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儿媳之得偿所愿“新疆喀什的歌舞都很有感染力,身在上海都能感受得到西域土地散发出的浑厚力量。”前来参加第六届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的周女士由衷赞美道。说起喀什歌舞,不得不提上海与喀什这些年来文化上的交流,在沪喀两地的携手推动下,喀什歌舞、喀什文化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上海援疆团队每年都会邀请喀什地区歌舞剧团成员来到上海接受专业培训,让大家有机会在中国最好的艺术院校接受顶尖艺术大师的倾情指导。团员们开辟新思路,学习新技艺,在了解时下新兴艺术文化之后,将其带回喀什,与当地特色民族文化及悠长的历史文化融会贯通。
2018年,为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推进新疆优秀地域文化和内地各民族优秀文化交流互鉴,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给了喀什地区歌舞剧团到上海戏剧学院学习戏剧表演的机会。经过四个月的培训,歌舞剧团成员在上海领略到了海派文化的魅力,在唱功及舞蹈上获得了诸多新潮灵感及进步。
培训结束后,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领导亲自接待了歌舞剧团成员,并明确表示,在接下来的援疆计划中,上海援疆与上海各大高校的合作将会更加紧密,援疆干部会为歌舞剧团成员竭力争取更多参与上海实地培训交流的名额。
时逢建党一百周年,上海援疆为歌舞剧团投资制作了一个新的歌舞剧,名为《萨迪克的果园》。为了能够在建党一百周年上完美展现喀什魅力,负责对接的援疆小组全力协助,为歌舞剧团提前准备好场地,并介绍优质师资团队,将喀什歌舞的精华在演出当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汇报演出取得圆满成功。
为助力新疆民族文化发扬,上海援疆深入了解当地文化习俗。叶尔羌汗国第二代汗王拉失德的王妃阿曼尼莎罕,是新疆当地知名的音乐诗人,她被称为“十二木卡姆”之母。她对木卡姆的歌词、曲调、语汇进行了全面整理和改编,创编出集维吾尔古典音乐之大成的《十二木卡姆》,使新疆民间音乐成为科学、系统、严谨的曲目。而这部《十二木卡姆》可称得上是后世许多维吾尔族乐曲的源泉。
2016年,新疆莎车县县委联合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莎车分指挥部,将这位王妃的故事改编成了维语音乐剧。在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的共同努力之下,该剧历经一年打磨,得以呈现在舞台上,并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参演项目亮相。10月16日晚,《阿曼尼莎罕》在上海戏剧学院首演,首演当日便惊艳四座,收获了一致好评。
此次来到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进行歌舞表演,歌舞剧团的编剧及导演周磊表示,希望能够为上海市民竭力展现喀什本地的非遗文化,如十二木卡姆,刀郎、喀什赛乃木等,以突出创新性和独特性为目的,寻求表现形式及内容展现上的突破。于是,在整场演出的最后,歌舞剧团选择用维吾尔族传统乐器演奏了一曲《茉莉花》。歌舞剧团用极具民族风韵的乐器演奏出的江南歌曲,仿若一朵玲珑有致的上海茉莉摇曳在新疆的民风中,时而婉转动听,时而热烈绮丽,当场的众多上海市民也不禁被打动。
2022年7月,习在新疆考察时指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中华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在习的鼓励与号召下,喀什地区歌舞剧团作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剧团,决心投入到少数民族乐器的寻找和保护工作当中,并着重招聘、培养稀缺乐器演奏人才,希望为喀什地区非遗文化传承提供支持。
想要传承发扬喀什文化,不仅是要保留住传统的非遗文化,更为重要的是在创新中谋求发展。2022年荷花杯,喀什地区歌舞剧团表演的《阳光下的麦盖提》,以刀郎文化为核心,用现代的技法搭配传统音乐,旨在通过崭新的手法来诠释刀郎文化精神,将田地间的舞蹈展示到大舞台上。
歌舞剧团下一步的计划,是针对现有的节目进行创新。除了保留每首曲目和每支舞蹈原本核心的非遗内容之外,会在舞台的展现形式上寻求改进,如在演员表演造型、舞蹈节目配乐及演出形式编排等方面精心钻研打磨,力求将喀什当地特色文化与现代表演风格完美融合,努力传承喀什的非遗文化。
喀什地区歌舞剧团的编剧、导演周磊称,喀什文化、西域文化与海派文化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少数民族的非遗瑰宝传承不懈奋斗,是作为文艺事业工作者的使命。他也希望,通过自己和歌舞剧团一众创作及表演人员的持续努力,能够引出一代代对于非遗文化、民族文化传承的思潮,让从沙石中迸出的艺术之花绵延不绝,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