入人心,但在世界上却鲜为人知。尤其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日本、韩国的动漫人物都是日本和韩国的民族脸谱,而中国大量动漫人物的脸谱却不得不采用西方人的脸谱,这是一种无奈和悲哀。我们相信,中国的文化创意人和动漫人也一定有能力让中国动漫人物的脸谱中国化,并走向世界。
另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可以作为人类普遍价值观即具有“普世价值”的民族精神、民族理念等内容,还没有能通过大量的文化产品创造来加以传播。比如,“中国结” 的造型非常漂亮,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理应成为全世界到处都能看到的优美符号和形态。它的“中国红”,色彩鲜艳夺目,是在古羌红的基础上逐渐被大多数古代中国人认可的代表性颜色。但是,其中所蕴涵的中国人文的精神与理念,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却难以伴随着我们的文化产品,而让全世界知晓。在这方面,我们的文化创意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之,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和生命力的产业。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就像一个刚刚站立起来的婴孩,正在蹒跚学步,可谓任重而道远。但其成长壮大的希望在明天,光辉的前景在未来。未来的蓝图和道路是要靠文化去引领,去定义的。笔者以为,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定要经历曲折过程,历尽几多风雨。但中国是一块充满智慧的宝地,只要我们的文化创意人和金融投资人具备一双慧眼,借“他山之石”,“定可攻玉”。我们坚信,在中国这片古老而肥沃的文化大地上,一定能够开出绚丽多彩的文化创意“花朵”,结出丰硕的文化创意“成果”。一句话,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将大有作为!
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与大众报业鲁中传媒战略合作成立上海交通大学昂立MBA 山东教育中心,全面引进高端MBA 项目,致力于为山东各大企业集团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上海交通大学昂立MBA 山东班的发展得到了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济南市经委、淄博市政府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全省各大企业集团的鼎力支持,现上海交通大学昂立MBA 山东班已有来自东岳集团、源通机械、华联矿业、大众报业集团经济导报社、鲁源酒业、济南和友科技、齐赛纺织、山东省金诚建筑设计院、金诚实业、大众日报社大众网、振业监理、济南市经委、鲁中水泥、省中小企业办公室、山东黄河龙集团等80多家企业单位的400多位学员。上海交通大学昂立MBA 山东教育中心将不断引进前沿的管理课程,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强大的师资团队,热诚为企业服务,打造山东企业战略人才培养高地,为山东经济发展助力。
2008年4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昂立MBA 山东教育中心正式升格为上海交通大学 ONLY 齐鲁商学院,为向专业一流的现代商学院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淄博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薛福民副秘书长曾对上海交通大学昂立MBA 山东(淄博)班高度评价:上海交通大学昂立MBA 山东(淄博)班的开办对淄博市的经济建设有着战略意义!希望上海交通大学昂立MBA 山东班越办越好。
自2008年10月以来,上海交通大学ONLY 齐鲁商学院先后在济南、临沂、烟台、青岛、济宁成立课程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