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洁高义张敏小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公益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发逐渐成为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一笔,习在支持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加大公益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取得显著成效,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公益文化作为人类进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道德传统,鼓励、推动和引导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我国,文化是衡量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尺,群众文化则是这把标尺上最重要的一个刻度。习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的、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这深刻揭示了文化自信的定位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素养令我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优秀灿烂的文化传统,至今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举止,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而公益文化的发展一直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公益文化应该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新的道德体系做更多的事情。以真、善、美、爱、乐、新为主题内容的公益文化形式无处不在,它宣扬的爱心、励志、环保、感恩、孝顺、行善和助人为乐等观念,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给历代中国人的行为规范带来准则和标准,促进了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
在当今全球化越演越重,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演进的自觉水平。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对国家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文化资源、人文环境和民族素质,又是一个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弘扬和利用,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丰富的经济生长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公益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在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公益文化是形成良好的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的关键因素。这种环境的形成,需要有公益文化的承载和激励。随着传统文化的不断推移演变,公益文化承担的角色也势必发生改变,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里,随着中国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公益文化事业必将大有可为。由于体制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我们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慈善事业的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本土实践,开创符合我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的现代公益文化新局面显得尤为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公益文化活动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以德治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弘扬公益化、发展公益事业理应成为两者的重要载体。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为我们建设公益文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公益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公益文化应该为塑造人性德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营造以人为本、助人为乐的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是公益文化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任务。
公益文化渗透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中,并顺应国家文化的发展形势及自身的规律得到深刻的继承和持续的发展,需要我们去潜心研究、发现和领悟。公益事业性文化建设投入,蕴涵着巨大的潜在效益和长远利益。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深刻认识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当前与今后几种关系的极端重要性,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和民族利益至上的原则,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
公益文化是一个综合体系,是中国文化发展体系中的一部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力发展公益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没有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文化作为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没有后劲,我们就无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对于传统文化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也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全面富强民主现代国家的现实需要。(北大益行者 杨兰琪)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光明前景的今天,悠久的公益文化关系到全民族的高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弘扬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随着中国文化发展的不断深化推移,公益文化发展必将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倪禹.试论公益性文化建设向社会化转型的必然走向[A];群众文化论丛(18辑)[C];2004;
2、杨伟.;公益性文化设施与城市形象[A];浙江省群众文化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
3、王启臻.文化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湖北省襄樊市文化体育局刘三元.文化站:不能失去公益性[N];中国文化报;2003年;
5、杨文华.《公益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演变》转引自王秀丽:《微行大益: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公益变革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6、朱健刚.《中国公益发展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2页;
7、[美]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周晓虹等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78页;
8、廖慧.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五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罚罚站大繁荣,2011年10月;
9、刘守序.发展文化软实力大力提振综合国力[N].金融时报,011年2月;
10、王三运.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J].2011年12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