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中文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间信仰,无经无典,发肇于粤东,延续千年而不衰,仅在台湾就有信众超过600万人,其祖庭刚刚获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它叫“三山国王”。
什么是“三”?为什么是三座“山”?哪里来的“国王”?这个名为“三山国王”的民间信仰,究竟有什么魅力?
11月4日,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办、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广东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协办的“两岸·三山·四海”三山国王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举行。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党组书记、主任张科,广东省委台办副主任肖兵出席了研讨会。
自1992年10月揭阳市揭西“首届三山祖庙学术研讨会”后,时隔31年,来自中国广东、福建、台湾,马来西亚的10余位“三山国王”文化学者再次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三山国王”民间信仰文化的发展与现状,及其海内外传播的历史与路径。
四位专家发表主旨报告,通过对史料的追溯和现状的探讨,挖掘“三山国王”民间信仰的精神内核,展现“三山国王”文化在凝聚两岸民心,促进海内外华人华侨沟通交流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教育部历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春声作了题为《国家意识与宋代以来三山国王信仰的流播》的主旨报告。陈春声与三山国王文化结缘数十年,足迹遍布粤台两地,对三山国王民间信仰的起源发展和文化价值进行了深入思考,他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对学界影响颇深。
陈春声引用了曾在中国和马来西亚长期任教的德国汉堡大学傅吾康(Wolfgang Franke)教授的解释,指出 所谓“三山国王”可能是古代越族山神信仰的遗存,与少数民族习俗有关,此类信仰习俗并非潮州地区所独有。
“中央王朝对三山国王一类民间信仰的认可,是中国古代中央王朝统治南方地区非常有效且普遍采用的方式。”陈春声在演讲中着重讲述了“国家意识”与民间社会的互动过程。他认为,宋徽宗给潮州“三神山”神庙颁授“明贶”庙额的做法,是国家意识在开发中的南方民间社会中非常典型的表达。而大陆和台湾许多三山国王宫庙里都高悬着“护国庇民”的匾额,流露出希望神明在“国”与“民”之间保持平衡,使二者均能获益的心态。民间信仰是联系两岸的纽带之一。很多大陆的民间信仰传统在台湾发展起来,也让两岸百姓有了更多联结、沟通的缘分。
陈春声表示,尽管中国各地风俗习惯很不一样,但中国长期以来都是大一统国家。判断一个地方是否理解和接受中央的意识形态,在于当地的读书人和士绅阶层在多大程度能够自觉将本地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解释得符合朝廷的“礼法”。
他强调,在传统中国社会,“国家意识”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在历史文化研究中,只有对国家意识形态和王朝典章制度有系统把握和深刻理解,才能对地方的、民间的习俗与信仰的变迁及其意义,有更加贴近历史实际的感悟。
三山国王宫庙已成为台湾移民史研究的重要史证,也是台湾潮汕、客家乡亲祖籍的象征。台湾艺术大学古迹艺术修护学系教授邱彦贵的报告以《台湾三山国王信仰》为题,他提到,台湾信众通过到大陆三山祖庙寻根的机会,与大陆民众有了更多的沟通交流。
邱彦贵介绍说,台湾的三山国王信仰现象,到了21世纪仍多被视为是客家族群的识别方法,但在他看来,这种过于简单的方法应需再议。他从社会组织、族群关系两种角度观察台湾的三山国王信仰,并归纳为“会馆型”“客底型”“防番型”“潮惠福佬型”四种类型。其中“客底型”“防番型”庙宇数量皆达80处左右,体量最大。20世纪70年代台湾工业化后,市区里又出现了更多的“移民型”庙宇。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明史学会会长陈支平教授带来题为《妈祖与三山国王信仰的文化意义及其传承》的演讲。他认为,妈祖与三山国王信仰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核心意涵是“急民众所急”,充满着“大爱”精神,具有社会教化文化功能。包含妈祖与三山国王信仰在内的民间文化,成为18世纪以后中华文化向海外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
马来西亚道理书院院长、马来西亚韩江传媒大学特聘教授王琛发作了题为《南洋三山国王庙宇的社会组织与教化功能》的演讲,阐述了三山国王文化到了海外后产生了怎样的嬗变,变与不变如何达成和谐。他表示,对三山国王庙的研究,从民族复兴的立场,检视各地三山国王组织如何构成先民开发、构建与维系社会等,是后世子孙努力复兴中华的责任之一。王琛发建议,海内外三山国王宫庙可以做相同的一件事——充当文化载体、传播文化自信,要从学术研究扎根,然后结合三山国王文化的优势和特色做好品牌化,吸引更多人群通过三山国王来更全面地了解中华民族。很多新技术都可以被使用,比如AI、进行社会慈善工作、参与当地的环保活动等,用有限的宫庙空间,发挥全球影响力。
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扎根民间的“草根”信仰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研讨会的圆桌讨论环节,学者们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梅州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院长、教授肖文评指出,三山国王作为山神、自然神,反映了中华民族敬畏自然的传统,其爱国爱乡、保护村庄、守土有责的精神为民众树立了家乡观念,其提倡的公平、正义、公道的精神在当代也有重要的价值。
高雄科技大学教授谢贵文认为,民间信仰对国家、社会、人民来说都是重要资产,拥有生存功能、整合功能、认知功能。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贤波说,一部三山国王的历史既是一部民间信仰的历史,也是一部地区开发的历史、社会经济史,还是一部中国历史和文明互鉴的历史。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吴孟显表示,他调查发现,老百姓也常常把三山国王当成人际交往中的一条重要社会纽带。
厦门大学教授连心豪建议,三山国王也可以借鉴妈祖信俗申遗的成功案例,海峡两岸共同携手努力。
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支平指出,三山国王要实现文化创新性发展,各地政府带头推动不可忽视。
韩山师范学院副教授欧俊勇分享,作为揭阳文化的一部分,三山国王其实“很生动”,要走到田间地头才有真实感受。
韩山师范学院副教授温建钦表示,他在给学生讲中国文化史和潮汕历史文化时,会以三山国王作为案例分析其文化现象,学生们很感兴趣,并研发了相关的文创产品。
台湾清华大学教授陈丽华提到,要让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就要利用好电影、短视频、音乐、漫画等年轻人的“话语”方式。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林国平总结,三山国王等民间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应该倍加珍惜。
会上还举行了《从三山到四海》三山国王文化纪录片片花首映式。纪录片团队奔赴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广东、广西、台湾等地方三山国王宫庙,与信仰群众以及相关民俗学者交流,记录三山国王祭祀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展示三山国王文化千年积淀的深厚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山国王”民间信仰文化发源于粤东地区,如今广泛传播至中国台湾地区和东南亚等地,其“护国庇民、国泰民安”的精神被历代民众所尊崇。位于广东揭阳的霖田祖庙,是全球三山国王宫庙的祖庭,2023年被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