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音乐游戏家居汽车公益旅游体育文化美食
相关文章
 文化的重要作用00
 全网第一吃货“浪胃仙”吃到…
 2020年美食主播世纪大战瓜分…
 盘点全网壕无人性的五大网红…
 国内最强5位大胃王网红:浪味…
 快手美食主播大盘点猫妹妹仅…
 公益的意义贵于坚持和影响斯…
 论公益文化对当代中国文化发…
 站主之家
 公益慈善与文化影响力投资
 企业参与公益与社会发展有哪…
 世界500强中国数量第一但品牌…
 三千年前的冰鞋现身新疆发现…
 2020中国夏天旅游胜地 夏季国…
 2019中国景区百强
 国际_河北新闻网
 阅读 做家务最适合听的流行歌…
 酷我音乐2012安卓40发布 离线…
 中国好声音2021全集完整版视…
 网易云热歌排行榜 最近很火的…
 流行金曲排行榜弘扬中华文化…
 破解版射击单机游戏2021排行…
 免费单机游戏破解版大全 破解…
 单机内购破解游戏合集 好玩的…
 单机游戏破解版大全中文版
 单机破解版游戏大全内购破解…
 土巴兔中国家装品牌TOP榜重磅…
 2022年中国十大室内设计公司…
 十大装修公司排行榜 全国装修…
 业主口中的装修公司前十强排…
 2011年中国装饰十大品牌排行…
 二手车平台价格真实吗?二手…
 在国内某知名二手车网站的真…
 二手车平台有哪些?二手车平…
 口碑最好的二手车交易平台有…
 买二手车已经没有那么可怕了…
 环球体育登录(中国)有限公…
 环球体育登录有
 环球体育全站官网登录
 爱博app安卓(中国)有限责任公…
 环球体育登录(中国)股份有限…
 名校长说丨让“文化立校”成…
 光明网:冯骥才:重新定义“…
 从“二七塔”跑到“大玉米”…
 北京大学王曙光《文化观:内…
 100多位专家学者给草原文化下…
 【国庆儿童画】国庆儿童画图…
 食物遇到美食家AI创作艺术绘…
 粽子简笔画:南方的传统粽子…
 【精彩瞬间】卓雅·保利幼儿…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速递网 >> 文化 >> 正文
高级搜索
文化的重要作用00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3/2 8:31:24 | 【字体:

  盗版飞坦“文化”一词在不同的学科中和不同的背景之下有着多重的含义,常常用来指社会的“高文化”,也指一个社会的全部生活方式,包括价值观、习俗、象征、体制及人际关系等。

  关于文化的地位,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指出:“保守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开明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政治可以改变文化,使文化免^t沦。辨•朗西斯•福山阐释了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文化财产在促进民主体制方面的关键作用,罗纳德•英格尔哈特强调各民族的文化价值观与政治表现、经济表现之间存在强有力的联系,丹尼尔•埃通加一曼格尔则认为“文化是制度之母”。

  本书探讨了价值观与进步之间的联系、价值观的普遍性和西方的“文化帝国主义”,研究了地理与文化、文化与体制以及文化与变革的内在关系,回答了文化因素对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影响问题,并制定了未来促迸文化变革的发展规划。

  20世纪90年代初,我碰巧浏览了加纳和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经济统计数据,惊讶地发现两国当时的经济水平何其相似:它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致相等。在经济构成方面,初级产品、制造业和服务业所占的比例彼此相近;绝大部分的出口是初级产品,韩国当时仅生产为数不多的若干工业制成品。它们接受的经济援助水平也差不多相等。30年后,韩国成了一个工业巨人,经济名列世界第14位,拥有一些跨国公司,大量出口汽车、电子设备及其他高级制成品,人均收人接近希腊的水平。此外,它在巩固民主体制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加纳却没有发生这样的变化,它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相当于韩国的1/14。发展快慢相差如此悬殊,能作何解释呢?无疑,这当中有多种因素,然而在我看来,文化应是一重要原因。韩国人珍视节俭、投资、勤奋、教育、组织和纪律。加纳人的价值观则有所不同。简而言之,文化在起作用。

  另一些学者在90年代初也得出同样的结论。这反映出一个重大的事态发展,即社会科学界重新对文化大感兴趣。早先,在40年代和50年代,曾有不少学者重视文化因素,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各种社会,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别,解释它们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当时有关的学者包括玛格丽特•米德,鲁思•本尼迪克特,戴维•麦克莱兰,爱德华•班菲尔德,亚历克斯•英克尔斯,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尔巴,卢西恩•派伊和西摩•马丁•利普塞特等人。这批学者著述甚丰。然而,在其后的60年代和70年代,学术界对文化的研究一度显著减少。到了80年代,对文化这一变数的兴趣开始回升。此时,最引人注目和最有争议的一部早期著作,是劳伦斯•哈里森一位前美国国际开发署官员——撰写的《不发达是一种心态——拉丁美洲事例》,1985年由哈佛国际事务研究中心出版。此书以彼此对应的个案研究表明,在多数拉美国家,文化成为发展的一大障碍。哈里森的分析引起了经济学界、欧美拉美问题专家和拉美知识分子的一场抗议风暴。可是,几年之后,这几个方面的人士大都开始看到他的论断有道理。

  这时,社会科学界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目光转向文化因素,用它解释各国的现代化、政治民主化、军事战略、种族和民族群体的行为以及国与国之间的联合和对抗。为本书撰文的学者当中,多数人都在这一文化复兴中起了重要作用。他们取得了成就,而引起的反应之一是出现了贬低文化作用的反动向,它象征性地和明显地表现在《经济学家》周刊1996年12月刊载的一篇文章里,这篇文章以高度怀疑的态度评论了弗朗西斯•福山、劳伦斯•哈里森、罗伯特•卡普兰、西摩•马丁•利普塞特、罗伯特•普特兰、托马斯•索厄尔以及鄙人的近著。就这样,在学术界展开了一场论战,一方认为文化是影响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一个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另一方则坚持一些普遍适用的解释。例如有些经济学家认为物质上的自我利益是决定因素,有些政治学家主张“理性选择”论,有些国际关系学者主张新现实主义。读者会发现本书中也包含若干此类观点,因为本书有意要收纳与书名主旨不同的意见。

  关于文化在人世间的地位,最明智的说法或许就是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的两句话:“保守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是文化,而不是政治。开明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政治可以改变文化,使文化免于沉沦。”为了探讨莫伊尼汉所说的这两条真理的正确,哈佛国际与地区问题学会在劳伦斯•哈里森的主持下,组织了这一研究课题,本书即是主要的但并非唯一的研究成果。要回答的问题是:文化因素对经济和政治发展能影响到何种程度?如果确有影响,又该如何消除或改变文化对于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障碍,以促进进步?

  为回答这些问题,首先有必要界定我们所讨论的名词的含义。本书副题中的“人类进步”是指走向经济发展和物质福利、社会一经济公正及政治民主。而“文化”一词,在不同的学科中和不同的背景之下,自然有着多重的含义。它常常用来指一个社会的知识、音乐、艺术和文学成品,即社会的“高文化”。有些人类学家,尤其是克利福德*格尔茨,强调文化具有“深厚意蕴”,用它来指一个社会的全部生活方式,包括它的价值观、习俗、象征、体制及人际关系等等。

  然而,在本书中,我们关心的是文化如何影响社会发展;文化若是无所不包,就什么也说明不了。因此,我们是从纯主观的角度界定文化的含义,指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取向以及人们普遍持有的见解。

  本书所探讨的,是这种主观意义上的文化如何影响到各个社会在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方面取得进步或未能取得进步,其成败有多大,又是怎样形成的。因此,多数论文是将文化聚焦为一个独立的或说明性的变量,即自变量。然而,如果说文化因素确实影响人类进步,有时又阻碍这一进步,那么,我们也就关心作为一个非独立因素即因变量的文化,这就是探讨莫伊尼汉指出的第二个真理:政治行动或其他行动如何能改变或消除文化对于进步的障碍?我们知道,经济发展会使文化改变,但这一道理无助于我们达到上述的目的,即消除文化对于经济发展的障碍。社会经受重大创伤之后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其文化。德国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灾难经历,使这两个世界上最军国主义的国家变成了两个最和平主义的国家。同样,马里亚诺•格龙多纳在他的文章中指出,阿根廷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正走向经济改革、经济稳定和政治民主,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惨痛地经历过粗暴的军事独裁、战争失败以及超高通货膨胀。

  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一国的政治领导者能否促进文化变革,以取代灾难。在某些情况下政治领导者可以做到这一点,新加坡即是一例。正如本书中由西摩•马丁•利普塞特和加布里埃尔•萨曼•伦兹合写的一章所强调指出的那样,腐败的程度往往是沿着文化界线而变更。最腐败的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俄罗斯以及若干拉美国家和非洲社会。在北欧和前英国殖民地的一些新教社会,腐败程度最低。儒学社会大都居于中间。但有一个儒学社会,即新加坡,却是与丹麦、瑞典、芬兰和新西兰一样,并列为世界上腐败问题最轻的国家。这一反常现象的原因显然就在于李光耀决心使新加坡成为尽可能无腐败的国家,而且成功了。这正是“政治改变了文化,使之免于沉沦”。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在李光耀不再当政以后,无腐败的新加坡能保持多久?政治能永远使社会“免于沉沦”吗?政治行动和社会行动如何能使文化变得更有利于进步,这是我们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探讨的中心问题。

  “文化价值观与人类进步”研究课题以及本书首先应归功于劳伦斯•哈里森,是他的想法、毅力和献身精神的成果。他构思了这一课题,列出了要涵盖的题材,延聘了各专题小组的成员,编辑了他们的文稿,并为了做到这一切而筹措了经费。哈佛国际与地区问题学会很高兴地参加这一活动并充当它的主办单位。因为这一活动与该学会的业务直接相关。该学会自从1986年成立以来,已经为相当大一批年轻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为期两年的奖学金,让他们把自己在本学科的出色学识与他们对某一个非西方大国或地区的语言、文化、社会状况、体制和政治等方面的专门知识结合起来。该学会的一些学友如今已任教于全国各地的一些著名高等院校。负责该学会工作的,是哈佛大学一些资深学者组成的一个委员会,这些学者都是研究外国问题的第一流专家。三年前,该学会决定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扩大研究范围,从研究各单个社会和文化,进而研究世界各主要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同异及相互作用。1997年,该学会召开了一次学术会议,探讨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精英对世界政治潮流和理想社会秩序的特点的见解。本书探讨各种不同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可以说是该学会的第二个研究成果。

  1992年,在研究文化与发展二者关系的一部著作中,罗伯特•克利加德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文化如此重要,人们研究文化又已百年有余,为什么我们还没有周全的理论和切实的指导方针,而且没有在研究文化的人及制定、管理发展政策的人之间建立密切的专业的联系?”本书以及我们这些人希望进一步开展的工作的中心目的,正是要逐步建立这样的理论,推敲出这样的指导方针,推动学者与实干者之间的这种联系,从而促使文化状况有利于增进人类的进步。

  在20世纪后半期,世界注意力的焦点由那些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的国家的重建,转到了设法结束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大部分人所忍受的贫穷、愚昧和不公正,至今已近五十年了。当初,西欧马歇尔计划的惊人成功和日本从战败后的瓦砾中迅速复兴,曾引起一片乐观主义。人们认为发展是必然的,特别是在殖民枷锁消失以后。沃尔特•罗斯托I960年出版的那本影响非常大的书《经济增长的舞台》曾预测说,推动人类进步的辩证法是会加速的。

  殖民枷锁的确消失了。菲律宾于1946年独立,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于1947年。英法两国在奥斯曼帝国崩溃之后对中东实行的托管,在战后不久就取消了。东南亚、非洲和加勒比地区的非殖民化进程,到20世纪60年代末已基本上完成。

  约翰•肯尼迪针对古巴革命而发起的争取进步同盟,曾博得一片称赞。人们说,它将再现马歇尔计划的成就,不出十年,拉丁美洲就会朝着不可阻挡的繁荣和民主迈出大步。

  可是,当我们走进新世纪的时候,乐观情绪已经被挫折和悲观所代替。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西班牙、葡萄牙、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及中国香港——沿着罗斯托描述的轨迹跨到第一世界。然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依然远远落后,在许多国家中,人民的物质状况甚至比半个世纪前并无改善。在当今全球约60亿人口当中,生活在发达民主国家的人还不到10亿。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超过40亿的人生活在“低收入”或“低中收入”的国家。

  那些国家的生活质量是可悲的,尤其是在半个世纪的发展援助之后依然如此,就更是令人失望了:

  •23个国家的成年人有半数或半数以上是文盲。它们多数在非洲,非洲以外的有阿富汗、孟加拉国、尼泊尔、巴基斯坦,还有一个甚至是在西半球——海地。

  •35个国家的妇女有半数或半数以上是文盲。其中除了上述的23国以外,还有阿尔及利亚、埃及、危地马拉、印度、老挝、摩洛哥、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

  •45个国家中,人们的预期寿命低于60岁。它们大多在非洲,此外还有阿富汗、柬埔寨、海地、老挝、巴布亚新几内亚。预期寿命低于50岁的有18个国家,全部在非洲。在塞拉利昂共和国,预期寿命仅为37岁。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超过100%fl的,至少有35个国家,其中多数在非洲,非洲之外的有孟加拉国、玻利维亚、海地、老挝、尼泊尔、巴基斯坦和也门。

  •最贫穷国家的人口年增长率高达2.1%,为高收入国家人口年增长率的三倍。一些伊斯兰国家的人口年增长率高得惊人:阿曼为5%,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为4.9%,约旦为4.8%,沙特阿拉伯和土库曼斯坦为3.4%。

  在向世界银行提供人口收人比例数据的国家中(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提供这种数据),贫富最悬殊的是一些较穷的国家,尤其是在拉丁美洲和非洲。在巴西,最富裕的10%人口占总收入的将近48%;肯尼亚、南非和津巴布韦仅略低一点。在智利、哥伦比亚、危地马拉和巴拉圭,最富的10%人口约占总收人的46%;在几内亚比绍、塞内加尔和塞拉利昂共和国约占43%。对比一下发达民主国家的情况:贫富最悬殊的富国之一是美国,那里最富的10%人口占总收入的28.5%。

  在非洲、中东和亚洲其余一些国家,民主体制普遍薄弱或者根本阙如。在拉丁美洲,过去15年来民主兴旺,然而民主实验仍然脆弱,秘鲁、巴拉圭、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墨西哥近年来的事态均证明了这一点。一个沉重的问题依然存在:拉丁美洲作为西方的延伸,为什么在各国独立150余年之后,还未能巩固民主的体制?

  总之,在20世纪末,世界仍比20世纪中期多数人的预期要穷得多,不公平得多,集权得多。

  在美国,在提出“伟大社会”的设想和“向贫穷宣战”口号的那些令人振奋的岁月之后,已过去了三十多年,贫穷却依然存在。拉美裔美国人有30%仍处于贫困线之下,已取代黑人而成为最穷的少数民族群体。在某些印第安人居留地,失业率在70%以上。黑人,尤其是黑人妇女,状况有了可观的进步。但仍有27%的黑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要知道这一切是存在于美国经济已有几乎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和低失业率之后。

  那些曾经乐观地在国内外为消除贫穷而奋斗的人们,如今已感到疲惫,甚至是悲观。

  当人们看出,解决不发达问题之难超出了发展问题专家们当初的料想时,有两种植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解释开始在穷国的大学和政界以及富国的大学里占主导地位,这就是殖民主义和依附论。列宁曾断定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一个晚期的和不可避免的阶段,他认为这反映出日趋垄断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无法为它们的产品和资本找到国内的市场。

  有些国家曾是列强的殖民地、领地或托管地,曾经受到英国和法国这两个最大的殖民强国或者荷兰、葡萄牙、美国和日本的统治,直到不久以前才获得独立。在他们看来,帝国主义是现实,在国民心理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为它们的不发达状态提供了一个方便的解释。在非洲尤其如此,那里的国界往往是由列强任意划分的,而没有顾及文化的均一性或部落的整体性。

  有些国家,如拉丁美洲的国家,已独立一百来年而仍被称作“第三世界”。在他们看来,帝国主义表现形式是造成它们对列强的“依附”——这种“依附”论认为“周边”的穷国受到“中心”的资本主义富国的欺压,那些富国压低世界市场上的基本商品的价格,抬高工业制成品的价格,其跨国公司靠损害穷国利益而赚取额外的利润。

  不论是殖民主义论还是依附论,今天都没有多少人再相信了。在许多人,其中包括一些非洲人看来,用殖民主义解释不发达原因的说法早已失去追诉时效了。更何况有四个前殖民地——其中两个由英国统治(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两个由日本统治(韩国和中国台湾)——如今已跃入第一世界。依附论今天已很少有人提及了,甚至在美国的大学里也很少再有人说了,而仅在若干年以前,依附论还在那些学府里被奉为常识,容不得半点异议。这种变化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东欧的崩溃了;中国的转变为常规的、日益趋向自由市场的集权主义;古巴的经济在俄罗斯停止了前苏联提供的大量补助之后陷于崩溃;东亚“四小龙”在世界市场上取得成功;尼加拉瓜的桑地诺阵线年选举中遭到惨败;墨西哥主动与加拿大和美国缔结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关于依附论,戴维•兰德斯为本书撰写的一章作了精辟论述。)就这样,在

  20世纪的最后十年,出现了解释上的空白。多年来,各个发展援助机构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办法,其中包括土地改革,社区开发、规划,将精力集中于最贫穷者,满足基本的吃穿住需要,引进合适的技术,让妇女参与开发,实行私有化,权力下放,还有现今的“可持续发展”。顺便提•一下,20世纪70年代的一项创举还动用了发展援助机构中的人类学家,来设法使援助项目适应于各地现有的文化现实。这种种举措,更不用说对自由市场经济和政治多元化的强调,都是有益的,收效大小不等。但是从单项来看以及累积来看,它们都未能在第三世界产生广泛的经济迅速增长、民主和社会公正。在

  20世纪中期,美国黑人地位低下,原因容易理解。它显然是由于不让黑人得到均等的机会——在教育方面,在就业方面,在选举方面,都是如此——黑人作为少数种族,从来没有被邀请加人融合的熔炉,《人权法案》确实没有运用到他们头上。但过去五十来年,在许多方面发生了一场种族革命,不仅表现在撤掉了通往机会的路障,而且表现在白人方面对待种族的态度有了巨大的改变。这场革命巳经使大批黑人进入中产阶级,黑人白人之间的教育差距已大幅度缩小,不少黑人参政,黑人白人通婚现象日益增加。但是,在高等教育、收人和财富方面,种族差距依然存在,27%的黑人处于贫困线之下,多数黑人儿童出生于单身母亲家庭,黑人贫民区的问题仍然相当普遍。尽管神族主义和种族歧视的一些现象继续存在,但是在半个世纪之后,再用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来解释黑人的成就不足,巳经说不过去了。这一点还可以得到旁证:今天,拉美裔美国人成就不足的问题比黑人更大。

  30%的拉美裔美国人处于贫困线之下,他们的中学生辍学率也在30%左右,比黑人中学生辍学率高一倍。拉美裔移民受到歧视,但其程度肯定低于黑人移民,大概也不会高于华人和日本人移民。而后两类移民如今在教育、收入和财富方面均已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里还】R便指出,在拉丁美洲,贫穷率更高——将近50%;中学生綴学率也更高——约70%。

  如果说殖民主义和依附两种因素不足以解释海外各地的贫穷和集权政治(而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的因素不足以解释国内少数民族的地位低下),如果说地理

  /气候因素的解释无法解释太多的例外(例如热带的新加坡、香港、巴巴多斯和哥斯达黎加;详见下文),那么,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人类争取繁荣和政治多元化的进步不能令人满意,还能有什么别的解释呢?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新闻工作者、政治家和实际从事发展工作的人,正在把注意力集中到文化上的价值观和态度在促进或阻碍进步方面所起的作用。从学识上看,他们继承了三位前辈的学说,其中一位是亚历克西斯•德•托克维尔,他断定,美国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是因为文化适宜于民主;另一位是马克斯•韦伯,他解释资本主义兴起时,认为它基本上是一种植根于宗教信仰的文化现象;第三位是爱德华•班菲尔德,他说明了意大利南部贫穷和专制的文化根源,这一见解具有普遍适用的意义。

  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研究文化问题和重视文化的作用,曾是社会科学界的主流。后来,这方面的兴趣降低了。然而在过去15年中,文化研究有了复兴,正接近于明确提出一个新的以文化为中心的发展范式,或人类进步范式。

  年夏季,哈佛国际与地区问题学会决定探讨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主要考虑穷国的问题,但也注意到美国少数民族成就不足的问题。我们很幸运,得以吸收近年来为文化研究的复兴出过力的很大一部分学者,还有持对立观点的另一些学者,参加我们的工作。1999年4月23—25日,在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市美国艺术科学学会举行了“文化价值观与人类进步”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各界的杰出人士。

  研讨会按议题分为八个组。头两天当中,每天举行四个组的讨论,最后为半天的综述。

  第一组由哈佛的豪尔赫•多明格斯主持,讨论政治发展与文化的关系。罗纳德•英格尔哈特“世界价值观调查”项目的协调人——发言指出,各民族的文化价值观与政治表现

  ^及经济表现——之间存在着强有力的联系。弗朗西斯•福山论述了社会资本在促进民主体制方面的关键作用。西摩•马丁•利普塞特追溯了文化与腐败之间的关系。有两个组讨论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其中第一个组由美国企业研究所所长克里斯托弗•德穆思主持。戴维•兰德斯在会上进一步阐述了他在《国富国穷》一书中提出的“文化使局面完全不一样”的结论。迈克尔•波特承认文化能影响经济发展和竞争力,但强调说全球化包括着文化传播,其趋势会使文化均质化,使各国较易于克脤文化和地理上的不利因素。杰弗里•萨克斯则争辩说,文化因素并不如地理和气候那样重要。

  讨论同一题目的第二个组,由美国国际开发署副署长哈里特•巴比特主持,马里亚诺•格龙多纳讲述了他对有利于发展和阻碍发展的各种文化的分类,其基础主要在于他研究过阿根廷有哪些抵制发展的因素阻碍了进步。卡洛斯•阿尔韦托•蒙塔内尔说明了同一拉丁美洲文化如何影响了精英群体的行为,而损害了更广泛的社会的利益。丹尼尔•埃通加一曼格尔论述了非洲的发展和竞争力所遇到的文化障碍。

  :头一位是罗伯特•埃杰顿,他认为有些文化比另一些文化更有利于人民;另一位是理查德•施韦德,他自称是一位文化多元论者,主张容忍和尊重所有的文化;还有一位是托马斯•韦斯纳,他集中谈了文化的传播,特别是在童年时期的传播。第二天,哈佛的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主持了讨论亚洲危机的小组,参加者包括经济学家德怀特•珀金斯、政治学家卢西恩•派伊和汉学家杜维明。帕金斯和派伊的发言内容有些相近,两人都强调指出,在东亚一些国家中,一向是传统的个人亲朋关系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而且政府领导人在私营经济部门起突出的作用,这种状况需要改变。杜维明则对比了西方文化和儒学文化对待发展的态度。

  另一组讨论性别与文化,由世界银行的菲利斯•波梅兰茨主持,首先发言的是《纽约时报》的芭芭拉•克罗西特,她谈了文化相对主义与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之间的冲突。她的结论与理查德•施韦德的结论形成了尖锐的对比。玛拉•赫滕论述了拉丁美洲性别关系方面的变化,指出有一些文化上的障碍及其他障碍不利于这些变化的完成。鲁比•沃森谈了中国的一些文化上的势力形成了男尊女卑的状况。我们在这里顺便说一下,遗憾的是她不同意把她的发言编入本书。

  前科罗拉多州长理查德•拉姆主持了讨论文化与美国少数民族问题的小组。奥兰多•帕特森首先发言,强调文化与少数民族问题的联系,分析了奴隶制和种族歧视对婚姻制度的影响,指出哪些经历影响到现今黑人单身母亲家庭的髙发生率。理查德•埃斯特拉达由于有病而临时取消了与会的计划。哈佛的斯蒂芬•塞恩斯特罗姆代替他发言,谈人口趋势。内森•格莱泽在发言中谈到了人们对民族群体各种不同表现的文化分析所激起的政治问题和情感问题。

  最后一组由兰德公司的罗伯特•克利加德主持,讨论了现在为促进积极的价值观和态度而已经采取的一些措施。我发言谈到研究不发达状态与文化二者关系的文献正日益增多,其中有许多作者是第三世界的,还叙述了拉丁美洲当地人为促进文化变革而主动采取的若干做法。斯特斯•林赛和迈克尔•费尔班克斯介绍了博德公司

  ®——设在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市的一家咨询公司——为“改变国民心态”而作的努力。每一组在发言人讲完后都展开了热烈讨论,到了最后的半天会议时,在是否应促进文化变革的问题上,正反两面意见作了激烈辩论,没有达成一致意见。鉴于文化问题的争论以及与会者的不同见解,大家也没有期待意见一致,但是多数与会者都认为文化价值观和态度是人类进步中的一个重要的而过去却被忽视的因素。此外,即使是在怀疑者中间,也承认有必要更好地理解本绪论最后谈到的一些问题。

  会议的发言和讨论主要是围绕以下五个问题,这里我列举这些问题,而且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于文化价值观与人类进步之间的联系,持怀疑态度者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经济学家和人类学家。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不言而喻的是,相应的经济政策只要得到有效的实施,就会产生同样的效果,而不论文化如何。这里的问题是有些国家存在着多种文化,其中各民族群体都是按照同样的经济信号行动,可是有些民族群体却比另一些做得更好。例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美国的华人,巴西和美国的日本裔人,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巴斯克人,以及移居各地的犹太人,都是如此。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就是一个经济传统派——只是谈到苏联瓦解后的俄罗斯状况时才变了腔调。他首先断定人人都是天生的资本主义者,说崩溃后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建立自由市场的企业制度”。他断定资本主义是“人的本性”。可是他谈到俄罗斯的经济灾难时,又说这“根本不是本性,而是文化”。

  格林斯潘此言等于是有力地赞同了戴维•兰德斯在《国富国穷》一书中所作的分析和结论,不用说还有至少从托克维尔以来一系列学者对于文化的重要性及其与进步的联系问题的真知灼见。然而事实依然是多数经济学者不愿意跟文化打交道,其重要原因在于文化牵涉到定义问题,难以定量,而且作用于非常复杂的心理、体制、政治、地理等等因素的背景之下。

  正是考虑到这些问题,我建议读者注意马里亚诺•格龙多纳为本书撰写的那一章。它对促进发展和阻碍发展的各种文化作了分类。虽然他的分类主要着眼于阿根廷和拉丁美洲,但我相信它也适用于更广的范围。卡洛斯•阿尔韦托•蒙塔内尔的一章也相当重要:它说明阻碍发展的文化如何影响精英群体的行为。

  许多人类学家——以及受他们影响的另一些社会科学家——的首要问题,是近百年来主导人类学这一学科的文化相对主义传统,这一传统拒绝评估另一社会的价值观和习俗。

  16章)很有水平然而是很勉强地谈了文化在解释美国各民族群体广泛成就方面的作用,其中的因素之一就在于上述的传统。而与格莱泽在同一组发言的奥兰多•帕特森则提出了要正视文化的极具说服力的理由,认为在解释非洲裔美国人的问题时,核心的因素就是文化(见第15章)。有些人讨厌对别人的文化说三道四,在他们看来,本书的书名就可能成问题。许多人认为,文化按其定义来说就是和谐的和有适应性的,而冲突和苦难则是外力侵犯的结果。然而,有些人类学家对文化持有很不同的看法,其中突出的一位是我们这次研讨会的参加者罗伯特•埃杰顿,他有一段话尤其与这次研讨会的主旨密切相关:

  不同社会里的人,不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能够有同情心,慈善心,甚至是爱心。他们有时还能以惊人的毅力驾驭他们所处的环境所提出的挑战。可是他们在处理自己彼此间的关系以及与别的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中,所保持的一些信念、价值观和社会体制,也可能是源自于毫无意义的残酷、无谓的虐待以及十足的愚蠢。

  “进步”的概念在那些坚持文化相对主义的人看来是可疑的,因为他们认为每种文化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和伦理,不能以另一种文化的目标和伦理为尺度加以评价。有些人类学家认为西方企图把进步的概念强加于别人的文化。极端的文化相对主义者和文化多元论者甚至会争辩说,西方人无权批评别人的毁伤妇女生殖器、殉夫(印度教徒的一种习惯:丈夫死后,遗孀不论是否愿意,均须与其夫尸体倶焚)直至奴隶制等等制度。

  但是,经过半个世纪以来的传播革命以后,西方所理解的进步已几乎成为普遍的愿望。进步的概念——生活得长寿一些,健康一些,负担轻一点,更满足一点——并非局限于西方,而且也清楚表现在儒家学说以及一些非西方、非儒学的髙成就的少数民族(如印度的锡克教信徒)的信念之中。我并不是说进步就是富裕的消费社会,然而脱离贫困显然是一个普遍的目标,而这就必然意味着提高消费水平。普遍愿望的模式还要更广泛,它表现在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的一些条文之中: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权得到无任何歧视的同等保护......人人有杈直接地或通过自由选择的代表参与自己国家的治理......人人有杈得到相当的生活水平,以保证其本人及其家人的健康和福祉,包括食、衣、住房和医疗照顾及必需的社会服务……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我在这里顺便提一下,

  1947年,美国人类学联合会的执行委员会决定不赞成这一宣言,认为它是一个种族主义的文件。他们的主张姑且不论,我相信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会同意:活比死好。

  理查德•施韦德同意美国人数学联合会执行委员会的决定,他认为我们这次研讨会(假如允许我引用他写的那一章标题中的说法)是“新福音传道者”提倡的一场“第一世界的自吹自擂”。可是参加研讨会的学者当中,有三位是来自第三世界,他们是丹尼尔•埃通加一曼格尔,马里亚诺•格龙多纳和卡洛斯•阿尔韦托•蒙塔内尔。他们分别指出,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贫穷、专制和非正义的根源在于传统的文化价值观,这就与施韦德的观点直接针锋相对。施韦德在他写的那一章的尾注中反驳了这三位,说他们代表不了自己的社会,而是“世界主义的知识分子”,对于他们来说“旅行计划如今比祖宗更重要”,“眼睛向上瞅着美国乞求学识和道义指导及物质援助”。

  埃通加一曼格尔、格龙多纳和蒙塔内尔三人对施韦德的这一尾注作了答复,附于施韦德那一章尾注之后。然后,施韦德又作了评论。这场交锋使人纳闷,有些人类学家是不是在从事一种人类学的帝国主义,要把文化封在永久冻土层里面?施韦德也许认识到这一危险,他说:“我认为一种‘真正的,文化,值得给予肯定评价的文化,是那种经得住外来批评的生活方式”。(来自内部的批评大概该是更有说服力的。)既然说有“值得给予肯定评价”的文化,那么大概也有不值得给予肯定评价的文化,这也许表明施韦德事实上同意罗伯特•埃杰顿的观点。

  如此说来,理查德•施韦德也许并不是像他自己所声称的那样,是一个什么“奋兴布道会上的异教徒”。

  杰弗里•萨克斯在他的那一章中强调,解释经济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是地理位置和气候。在他的观点的影响下,贾雷德•戴蒙德最近写出了一本书《枪炮,细菌和钢铁》,其结论是“各大洲各民族长期历史之间的显著差别,不是由于这些民族内在的不同,而是由于他们所处环境的不同”。

  显然,地理位置(包括天然资源)和气候是解释国家穷富的重要因素。几乎所有发达的民主国家都是在温带,而穷国大多是在热带。可是例外的情形也值得注意:俄罗斯就跟高度繁荣和民主的北欧国家及加拿大位于相同的纬度上。(我们还可以补充一点:按照透明度国际的统计,北欧国家和加拿大属于腐败最轻的前十国之列,俄罗斯则列入腐败最严重的十国之列。这也让我们想起格林斯潘的评论。)新加坡、香港和半个台湾都在热带。它们的成就堪与日本媲美,说明儒学文化的作用胜过地理条件。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境内的华人少数民族,还有热带秘鲁、巴西境内的日本裔少数民族,亦是如此。

  地理条件不足以解释意大利北方和南方为什么相差那么明显。与此相似的,还有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尼加拉瓜四国与哥斯达黎加的对比。另一个例子是海地与巴巴多斯的对比:海地曾是最富的奴隶甘蔗园殖民地,如今却陷入绝望境地,而巴巴多斯亦曾为奴隶甘蔗园殖民地,如今则是民主繁荣。我们还可以指出,拉丁美洲的三个温带国家——阿根廷、乌拉圭和智利——至今仍未享受到第一世界的繁荣,在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它们还都经历过军事独裁统治。贾雷德•戴蒙德在他的书的最后一章中提到了文化的潜力:

  文化的因素和影响……显得不小……世界各地文化特征差异很大。有些文化差异无疑是由环境差异造成的……然而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各地有一些文化因素与环境无关,它们可能有多大的重要性。一个小的文化因素可能起源于当地的小事、暂时性的事情,然后固定下来,预定了一个社会走向更重要的文化选择……它们的意义如何是一个有待于回答的重要问题。

  应重申的是:文化不是一个自变量。影响文化的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和气候,政治以及历史的变幻无常等等。关于文化与体制的关系,丹尼尔•埃通加一曼格尔说:“文化为体制之母。”从长远看,这当然正确。就短期而言,体制上的变更——往往是由政治促成的变更——可能对文化产生影响,恰如莫伊尼汉的名言所说的那样。意大利在

  20世纪70年代决定在公共政策和行政管理方面实行权力下放,就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这样的作用。罗伯特•普特南在《使民主生效》一书中曾记载过这一情形。虽然普特南的中心结论是说意大利南北迥异的根源在于文化,但他也指出,那一次的权力下放在南方促成了一定程度的信任、缓和及妥协,而当地原先那种近乎病态的文化现象,在爱德华•班菲尔德的《一个落后社会的精神基础》一书中有过深刻的描述。道格拉斯•诺思在《体制,体制变化及经济运作》一书中反复谈到体制与文化的关系,他的主题是体制而不是文化,但是他对二者关系的提法使人感到,他也许是同意埃通加二曼格尔的意见。他谈到体制的演变受到一些“非正式的限制”,它们来自“社会传播的信息,而这种信息是我们所说的文化的一部分……表现为以语言为基础的记载和解释传感器官传递给大脑的那些信息的一种概念架构”。诺思随后谈到了美洲的前英国殖民地和前西班牙殖民地的不同演变:

  在前英国殖民地,形成了一种体制架构,它允许人们之间的交往不以个人关系为转移,这种复杂的交往是政治稳定所必需的,而且能抓住现代技术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潜力。在前西班牙殖民地,个人关系仍是许多政治交往和经济交往的关键。这种关系源自一种不断演变的体制架构,这架构既产生不了政治稳定,也不允许始终如一地实现现代技术的潜力。

  豪尔赫•多明格斯在主持了关于文化与政治发展的小组讨论后,曾对文化的影响力有多大提出疑问,因为他指出拉丁美洲各国,除了古巴以外,都在过去

  15年内成了民主国家。可是今天拉美各国民主实验的脆弱性表明,道格拉斯*诺思的见解仍是有道理的6在哥伦比亚,民主政府面临着不符合时代精神的左翼革命势力的严重威胁。在与之相邻的厄瓜多尔,民主体制存在着被经济混乱推翻的危险。秘鲁的总统往往表现得像是一个独裁者。阿根廷的总统梅内姆不顾该国的宪法,一再暗示他有意于三连任。而委内瑞拉不久前当选的总统,曾是两次企图搞政变的军官,观察家们不禁怀疑他是否尊重民主规范。

  年12月,我曾访问危地马拉,就文化与民主的关系作了演讲。随后,危地马拉社会学家贝尔纳多•阿雷瓦洛讲了一句贴切的话:“我们有民主的硬件,而软件却是集权主义。”早先我曾经在诺思意见的激发下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尤其是鉴于拉丁美洲是西方的旁系,更要问一个为什么——拉丁美洲要经过

  150多年之久才回头实行民主?对于西班牙和葡萄牙也许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至少直到几十年前是如此。

  尽管在多数情况下变化缓慢。(态度会变得快一些,西班牙人从集权统治到民主政治的态度转变即是一例。)研讨会上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也是最后一天综述会议上谈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应在多大程度上把文化变革的因素结合进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构想、策划、安排和规划之中。研讨会表明,当文化变革的倡议是来自西方时,这一问题就引起非常激烈的争议。

  人类学家在世界银行和美国国际开发署之类的发展机构中已经工作了二十多年。但是几乎在所有的场合中,他们所作的努力都是力争让有关的决策者了解,什么样的文化现实应反映在政策与规划的设计和执行之中。几乎不曾有人费心去设法倡导文化的改变。实际上,倡导改变文化的整个概念成了一个禁忌。

  当谈到从文化的角度解释美国一些民族群体成就不足的问题时,也存在着类似的禁忌。讨论文化与美国少数民族问题的小组主持人理查德•拉姆介人了这一问题的辩论。他问道:“在科罗拉多州和西部多数其他的州,拉美裔中学生几乎有半数辍学。科罗拉多州可以或者说应该在多大程度上考虑文化上的因素

  ?”倘若理查德•埃斯特拉达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他几乎肯定也会表达出同样的关切。他在世时,是美国移民改革委员会的成员。由芭芭拉•乔丹担任主席的这一委员会曾建议大幅度减少移民入境。埃斯特拉达特别担心从拉丁美洲来的移民大量涌人美国,有碍于各民族的融合。

  内森•格莱泽指出,要避免正面提出文化因素的理由之一在于,倘若那样提,就会意味着认为某些文化优越于别的文化,至少是说它们更有利于促进人类福祉,这就会触及高度敏感的民族、种族和个人自尊心的神经。格莱泽认为,至少在美国,追求文化上的解释会有风险,弊大于利,这特别是因为美国这个民族大擦炉社会倾向于淡化各族人民起始的差别。然而,理查德•拉姆提出的问题一定会令他深思。

  拉姆和袼莱泽的辩论突出表明一个问题,即研讨会应引导向何方——下一步的工作该怎么做。如果说某些文化价值观确实是妨碍进步的根本障碍——如果说它们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第三世界许多地方的贫穷和非正义难以解决——那么,除了倡导文化上的变革以外,就别无他途。并不需要、的确也不应该把这一点看做是西方要强加于人。并不是只有丹尼尔•埃通加一曼格尔、马里亚诺•格龙多纳和卡洛斯•阿尔韦托•蒙塔内尔这三个非洲人和拉丁美洲人得出结论说文化重要。至少在拉丁美洲已有各界的许多人士得出结论说文化上的变革必不可少,而且正在采取步骤,在学校,在教堂,在工作场所以及在政界,倡导这样的变革。他们要更好地理解,在他们的文化中,有哪些东西阻碍他们实现让生活变得更公正、更繁荣、更富足和更有尊严的愿望——同时他们能做些什么来促进其改变。

  奥兰多•帕特森在《整合的磨难》一书中写道:“当我们力求理解为什么存在着技能差距、能力差距和工资差距,以及为什么数以百万计的非洲裔美国人陷入病态心理的社会深渊时,一定可以从文化中找到答案。”在那本书中以及在它的续篇《血的仪式:美国两百年中的奴隶制后果》一书中,他都指出文化问题的根源在于奴隶制的经历:

  在这个国家中,非洲裔美国人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奴隶制中度过……这种恶毒的剥削制度严重阻碍了非洲裔美国人的发展,尤其表现在它损害了家庭和婚姻关系等这样一些根本的社会体制,它将非洲裔美国人排除在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组织之外,同时在这一过程之中,使他们得不到机会去学习为了在新出现的工业社会中求生存而非掌握不可的行为模式。

  因此,当美国试图解决黑人和拉美裔人成就不足的问题时,还能忽视文化因素么?

  在最后一天综述会议上谈到的另一个问题是:在多大的程度上存在着普遍的文化因素,即在任何地理、政治或人种背景下都起作用或都不起作用的价值观。有些与会者反对用“黑匣子”或“细目清单”的一律方式对待文化变化,而主张一种可以称作“人种志”的方式,即就事论事,区别对待每一种文化,而对别处的情形只作有限的参考。但我认为,有些价值观范式是跨越地理界限的,在很不相同的环境下都会产生相似的后果。例如,职业道德、教育、业绩、勤俭等价值观,在西欧、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东亚都是共同的。

  然而,如果我们想要像罗伯特•克利加德所说的那样,拥有“周全的理论和切实的指导方针,而且在研究文化的人及制定、管理发展政策的人之间建立密切的专业的联系”,我们就必须对一些重大问题有更加深刻得多的了解。

  人类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进步幅度是令人失望的,而且,除了东亚、伊比利亚半岛和非洲裔美国人以外,进步之小甚至是令人心寒的。一个重大原因,依我看来,就在于各国政府和发展机构未能考虑到文化可以阻滞或促进进步的力量。举例而言,马歇尔计划成功而争取进步同盟却遭到了失败,我想,主要原因就在于西欧和拉丁美洲的文化反差。

  从政治和情感两方面来看,文化问题处理起来都是困难的。它在学术上也难以处理,因为涉及定义和衡量上的问题,而且文化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等等其他变量可以是互为因果的。

  我们这次研讨会达成了一点重要的共识:应当制订一项综合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规划,以便做到将价值观和态度的变革纳入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政策、安排和规划,以及纳入美国的反贫穷计划。这项研究的最终成果应是争取改变价值观和态度的指导方针,包括切实可行的举措,以便倡导进步的价值观和态度。

  1)确认哪些价值观和态度能促进进步,并评估其轻重缓急,同时确认哪些价值观和态度会阻碍进步;(2)列出对民主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和社会正义的演变起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的价值观和态度,划分其等级。二、文化与发展的关系:目的是(

  1)在面临那些阻碍发展的价值观和态度的情况下,有哪些因素能促进发展,对这一问题取得在实际操作上有用的认识;(2)查明当这些因素起作用而出现了发展时,传统的价值观和态度将受到什么影响;(3)探讨一个问题:如果传统的价值观和态度并无重大改变,民主体制能否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正义能否持续下去。三、价值观和态度与政策和体制之间的关系:目的是

  a)评估政策和体制是在多大程度上如同托克维尔和埃通加一曼格尔所说的那样,反映出价值观和态度;(2)更好地理解,当价值观和态度与政策和体制不相适应时,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3)判明政策和体制能在多大程度上使价值观和态度起变化。四、文化的传播;目的是理解价值观和态度在传播方面的一些主要因素,例如育婴方式、学校、教会、媒体、同侪交往、工作场所以及移民向自己原籍国家的“社会反馈”等,所起的作用。我们需要知道(

  1)在这些因素中,普遍而言以及離世界不同地理和文化环境而言,哪些因素现今作用最大;(2)每一因素能如何有助于形成进步的价值观和态度;(3)在价值观和态度的变化方面,政府能起什么作用。五、价值观和态度的衡量:目的是结合上述第一项任务的成果,扩大在国际上衡量价值观和态度变化幅度的体系。这将包括(

  1)确认现有的衡量价值观和态度的工具(例如“世界价值观调查”组织);(2)使这些工具适用于支持价值观和态度变革的举措。六、评估已在实行之中的促进文化变革的举措:至少在拉丁美洲,已有一些由当地学者发起的促进文化变革的举措,例如秘鲁的“人力发展研究所”已在几个拉美国家的教育系统中倡导“发展十诫”。另一些举措,例如财产所有权凭证计划,也可能在促进文化变革方面收到重要的效果,尽管这不是它们目标之所在。这些举措应加以评估,将它们的成果转化为政府和发展机构可以遵循的指导方针。

  文化价值观和态度可以阻碍进步,也可以促进进步,可是它们的作用一直大体上受到政府和发展机构的忽视。我相信,将改变价值观和态度的因素纳入发展政策、安排和规划,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办法,会确保在今后

  50年中世界不再经历多数穷国和不幸民族群体过去50年来所陷于其中的贫困和非正义。(未完待续,关注书虫子,做思想体操)

文化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文化:

  • 下一个文化: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文化 文化的重要作用00 (03-02)
    普通文化 名校长说丨让“文化立校”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 (03-01)
    普通文化 光明网:冯骥才:重新定义“传承人” 科学地保… (03-01)
    普通文化 从“二七塔”跑到“大玉米”从“郑县”跑到“… (03-01)
    普通文化 北京大学王曙光《文化观:内涵与特性 (03-01)
    普通文化 100多位专家学者给草原文化下定义 (03-01)
    普通文化 河北石家庄:沉浸体验非遗手作 感受传统文化脉… (03-01)
    普通文化 余秋雨演讲:文化的精神信仰 (03-01)
    普通文化 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形式 感悟卡牌魅力 (03-01)
    普通文化 余秋雨演讲:中华文化之美 (03-01)
    普通文化 浙江平湖非遗美食老人当家 “老字号”如何创“… (03-01)
    普通文化 万万没想到企业文化会给企业带来如此大的影响 (03-01)
    普通文化 文化安全是维护总体国家安全重要保障 (03-01)
    普通文化 领导文化的概念、功能、特征及现代化 (03-01)
    普通文化 玩石经(一)丨赏石文化的定义 (03-01)
    普通文化 文创西昌丨古城之行 (03-01)
    普通文化 人民日报金句摘抄(215) (02-28)
    普通文化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山东省美术书法摄影作… (02-28)
    普通文化 中国历史上十大民族英雄英雄不容抹杀!让我们… (02-28)
    普通文化 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摘抄【文化自信】 (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