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宇霸皇诀原标题:我的经历103,退而不休,活得有意思有意义29,参加梁漱溟乡建26,结对子反馈
2011年底,我52周岁,按照当地政策,我内退。内退后我体力精力都很好,是玩乐还是做点有意思、有意义的事?何去何从?吹拉弹唱皆人生,内退(退休)后在法律、道德的框架内,只要自己喜欢、快乐就可为。我不会跳舞唱歌、不会书法、不会钓鱼摸虾,也没有这一些爱好。想来想去,还是选择自己爱好的、擅长的事去做。于是就进行了如下探索与实践。
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正式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的分支机构,是在北京市登记注册成立的公益组织 ,该组织以新乡村建设事业为核心,以推动农民合作与城乡和谐发展为宗旨。
2013年我得知了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农村可持续发展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第9期招募信息,我的理念与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关注“三农”问题、推行生态农业的理念高度一致,于是我就打电话、发邮件要求参加培养计划,在我的诚恳要求下,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破例录取了我(该项目主要招募青年人,而我当时已55岁)。
七、 培训后的乡建报告与反馈:第一、二期 、三期、四期、五期、六期、七期、八期、九期、十期、十一期
十二、对乡建报告结对子反馈:我对李爱军乡建报告的反馈之一、之二、之三、之四
李爱军,男,是乡建中心人才计划第九期学员, 很有活力的大学生,很有思考力和行动力。
1、5月1日,到达学校,这次回到学校的感觉和以前貌似不怎么一样。就个人而言,大学里面的人际关系还是蛮多的,但这次回到学校之后,有点害怕碰到自己认识的朋友或是同学,除了和几个非常要好的朋友见面不那么尴尬和别扭之外。所以这次回学校,除了泡馆做毕设之外,很少和朋友联系,更多的是一个人在校园里转转,看看即将离开的校园。在一个人漫步在校园时,由衷的留恋校园的一草一木,似乎校园比以前变得更加漂亮,黄昏静坐在孔子广场,面壁图书馆,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也许是面对浩瀚的书籍,而自己却未得其一张一页吧。
反馈:1,你回到学校为什么害怕碰到自己认识的朋友或同学?言内言外之意都表达了见到非非常要好的朋友就尴尬和别扭。其原因是什么?参加乡建后应更生态、自然 、自信。我不得其解。
2,人在得时不知贵,失时才知惜。校园,多么美丽的培育理想的地方 ,也是为实现理想打基础的地方,是既开花又结果的地方 。要珍惜在校园的每一天!
2、回到南塘,依然是负责合作社的化肥和种子销售工作,还有就是协助合作社其他部门工作,比如酒厂、合作社内部建设等,工作不忙不慢,拉化肥的人也是时有时无。面对南塘合作社,本来是非常想出去走走各个社区,进一步地了解合作社的历史和现状,但总是抽不出时间出去,有点小无奈。
反馈:在合作社有负责的工作,可识真情况,实践中掌握的比听别人说的价值更大,“刺激人们做出行为改变的根源是他们看到的,而不是听到的”。机会难得,掌握该合作社的运行中的经验、教训、方法对开拓自己的视野、发展事业都有利。
3、发生在合作社的一个事件:合作社的一个老骨干(下称大叔),70多岁,大叔在合作社是合作社的保管员,管理合作社的商店和公共设备,晚上给合作社看门,而且从98年开始维权开始,就是维权协会的保管员。据我在合作社和社区的了解,以前其生活作风有一些小问题,也有过一些前科。事件的经过是这样,在一天下午,合作社基本下班没什么人了,大叔负责打扫合作社的卫生,下午下班之后去冲厕所,进了女厕,但当时是有合作社另外一个妇女在上厕所,后来就被很多人定位为大叔有非分之嫌,因为其有前科(但是具体有没有,问当事人说是没有,这也无可厚非),矛盾的直接原因就从这里开始,后来这个妇女的丈夫找到合作社闹事,打了大叔的妻子(大娘),当时没出什么事,但是后来说是去了医院。由于这个妇女和标哥有一定的关系,就显得这件事更加复杂。同时大娘性格倔强,异常执着,想要讨一个说法,跟合作社的骨干谈过很多次为了这件事情,标哥刚开始建议:让大家彼此道歉,然后让大叔写个保证书(证明以后好好干……),但异常执着的大娘死不同意,理由是:打我道歉就可以……我家老头70多了,怎么可能有那样的想法,写保证就是说明承认错误,属于戴高帽子,坚决不写保证,使这件事处理陷入僵局。慢慢地合作社有点疏远大叔大娘,有活动时,也不安排他们做,开会也不通知他们,由于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当然大叔大娘就有了回去的想法,合作社还是希望他们能留下,因为这样是对合作社做好的结局,以免别人说闲话,影响合作社声誉,合作社骨干也三番五次的找其谈话,合作社的底线是写保证书就可以,但大娘不让大叔写,最后终于合作社撕破脸面,主动提出让其回去,他们也同意回去,但他们对合作社极其不满,尤其对标哥有个人看法,提出清账,因为其在维权的时候就看门站岗,要站岗费……这事还在处理中。
反馈:这个事不好具体化,也不好下结论。但对于处理问题的方法,是需要我们思考的。处理问题可是个学问、艺术,我们要有理智,要有方法。
1、一直以来都在考虑这个问题——农村合作组织发展问题,这一个月也不例外。前一阶段正好看完唐老的《合作社真谛》一书,书中的最直接的理论:市场是导致合作社成立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而不是人为的创造某个合作社,有什么市场需求就促成什么样的合作社组织,比如市场价格高和食品安全严峻促进消费者成立消费者合作社、老百姓由于就业压力成立员工合作社、农民卖难买难促成统购统销合作社等等,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当然对于合作社的发展问题,这里涉及合作社原则和理念问题不在这里多说。为什么说这个呢?对于个人来说,以前接触到的都是“三农”问题怎么怎么样,当然也就免不了思考解决的渠道,认为“三农”的问题应该怎样,现在感觉还是有些幼稚和青涩。当然宏观上可以这么讲,但是落实到个体合作组织上,必须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不可理论固化,生搬硬套。虽然在合作组织的发展过程中,本身会无意识的这样做,但当提升到理论高度的时候,就可以更好的指导实践发展。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市场的导向作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反馈:1、很对,不能人为创造合作社。1958年左右就人为创造了合作社,一大二公,造成了大锅饭,饿死了不少人,血的教训,要铭记!有需求、自愿这是合作社成立、运行的根本原则,不可动摇!
2,也很对,理论只是一般的经验教训方法的概括,不是灵丹妙药,放之四海皆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合作事业的法宝。
2、九期去永济调研,没有去上,倍感遗憾。但比较幸运的是,伙伴们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这里表扬下民哥,其记录对我了解大家永济之行是非常好的一个切入点,大家的总结和报告对我来说都是了解和学习永济很好的材料。以前也是经常听说永济,但这次大家永济之行给有很大的启发,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社区内部的需求导向给蒲韩社区的发展加足了马力。因为我反思很多合作社的发展,很多都是外向型的发展思路,只看重外部市场的需求导向,努力满足市场需求,甚至创造市场需求点,但是市场的不稳定性同样也给合作社的发展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是反过来看永济经验,生产者即消费者,始终以人为本,充分调研社区内部需求,满足社员需求,内部返还以实物而不以金钱的方式等等内部的需求导作用思路下,统购统销深入到每家每户,与社员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真正达到了城乡互动。在关注内部需求的同时,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组织基础,与外部市场需求导向完美结合,达到敌动我静、敌静我动、敌动我动的灵活作战方法,走上良性的发展之路。
反馈:也很对,社区内部需求很大,怎样去整合有效需求资源、满足有效需求,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为社员服务的着力点,也是合作社的利益点(可持续点)。农民的需求很多,很多没有得到满足,比如,盖房的材料的方便、及时、适宜、实惠的需求。启动内需,潜力巨大。外部市场也需对接,城乡互助,共育共享生态,城乡和谐,更有价值。
1、最近一直在考虑的一个事:文化合作联结走向的合作组织发展困境。这里以我听到或是看到的合作社为例。定义文化合作联结:中心前期一直倡导的文化活动建设走向合作化。这里主要以顺平和南塘我经历过的两个合作社为例浅谈下我的看法。
首先是顺平爱民合作社,顺平实验区乡建系统的人都知道,是中心在08年左右开始努力打造的一个合作社,其据我片面了解,刚开始就是从文化活动开始,一度文化活动很火热,跳舞、扭秧歌、大学生下乡等等,刚开始社员都感觉很激动,都非常地高兴,一起搞合作社劲很足,而且前期的合作化进度也很快,但是不几年的时间,爱民合作社从刚开始的40户降到十几户,最后到5户,最后沦为家庭农场,严重的入不敷出。当时赵爱民总结为顺平人民素质低下,合作意识低。但我认为:农民群体是一个异常理性的群体,刚开始的文化建设:跳舞、扭秧歌、大学生下乡搞活动等时农民没有见到过的场面,从精神的层面来讲,农民参与其中确实感觉会非常带劲,心情也很好,干劲很足,但是很明显,这种好奇心和高神经的状态是无法持续的,一旦转到合作化,农民就会考虑利益问题,文化建设肯定不再是重点内容,加之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和农业本身的脆弱性无法负担合作化的成本,赵叔曾经说:我出去打工一个月随便几千,我这里呆着,不光拿不到钱甚至还会赔钱!这样红极一时的合作化逐渐缩水,文化建设也很难再有吸引力,导致最后……
另外一个是南塘兴农合作社。相反,南塘没有死掉,其复杂程度顺平合作化无法比拟,南塘经历了5年维权,4年文化建设和8年综合发展,这里没有死掉,标哥说:从维权出身的合作组织,他们活下来就是一个特例,因为其他都死掉了。这里先撇开维权经历,分析文化建设,南塘的文化建设主要以妇女文艺队和老年协会两个组织进行开展,到现在,依然存在,但已经名存实亡,整个过程的曲折性和复杂程度,我暂时无法剥开来阐述,但就从现在的文艺队和老年协会的名存实亡可以看出端倪,自从09年内部矛盾之后,社区内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化建设逐渐走下坡路,有一个原因是合作社从10年之后逐渐走外向型思路,导致某些文艺骨干投身到经济建设,工作分流。南塘和顺平不一样的地方,其顺利转向了经济建设,现在合作社不光可以自维持,而且每年会有客观的利润。那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存在呢?社区在转向经营的时候,只有很少的文艺骨干可以胜任经营工作,现在在合作社里以前玩文艺的就两个人,在合作社转向经营,文化活动不再是重点内容,致使大量的合作社人气流失,突然和合作社没有了联系,合作社有点像是股东合作社和员工合作社的性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在合作社有了利益分配的时候,很少考虑以前文化建设的骨干和积极分子,导致合作组织基础也在逐渐瓦解,因为合作社确实也无法考虑这么大的群体的利益,这就是一个困境!
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无法不让自己产生疑问:中心早起努力推动的合作组织命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2、针对上述的困境问题,自己略有一丝考虑。就是未到的永济实践经验,他们开始也是文化活动建设进一步促进合作,但是问题的不同点是,其开始是从农资的统购统销开始,因为永济农户土地比较多,农资统购统销和农资的相关培训农民就会相对重视一些,我认为,在永济,文化活动建设始终不是其最重点内容,而是其中的一个很重要板块,当其文化活动建设出现滑坡的时候,农资的统购统销很快弥补了文化活动建设推动合作化的这以作用,因为统购统销是在文化活动建设不足情况下,是跟社员产生直接沟通和联系的最直接方式,而且还能维持这以组织的运营成本。这样也就不会出现类似南塘那样,文艺队成员为了利益之争不参加文化活动,致使文化活动建设成为空壳。但是永济在农资统购统销的现实下,文化活动建设始终不是其最重要的板块,这样参加文化活动完全就是自愿原则,属于自己的精神享受,何乐而不为呢!
昨天跟春燕交流的时候,她说也提出一个观点我也感觉很有理:很多合作社试验,前期大多以文化活动为起点走向联合,但是在其转向生产合作的时候,文化活动基本属于停运状态。所以其认为:文化合作至少应该有文化认同,只有永济做到了这点,其他的只能说是文化活动上的合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文化活动建设培养合作文化和合作意识才是重点,而不是为了合作而开展文化活动,必将也是不可持续的。
反馈:你对乡建或合作社的文化建设做了较深入地思考、分析。文化建设是精神层面的,既是人们的精神享受所需,也是合作社聚集社会资源的平台。合作社最好要一体(题)两翼开展工作,一体就是以农民为主体,一题就是以组织农民为主题,两翼就是精神的、经济的两条线。人就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体。合作社综合合作最好。
真正办有实质意义的农民合作社很难,关键是效率、利益,办合作社的主要目的是为社员增加收入,减少费用,实践中增收减费用是很难做到的。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还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