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有善念从善如流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3/7 4:04:08 | 【字体:小 大】 |
q吧社区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打破了很多人正常的生活节奏、工作节奏。无数人陷入焦虑中,无数人把工作上的不顺利,家庭中的不和睦,全部一股脑地推给疫情。殊不知,在推诿的同时,疫情对你改变最大的就是精神侵蚀。而今,大众嘴里的“叛逆90后”也到了而立之年。在山东,有一种厉害叫“而立”,这里说的而立也并非全是济南话中的“而立”。古人说“而立之年”,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学有所成,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与人生目标,有了一套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在这个贩卖焦虑的社会中,我相信大多数而立之年的成年人都会或多或少的迷茫,这里的迷茫会伴随很久,有的人能突破瓶颈,有人就会愈陷愈深。
近期,笔者的单位同事们进行了公益走访活动,再次看到特殊群体儿童的家庭状况及他们所体现的精神状态,对此感触颇深。作为一名而立之年的90后,对公益的理解为“公益是一种付出,也是一种获得”。
我的公益心得大致分为两个阶段。自17年接触山东省中投慈善公益基金会,算是初识公益,因为工作的原因(采访),接触了很多因特殊情况而困难的家庭(因其他原因不描述家庭情况了)。刚开始的时候,只是简单的物质帮扶,孩子们的微心愿确实也是微之又微,一个书包,一支圆珠笔,一双球鞋……对于有固定收入的我们而言,这样的现实反差是很有冲击力的。
做力所能及的事来帮助他们,这句话无时无刻回荡在我脑海中、镜头前、文稿中。这段时间里,我自己也匿名帮扶过几个孩子,大多数是在采访现场被感动后发起的行为,但是后来我发现,单纯地满足他们的微心愿其实对这个孩子而言并不会改变太多,阶段性的满足对他们,对我们而言只是瞬间的喜悦。
庆幸的是基金会项目运营的越来越好,针对于这个群体的活动办的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准。他们带着孩子们在长城上感受祖国变迁,从博物馆到科技馆中汲取知识营养,通过感恩教育,军事训练,文化游学,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与见识。这也让我对公益的认识进入了第二阶段——精神帮扶。
在基金会组织的这些特色活动中,我们在摄像机前难得地看到了孩子天真阳光的另一面。某次活动中,一个孩子跑到我面前说:“叔叔,我长大后也要和你们一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说话的时候,眼神是那么澄澈,眼里迸发的光芒是一种不掺杂任何因素的善念之光。
内心长久的愉悦感是最美好的,当你的付出有正向的反应时,这其实也是一种获得。我们所做的公益也正是一种“被需要”的满足感,一种被认可的社会价值体现。这种满足感远远超出了我们的付出,世界上最大的贫穷就是不被爱、不被关心与不被需要。当一个人被需要的时候,内心的愉悦甚至会超过他参与某项投资挣了一笔财富后的喜悦,这种愉悦是长久的。
好的事物,就要积极参与,切身参与,如同流水一样,自然而迅速。当成为志愿者的一霎那,参与公益的一瞬间,再多的不顺与迷茫彷佛都变得明晰起来,公益的接力棒从来不会辜负善良的人,你的磁场就会变得强大,内心会愈发坚毅,正是源于那种被认可、被需要的满足感。志愿服务是长久的,志愿者精神是永恒的。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