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骄阳2019年1月11日,在《医师报》主办的第四届医学家峰会上,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荣获“十大公益组织”奖。自2015年起,《医师报》每年发起“推动行业前进的力量”系列奖项评选工作,旨在弘扬公益力量和精神,致敬优秀医务工作者,鼓励更多个人、企业、机构和组织加入到公益队伍中来,本次评选授予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十大公益组织”奖,充分展示了中国医师协会对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在心血管防治工作中突出贡献的褒奖与肯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的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和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在获奖后发出感慨:“联盟自2015年12月28日成立以来,历经三年风雨,在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等官方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已经逐渐成长为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战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此次,能与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以及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等心血管领域的优秀组织共同获此殊荣,对我们而言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激励,未来,联盟将以最饱满的斗志投入到中国心血管健康事业中来, 联盟愿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学会组织、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建立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诚挚的邀请社会各界共同助力中国心血管健康事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心血病患者人数约为2.9亿,且心血管疾病死亡数占据居民死亡构成的40%,成为首要致死原因。”面对中国心血管疾病的现状,葛均波院士不无忧虑,“老龄化、城市化、生活方式转变以及体力劳动大幅减少等心血管病致病因素,为心血管疾病培养庞大的后备军。”
为了实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血管健康,促进中国心血管事件下降拐点早日到来的远大理想,中国的心血管病专家们郑重携手,建立心血管疾病防治根据地——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联盟成立三年来,围绕“防、治、控、产、学、研”六大方面开展工作,在政府领导下,不断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建立中国心血管病防治统一战线年胸痛中心总部成立并发起加速胸痛中心建设计划以来,至今已有783家单位通过胸痛中心认证,胸痛中心建设单位多达3700家。胸痛中心的建设极大提升了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率,数据显示,胸痛中心建设单位院内急性心梗死亡率由5%下降至3%。联盟以胸痛中心的成功经验为蓝本,针对不同疾病防治特点逐步建立心衰、房颤、康复、高血压等认证体系并开展中心建设,目前,已有98家单位通过心衰中心总部认证、118家单位通过房颤中心总部认证、心衰中心、房颤中心建设单位均突破500家,134家医院成为首批心脏康复中心建设单位、高血压达标中心初步建立专家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等,瓣膜中心筹备工作也已顺利开展。六大中心的建立助力建设更为完善的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
医护人员是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力量,为此,联盟十分重视对医生和护士的教育。建立远程教育平台,覆盖全国1000余家医院,开设“名院大查房”、“胸痛学院”、“手术演示”等课程,实现医生远程互动讨论、科室交流、手术转播、大会直播和国际交流,促进优质资源合理分配;推动心血管专科护理技术培训,在51家基地开展护技培训,助力提高心血管护士专业水平。
2017年5月,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发布全球首个国家级心血管疾病防控综合指数体系——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该指数以五大维度、52个细分指标构成综合评价体系,建立起首个国家层面的心血管健康大数据,为国家及各地卫健委制定心血管疾病防治方案提供数据支撑。除此之外,联盟全面推动科研基金及蓝皮书发布,让科研促进学科建设,提高心血管疾病防控建设质量。
大卫生、大健康时代对心血管防治体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联盟积极响应时代号召,重视公众教育筛查,积极组织世界心脏日、1120心梗救治日、中国房颤日等多个大型公众宣教活动,强化公众对心血管疾病的了解,推动建立并完善慢性疾病防治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从源头和上遏制住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持续上升趋势。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心血管病患者和社会人群中产生积极正面的社会影响。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始终紧跟时代发展脉络,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号召,在中国医师协会的指导和合作下,联盟与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四个沿线国家签订合作备忘录,项目开展以来,培养百余位境外心血管介入医师,提高沿线国家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使先进的中国经验惠及更多百姓。
三年来,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始终朝气蓬勃,全身心的投入到中国心血管健康事业中来,全方位助力中国心血管病诊疗发展,为促进中国心血管事件下降拐点到来而奋斗,为实现中国从心血管大国到心血管健康强国的伟大转变而努力。
“目前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处在‘建立中国心血管防治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成功实践模式’阶段,迈好这一步将为建立中国心血管防治体系未来15年‘三步走’发展规划奠定坚实基础。”霍勇教授表示,当前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现持续攀升趋势,老龄化、城市化等造成心血管疾病高发根本因素的加重,使得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任务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艰巨,而人才发展不均衡、心血管疾病诊断技术普及不够等行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任务的持续改进。建立中国心血管防治体系是行业的要求和时代的选择,也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
完善的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需要政府、学协会、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企业和社会、民众合力打造。作为承接政府和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中间角色,行业组织将政策制定成为可实施标准,持续推动各方围绕政策整体推进实施,评估实施效果,建立机制实现持续改进,推动政策实施落地,并呈现良性发展。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在追求价值、效率和执行力的同时,兼顾政府、行业、产业、医疗机构、医生以及社会的共赢,最大化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在专业团队和根据地的支撑下,与政府有效对接,用效果证明自身作为社会组织的独特优势。正因为如此,胸痛中心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国家卫健委的大力支持:2017年10月,原国家卫计委印发《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2018年1月,国家卫健委明确将胸痛中心建设纳入到《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2018年8月12日,联盟与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共同发布中国心肺复苏心脏除颤团体标准与中国胸痛中心建设与评估团体标准,在国内首次建立了贯穿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转院、救治全过程、全环节的标准化评估体系。
中国心血管防治体系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为了建设高质量心血管防治体系,紧跟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制定15年“三步走”发展规划——2016-2020年,建立中国心血管防治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成功实践模式;2021-2025年,推动全国落地和实施成功经验,不断总结,复制到全国;2025-2030年,建立和完善全国心血管防治体系,实现健康中国2030心血管防治目标。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面对当前中国心血管健康发展形势,霍教授自信乐观的表示,“相信在各方力量的共同推动和努力下,中国心血管防治体系必将成为撬动中国心血管事业发展的杠杆,促进中国心血管事件下降拐点的早日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