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10/18 6:58:34 | 【字体:小 大】 |
恶汉眼里的小桃花自十九世纪中叶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已经历了几次对传统文化的省察和反思。但是一百多年省察和反思的结果,却是把中国近代落后的板子打在了传统文化的身上,传统文化承担了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积弱积贫的一切责任,于是,蔑视、嘲笑、批判和否定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就成为这一时期的社会主流思潮。无论是打倒孔家店,还是批林批孔、破四旧,都是把传统文化与封建落后腐朽保守等同起来,似乎骂得越凶,践踏得越厉害,就越革命,就越能解决问题。但事实是,这种情绪化、非理性化的行为除了让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遭到前所未有地空前地摧残和破坏外,还给我们这个民族留下了成千上万匪夷所思、滑稽可笑的人和事,留下了太多值得我们这个民族去思考、反省的问题。
进入90年代,中国政府作出了弘扬民族文化以振奋民族精神的政治选择,我们这个民族开始以理性的心态而不是情绪化的心态再次反思我们的民族文化,一百多年前先辈们提出的那些最基本问题又再次摆到了我们的面前,需要我们去面对,去回答。当然,对待传统文化,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并非一切都好,一切都具有现代价值,它有精华,但也有大量封建糟粕的东西,如权力崇拜、个人崇拜,封建等级观念,专制主义、个人迷信、封建家长制、闭关锁国、践踏知识与人权、任人唯亲,唯书唯上,官本位,皇权思想,依附性人格,缺乏国民、公民意识,缺乏民主、法制观念,缺乏创新意识,缺乏科学精神,重农抑商,重义轻利,重群体轻个体,反对竞争,轻视效率等等,这些都是封建落后的东西,还对我们当今的社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需要我们去判断去甄别、去筛选、去批判,过去那种对传统文化不问青红皂白,一概怀疑、否定和批判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一百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走过的艰难历程,我们发现,我们对传统思想骂了一百多年,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上来,回到了那些最基本的问题上来。一百多年来,检讨、省察和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不出“古今中外”四个字,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全球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在反思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时,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意义,换句话说,当今社会,我们为什么还要重视传统文化,重视它的理由是什么?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西方文化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外来文化一样,同样面临着中国化、民族化的问题。不“化”,就无法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结果;要“化”,就无法回避悠久的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一是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实现了这两个结合,才能够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实现两个结合过程中,不是一个“吃”掉一个或一个“化”掉一个,也不是二者合而为一,而是各自都朝着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我们要避免顾此失彼或重一头轻一头的现象。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就在于它很好地完成了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和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以同志为例,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问题,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我们需要的是有中国内容、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如果离开中国的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能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在《中国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他还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忘记了自己的老祖宗,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同志精通中国的传统哲学和传统文化,他用中国传统的“实事求是”思想来揭示和概括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他创作的《实践论》、《矛盾论》等经典著作,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普及、大发展,可以说,中国传统哲学或传统文化是思想的重要来源,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传统文化的真正继承者和发扬光大者。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