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随缘论坛文化犹如一个生命体,孕育着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是民族的精神和血脉,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中华文明延续至今而富有生机,归根结底就是传承了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坚的文化自信。习“七一”重要讲话,在阐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时,特别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文化自信的特殊重要性。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要发挥好文化自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作用,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必须深刻认识文化自信的特殊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力量的先进文化,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习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坚持文化自信,正是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一是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和文化底蕴,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以及“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与人为善”的处世之道等等,这些传统思想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二是源于对中国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孕育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等丰富的革命文化,这些宝贵财富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纳和继承又是对时代特征的升华和发展,奠定了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三是源于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和先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秉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发展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的文化创造,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有生命力的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明显特征。一方面,具有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特征。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恩格斯说:“不论在法国或是在德国,哲学和那个时代的文学的普遍繁荣一样,都是经济高涨的结果。经济的发展对这些领域的最终支配作用,在我看来是无疑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具有适应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特征的文化;是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特征的文化,有着严格的科学精神、科学内涵、科学方法,能经得起历史的沉淀和实践的检验;是具有鲜明时代性和前瞻性特征的文化,是在社会主义发展中不断修正、更新、完善而创造的集古今中外的、面向未来的现代文化,不是古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简单重复;是与人民群众利益紧密联系的文化,反映了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创造者的主体特征;是具有容纳性特征的文化。另一方面,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贯彻了党的文化发展方针,明确了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文化繁荣发展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科学指导,体现了指导思想的先进;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根本任务,体现了文化内容的先进;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根本方向,体现了文化性质的先进;以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发展原则,体现了文化方针的先进;以坚持“三贴近”和“三创新”为发展重点,体现了文化形式的先进。理论和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源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而且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是坚持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习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自信是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最丰富、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引领和最实在、更广泛的精神支撑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科学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向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增强国家和民族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我们要在更深层面完整地领会和把握“四个自信”战略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其辩证关系、重大作用,领会和把握“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弘扬民族精神、形成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世界上每一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特有的文化就成为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和弘扬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稳定和统一、发展和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离不开先进文化的凝聚和激励作用。
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供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个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大支柱之一,具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的重大作用,能够使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激励人们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争取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取得更大胜利。
其三,运用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领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立世,文化兴邦。文化是一种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一个国家如果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而如果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支撑,是中国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的核心内容。要发挥先进文化对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的突出作用,最根本的就是以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科学指导,统领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向前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所在。习系列重要讲话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科学指导。要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规律,切实抓住文化软实力与物质硬实力不够相称这一主要矛盾,践行文化自信,提高发展先进文化的本领和能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把我们国家由文化大国发展为文化强国,满足增强综合国力对文化基础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需求。
首先,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新成果。坚持文化自信,是习系列重要讲话中把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新成果,是“四个自信”科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和核心思想,其提出、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螺旋式上升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多次论述文化自信,从“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到“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到“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到“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论述,再到庆祝中国成立95周年大会上做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的新思想,在继续前进中使文化自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科学体系,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念和指导思想。
其次,文化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属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说明在“五大发展”理念这一我们党和国家的新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是“五大发展”之首,文化创新是创新发展之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不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推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既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深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既立足本国又大胆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是在发展中创新、创新中发展而形成的内涵更丰富的先进文化。
最后,遵循文化繁荣特点和创新发展规律积极推进文化创新。“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会坚定地坚持、奋发地进取,焕发出勇于创新的无穷活力。坚持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创新,对吕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吕梁具有丰富的文化元素、文化周期、文化底蕴、文化资源,不仅民俗民居文化、非物质遗产文化、脱贫攻坚文化独具特色,而且革命老区文化、红色旅游文化意义深远,这些文化禀赋只要插上创新的翅膀,就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为推进脱贫攻坚、生态建设、转型发展,塑造吕梁美好形象、实现吕梁振兴崛起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支撑力量。要深入领会习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精神实质,深入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牢牢掌握文化创新的思想武器和方向道路。要深入贯彻“五大发展”新发展理念,高举文化创新发展大旗,突出文化创新对“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切实把文化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不断提高文化创新的本领和能力,既要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与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做好煤炭产业创新发展与非煤产业创新发展“两篇大文章”,更要在非煤产业创新发展上提振信心、奋发有为,用文化建设带动经济建设、实现经济的逆势而上,形成以文化创新推动非煤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的增长极。要在人民群众生机勃勃的实践中、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在实现精准脱贫的过程中推进具有吕梁特点的文化创新,这些优秀历史文化只要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功嫁接,就必然根深本固、花红果硕,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遵循创新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实践要求推进文化创新,创新与发展是文化建设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创新是着力点、文化是结合点、发展是落脚点,要通过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完善创新机制等更加有效的举措,把文化创新这个点燃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的点火系发动起来,创新革命老区文化、红色旅游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创新脱贫攻坚、生态建设、转型发展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创新知识吕梁、智慧吕梁的经济模式和发展路径,向国内外充分展示吕梁蓬勃生机的发展面、深度推荐吕梁鲜为人知的潜力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