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魁男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应有之义,更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新的历史方位和实践要求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对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具有重大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指导全党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同志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强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同志先后作了《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报告。一方面,同志进一步丰富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论述。例如,要分清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用“有的放矢”形容中国人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矢”去射中国革命之“的”,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等。另一方面,同志尖锐批评了对中国史“漆黑一团”“言必称希腊”的极坏作风,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批判地总结“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共产国际因无法满足更为复杂的革命斗争需要而宣布解散。在《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中,党中央明确指出:“中国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中国近年来所进行的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的整风运动就是要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这一论述清晰阐明了我们党对待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态度以及把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的要求。这是我们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独立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中形成的重要规律性认识。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更好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党更加注重在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同志强调:“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中,同志强调:“中国搞社会主义,强调要有中国的特色。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等尽管在表述上有所不同,但内涵和要求是一致的,既要求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具体实践,也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中国实际”既包括现实的社会国情,也包括历史文化国情。只是在特定历史时期,我们党更侧重于在实践中防范和杜绝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用结合具体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去解决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的具体问题。在这一思想原则指导下,我们党成功领导并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不断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智慧。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具有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思想精华,融入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各方面。其中,“新发展理念”“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等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为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创新,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内涵和底蕴的深刻认知,习站在坚定文化自信、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明确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等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对于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随着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更为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要求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新课题,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同时,就“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深入阐述。这是在新征程上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实践提出的崭新命题,内含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我们党根植历史、源于实践、着眼未来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开创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新局面。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要在思想层面探讨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同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契合之处,更要从实践层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思想精华同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相结合,着力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具体问题。
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古为今用,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时代精神相契合,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下,使其立场观点方法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推陈出新中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例如,同志就创造性地运用“实事求是”来阐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中国化表述,“实事求是”也被赋予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等特定内涵,成为我们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更重要的是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结合中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例如,我们党在用“小康”来表述“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的同时,用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公有制、共同富裕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不断赋予“小康”崭新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习立足新的国内外形势,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要全面”“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小康”这一生长于中华文明根脉上的社会理想,在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中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引领中华儿女接续奋斗、不懈追求,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习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既契合“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又传承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为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深厚土壤,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两个结合”。回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历程,每一次理论创新都要在发现、分析和解决中国乃至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完成。迈上新征程,要聚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课题,在探索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创造出更多能够指导实践同时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成果,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