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恶魔遇上爱公益就是公益主体 (包括个人或组织 )追求公共利益的活动和行为。它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志愿性、社会性等。
目前在媒体上看到的公益主要是资金救济、捐款捐物等,但实际上公益可以涉及的领域很多,包括儿童保护、教育、健康医疗、环境保护、社区发展、扶贫救灾、性别平等很多方面。从实现/做事形式上,公益也不仅是对有需要的群体提供直接的帮助,更需要分析和探究造成困境的原因,尝试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注意尊重和激发被“帮助”者自己的力量,使其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这也正是公益所需具备的专业性所在。
“公益”和“慈善”的终极价值都指向对人类幸福的终极关怀。慈善更偏向怜悯 、同情等个人情感的释放和个体性行为。公益更强调社会性。只有把众多个人慈善行为通过组织化的途径转化为一种强大的公众慈善行为时,才变成了一种社会性的公益行为。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慈善都是公益,公益包含慈善,源于慈善。
非营利不是指不能获得盈利/赢利,而是指经营获得的超出经营总成本的剩余收入不能被当成利润在成员、股东间进行分配,只能重新投入到事业的发展或者组织本身的持续发展上。所以公益组织可以有经营性收入和收入剩余,这也是公益组织能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
非营利是公益的特征之一,公益组织还具有非政府性、志愿性、社会性等特点。非营利组织不仅包括公益组织,一些具有公共服务特点的如:医院、学校、行业协会等也属于非营利组织的范畴。
它们通常指的是一类组织。只是公益组织是过去民间和公众常用的称谓。社会组织是在2006年中国十六届六中全会后开始使用的概念,是伴随党和政府将公益组织纳入到社会治理创新中产生的。目前官方系统中已全面使用“社会组织”这一称谓替代“公益组织”的说法。民间的话语也开始受到政府提倡的称谓的影响。如果从区别上讲,政府所强调的社会组织会更加注重社会服务的职能;而公益组织则更加强调社会性、志愿性的特征。
此外,还有几个类似的概念,如 “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 “免税组织”、“第三部门”等,都是从不同的特点来阐述公益组织。
个人可以选择去做志愿者,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个人公益成功的典型项目也有很多。但如果想要长久、专业地做下去,通常需要持续的团队和组织,它们可以提高做事的效率,并且调动起更多的志愿者和其他资源。
公益组织的资金通常由多种来源组成,包括社会公众、企业、基金会的捐款,政府的服务购买资金。有的公益组织也有针对服务对象的收费或其他营收项目。不同公益组织因其解决社会问题的性质、自身采取的业务模式不同,其资金来源的构成比例也不同。
民间的公益组织类似民企,没有政府和事业单位当中的编制。但所有公益组织只要是全职人员都和所在公益组织是劳动契约关系,应该按照法律要求为其签订劳动合同,购买社保等。
公益组织普遍人员规模较小,且普遍注重平等、尊重。所以在管理上,相对弹性和人性化。但不同机构由于领导者的管理风格、机构文化、机构业务的特点不同也有很大差异。
在工作上,公益机构同样讲求目标和成效,对人的要求并不比企业低。事实上,大部分优秀的公益组织的工作都非常具有挑战性,一个人常常要肩负多个角色和职能,对人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很高,锻炼也更为全面。这也是很多人选择以此为业的原因。
公益职业人是指在公益组织/机构领取薪资的全职或兼职从业者。由于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公益行动需要持续性、策略性(想得清楚)和专业性(做得好),所以职业化成为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公益人也是调动和发挥志愿者力量的重要人员。
公益职业人是有工资的。薪酬的水平方面,基层员工的收入与企业相比差距不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中高层员工的工资收入上。但公益组织在管理上相对比较人性化,强调平等、包容、多元价值,比较尊重个人的意愿和发展。
情怀是需要的,想做好任何事都需要对某事有点情怀。但这只是进入公益的基础,也并非完全必须。公益要做得好更多还是需要能力。能将其作为职业发展中的一段历练和成长。
这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不同的人对人生不同层次需求的强烈程度不同,有不同的比例搭配。比如:有的人把生理和安全需求放在首位,有的人把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放在首位,有的人把爱和归属的需求放在首位。
公益绝对不是一个可以使人发财暴富的地方,但这里可以体验一种相对特别的生活方式。就看你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是如何配比的,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他们都比较善良,大部分人敢于坚持自己的理想,有点我行我素。他们有富足心态和安全感,很多人都是向上流动的典型。他们喜欢默默的关心他人。所需具备的通用素质能力与企业无异,甚至某些方面要求更高。
不是。确实有一些宗教背景的公益组织,她们的工作人员普遍有宗教信仰。但大部分国内本土的公益组织,尤其是职业化的公益组织,其工作人员只有少部分有宗教信仰。即:宗教信仰是一个个人选择,不是做公益的必要条件。
首先要对自身期待与现实情况做出审慎的考虑和平衡,综合考虑一下个人经济状况、知识技能储备,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其次就是反问自己能否以开放、学习的心态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去尝试。
可以首先对他们说明:做公益是也是一份有收入的工作。且这个份工作做的是好事。然后结合自己从事的具体工作,以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来描述工作的内容和意义。如果可以沟通,向他们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内心的意愿。当然,如果他们暂时不能明白也可以暂时先不说。
做公益不仅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还需要影响更多人共同前行。需要传播公益理念和公益事业,连结更多人参与进来,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并让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了解和参与公益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个人成长上的丰富和满足。
筹资是筹集资金用于公益组织的项目或其他事项,以使公益组织有资源去解决社会问题。它与销售的工作有类似之处,都需要从别人的口袋里拿出钱来。但不同之处在于:在进行筹资的过程中要讲究公益伦理,在筹款过程中要尊重服务对象、捐赠人的感受和意愿。使捐款人通过捐赠获得价值感,也在筹资的过程中传递社会问题和公益事业使捐款人成为社会问题的关注者。公益筹资即是筹钱也是筹人、筹心。
这只是一种称谓,它是从联合国等工作岗位的职务名称迁移来的。实际上,项目官员就类似项目经理的代称,现在称项目官员的已经逐渐减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