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乐宝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立足于中国具体实际并有效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结果。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根基与“中国特色”,又是中华优秀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实现守正创新的必然要求,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需要。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赓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常变统一”的辩证思维、“民本”“均富”的宗旨目标、“贵和尚中”的行为原则、“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及“天下大同”的价值取向,彰显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文化底蕴,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撑与精神动力,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指明了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其汲取了中华文化中“常变统一”的辩证思维来解答“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荀子言:“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国文化强调将“常”看成是治国者必须遵循的治理之道,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时势不同适当地进行“权变”。因此,“常”与“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故“现代化”是“常道”,“中国式现代化”则是在“常道”基础上根据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这一具体实际情况实行的“权变”。此外,这种辩证思维还可以用来处理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中央与地方、上层和下层的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代实践中,中央决策是简明、高效、稳定的,而地方基层组织则需在中央布局下因地制宜地具体落实和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上层部署和下层实践动态统一,其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常道”与“变道”的辩证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中华文化蕴含的“民本”“均富”理念在当代的发展。中国自古就有丰富的民本思想传统。从《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到孔子“因民之利而利之”的主张,再到孟子“民贵君轻”及“保民”“重民”的仁政措施,再到荀子“富民强国”的王道理想,说明了中国古代思想家都深刻认识到,人民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是一个国家存亡兴衰的关键。习一直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并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视为中国人的永恒初心和历史使命,这与中国古代典籍《晏子春秋》中倡导“知其贫富,勿使冻馁”“其取财也,权有无,均贫富,不以养嗜欲”,以及《墨子》中认为通过“使饥饿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而达至“刑政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忧”的“均富”民本观是一致的。这也恰恰说明了中国人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摒弃了传统民本思想中“君本”“官本”的弊端,实现了“民”的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转变,成功地创造出“以人民为中心”及以“共同富裕”为宗旨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是中华文化中“贵和尚中”的行为原则在新时代的延续。《中庸》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贵和尚中”作为中国人行为处事的基本原则,强调的是事物与事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适度平衡感。“中国式现代化”摒弃掉西方主客对立的思维方式,用“中和”的行为原则来协调与平衡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发展,这正是对中华文化“贵和尚中”思想的有效继承与弘扬。孔子以“富之、教之”为治国方策,孟子倡“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管子》主“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些都强调了物质与精神均衡发展对于国家与人民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华文化“贵和尚中”的精神特质,也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发展理念在新时代的体现。《老子》第二十五章云:“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天、地、人、道”域中“四大”因共同遵循这一“自然”法则而构成相互作用、相互融摄的关联性整体,“道法自然”即“人法自然”。庄子亦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用“道”的整体性视域审视万物,万物皆处于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中。因此,人和自然亦是有机整体,人尊重和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身。正如习所说:“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必须秉持“天人合一”思想蕴含的整体全局性、系统持续性的发展理念,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美丽中国、美丽世界的梦想。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由中华文化历来倡导“天下大同”的价值取向决定的。“大同”思想最先出自儒家经典《礼记·礼运》篇,其记载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这里,“大同”的特点是“天下为公”,其虽有原始社会的投影,但却是古代思想家对未来美好社会图景的描绘。整体而言,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下大同”的思想蕴含着和谐、公平、公正、平等的理念,其成为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在文化基因。
可见,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资源,但中国式现代化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理路上,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罗彩,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关心迎,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注:本文系广东工业大学关于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研究”的最终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