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逍遥王导读:“约谈”日益成为党政机关日常工作中的一个热词。根据北京青年报记者统计,至少20个国务院部委开展过“约谈”。
6月12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通知指出,对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化“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不重视的,要约谈一把手。就在同一天,环保部等8部门部署2014年环保专项行动,提出对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不力的,要通报批评并约谈当地政府负责人。而5月底,国务院出台的两项文件,更首次提及必要时请国务院领导同志约谈省级政府主要负责人。约谈到底是什么?约谈究竟如何谈?
6月12日,中央纪委网站披露,内蒙古自治区纪委印发《自治区纪委实施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约谈暂行办法》。此前,海南省、湖北省已经相继出台了纪检监察系统领导干部约谈办法。
纪委系统中的约谈,最为知名。在诫勉谈线日,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领着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班子成员,在5天里,分别约谈了53位派驻到中央和国家机关的纪检组组长、纪委书记。随后,纪委系统纷纷开展了类似的约谈。就在上周,驻中科院纪检组还集体约谈了9名新任中科院分院纪检组组长。
目前,除中央纪委外,包括环保部在内的多个国务院部门也设置了约谈制度。北京青年报记者根据公开报道统计,国务院25个组成部门中,除国防部、司法部等少数几个部门外,至少有20个部门都有过约谈。
部委系统中,最早引入“约谈”的是国土资源部,约谈的对象是地方政府负责人。2007年开始,国土部把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较高、在全国排前几名的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请到北京,汇报情况并提出解决办法。《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出台后,这种约谈被视作问责的前奏。
媒体公开报道,鲜少提及约谈的具体情形,不过,从一些报道中能发现,约谈一般采取的是约谈人先发问或批评,约谈对象表态或解释这样的形式。在具体约谈中,有一对一的约谈,也有集体约谈。在约谈前,被约谈人也会得到具体通知。
中央纪委驻财政部纪检组组长刘建华在被约谈时,提前两天接到约谈通知,并获知约谈她的是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地点是在中南海,时间是早上9点。
约谈提前3分钟开始,王岐山开门见山地说:“我今天找你来,就是想了解一下中央八项规定的落实情况。你就说说财政部本身落实八项规定的情况,还存在哪些问题。”刘建华一一回答了这些问题。
去年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集体约谈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所在地的地方政府负责人。据《南方周末》的报道,在接到通知约谈时,一些地方还曾提出,由市政府秘书长代表出席。但被告知如果秘书长来,那干脆别来。最终17个地市分管药品安全的副市长悉数到场。
约谈从通报“不打招呼的抽查结果”开始,食药总局副局长吴浈不仅严厉表态,“我们必须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来一番彻底的清理整顿”,还点名要求亳州市副市长第一个发言。
国土资源部的约谈更像是一种问责,一开始就对时任大同市市长“提出严厉批评”。而据媒体报道,虽然事先已经准备好稿件,时任大同市市长还是在约谈前连夜改写稿件,在约谈时,拿着手写稿检讨,手写稿“比前一稿深刻得多”。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国资委纪委书记强卫东在约谈结束后,马上向国资委主要领导报告王岐山讲话要求。随后,国资委立即作出部署,继续落实好八项规定,解决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像强卫东约谈后报告,地方上也有例可循。湖北省在《关于纪检监察机关对领导干部进行约谈的暂行办法》中就指出,约谈对象应当根据对其实施约谈的纪检监察机关的要求,就约谈情况在本单位党组织民主生活会上进行报告。
更为重要的是约谈后的整改。新疆自治区环保厅曾就环境问题约谈4区县负责人,环保厅负责人指出,环保部门将在整改限期届满后对被约谈县区进行回访。对仍然没有进行有效整改的县区,将启动问责机制,追究县区政府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已出台的约谈办法中,约谈后的整改也直接与问责挂钩。《海南省纪检监察系统领导干部约谈办法》明确要求,把约谈对象整改落实情况纳入纪检监察机关绩效考评内容;对未认真落实整改要求的,予以批评教育并督促限期整改。发现约谈对象涉嫌违纪违法的,转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湖北省的办法则指出,对拒不改正的,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予以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
在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莫于川看来,这些约谈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发生于行政系统内部,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约谈,比如国务院领导人对地方政府负责人的约谈。另外一种是政府机关对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约谈,比如发改委对汽车企业、化工企业的约谈,这是行政管理主体对行政管理对象的约谈,属于行政指导行为。
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姜明安用四种情况概述目前约谈的情形:第一种是个人没有问题,像中央纪委去年4月开始的谈话,是对领导干部的普遍谈话,就某一个问题大范围约谈干部;第二种是个人有问题,但问题并不是很严重,这时给予约谈是警示性的;第三种是已经确定有问题要问责,但是并不清楚问题的具体情况,通过约谈让约谈对象老老实实把问题讲出来,以确定具体的问责方式;第四种是已经问责了,属于问责后约谈,是要求约谈对象认真改正错误,正确对待组织处理。
为何约谈越来越多?人民大学法学教授莫于川表示,约谈越用越多,实际上是一种积极行政的表现。他指出,过去,呈现的是一种懒政的状态,“不出事就没人管”,但现在约谈的出现,更多要求在有苗头的时候,积极作为。他认为,不管是行政监督,还是行政指导,约谈都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社会秩序不受到严重侵害,起的是一种“保安”作用。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这与约谈本身的特性也有关。“约谈比较简单灵活,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警示和约束的作用。”
庄德水指出,现在的干部考核越来越多,大气治理、反腐很多工作都要考核官员,但在干部管理体制中,考核不合格就直接免职未免过于严厉。“一个地方执行不力,并不是领导一个人的问题,有的时候是一些制度性的问题,有些时候是一些观念性的问题,能够用一些约谈方式进行提醒,以观后效,效果会更好。”
他表示,约谈也有一定的威慑力,因为是上级对下级谈话,有权力行使的方向,是上级对下级的一种监督方式,一种提醒,有一定的强制性,比其他人更有约束力。
庄德水认为,随着中国体制的改革和公共服务的提升,约谈会被更多地运用到公共管理中。
庄德水指出,“约谈是个好机制,但要防止滥用。”他认为,约谈应该是介于监督和问责之间的方式。他指出:“是不是可以在以后的问责条例中明确约谈的性质和作用?比如约谈和一般性的问责有哪些本质性的区别?约谈到底是不是问责的一种?如果是,程度具体是什么样的?还是约谈只是一种前置性的措施,约谈不成,才会问责?”
他表示,“被约谈表示工作不力,能够起到威慑作用,但是约谈不能上升到问责,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约谈后如果没有行政处分,只是监督、督促的作用,问责应该是具有强制力的措施,更注重具体处分以及其他行政方面的措施,责令辞职、引咎辞职、免职等才是问责手段。”
庄德水认为,应该在谈话、约谈、问责之间划一个明确的界限,明确它们不能相互替代,以及可能产生的威慑力。他建议通过修订党政干部条例,对约谈的方式、手段、途径、范围进行规定。
姜明安也认为,需要对约谈的主体、约谈的情形、约谈的性质、约谈程序问题以及约谈的效果都进行具体规定。他表示,用党内规定的形式规范,就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南京大屠杀公祭习谈公祭日李克强亚欧行无人机闯空中禁区呼格案再审结果不动产登记西部冰川萎缩股市年末躁动小年火车票今日开售廊坊幼儿园危房倒塌聂树斌案3大疑问东三省人口流出习公祭日讲话李克强谈吃空饷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