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魃之十万火急奚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最初见于史籍是《魏书》,称奚族为“库莫奚”,隋朝正式称其为奚族。这极大地提高了奚族的政治地位。同时设立奚王府,管理奚族的全部军政大事,对奚王府地区的奚民负责。
奚王府组织奚民从事生产活动,主要包括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奚王府派遣官吏向奚民征税,从而维持其存在。奚王府还管辖数万人的军队,这些军队起到维护地方安定、防御敌人入侵的作用,这极大地维护了奚族的利益,使奚族不断繁衍生息。
在奚族悠久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与习俗,主要体现在儒学、文学和佛教三个方面。小编将从经济、军事和文化三个方面展现辽国时期奚王府治下百姓的当时的风貌,还原奚王府治下百姓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淳朴的民风。
在经济上,奚王府组织奚人从事生产活动,主要有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贸易等。在这些生产活动中奚王府担任管理者的角色,同时奚族也要不定期地向辽朝缴纳赋税,奚王府也从事赋税征收的工作,经济职能是奚王府的重要职能,体现出奚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畜牧业是奚族最重要的经济类型,与奚族杂居的汉、渤海族也有很多人从事畜牧业的生产。《续资治通鉴长编》曰:“藩汉人户,亦以牧羊多少为高下。”通过畜牧的数量来判定户等的高下,由此可见畜牧业在整个奚族中地位是极其高的。
奚族畜牧种类丰富尤以马、羊、牛为多,亦有驼、猪。不仅种类丰富,在数量上也非常多。《辽史》曰:“羊以千百为群,纵其自就水草,每群牧者,才二三人而已。”虽然羊群数量多,但牧民较少,由此可以看出奚族畜牧业生产非常发达。
畜牧业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物候,因此奚民时常举行祈雨活动,通过了对天气的观察总结了畜牧业生产的经验。通过经验的积累更有利地促进奚族畜牧业的生产。
“在奚族中畜牧业类型也非常多,既有私人放牧也有集体放牧,在水草丰美的地方建立牧场,由群牧司管理。官府中的牲畜部分来自对奚民的征收,部分来自掠夺,群牧的规模也日益扩大。”
奚族生活区域不论是动物种类还是数量都比较多,奚王府派官吏到各地组织部民进行集体狩猎,狩猎的对象主要是野猪、野兔、大雁等。在狩猎的过程中获得的猎物,一部分需上交奚王府作为赋税,另一部分则归部民所有。
毛皮可以做衣服防风御寒,肉食可以作为食物维持生存,也可以同其它人交换日常用品。奚族在狩猎前还要举行祭祀活动,以求获得更多的猎物。《辽史》曰:“每出猎,必祭祀之,祈求多获。”
围猎,是奚族的狩猎方式之一,宋朝人姜夔在出使辽朝的过程中曾作诗描述这项活动,平沙软草天鹅肥,胡儿千骑绕打猎。这是一种集体打猎的活动,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场面十分壮观。“围猎主要在奚王牙帐地进行,奚王府派官吏和军队进行组织。在围猎的过程中会获得大量的猎物,部分作为贡物献给辽朝统治者。”
中京建立后,许多汉人迁入奚地,奚族纺织业逐渐走向兴盛,显州、妫州有许多丝蚕户专门从事纺织业生产而不用纳税,纺织业主要是汉、渤海、奚族妇女所专门从事的活动。
辽朝在中京设立绫锦院,专门负责辽朝皇室、贵族的衣用装饰生产。纺织品种类丰富除生产细、粗布外还有绫、罗、锦等。“中京气候寒冷,又盛产毛毡、织布等,极具奚族特色。在生产过程中奚王府发挥重要作用,管理工匠、提供产品以及负责销售。”
农业是奚族生产活动的重要经济类型,《辽史》曰:“去诸之族,颇知耕种。”奚族由于靠近中原地区极易获得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工具。奚人发展农业有良好的条件,第一奚地河流众多,土壤肥沃。这一地区有著名的大、小凌河,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水源,同时耕种区位于河谷,土地肥沃,对发展农业有天然的优势。
第二,奚族地区劳动力丰富。辽太祖将汉、渤海人迁入奚地,与奚人杂居,为奚族农业发展提供了劳动力。第三,统治者对农业十分重视。奚王勃鲁恩曾下诏:“弭兵轻赋,专意于农。”同时奚王府给予奚民种子以及耕具,保障农业生产,这极大地促进奚族农业的发展。
奚王府大力提倡和推广农业,越来越多的奚民开始经营农业,耕种区范围不断扩展。考古人员曾在内蒙古赤峰出土大量耕具,在形制上与北宋略同,说明奚族农业生产技术已十分先进。奚王府高度重视农业,在生产上提供种子以及耕具,采取保护农民,不伤庄稼的政策,使得农业在整个奚族生产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畜牧业是奚族主要经济类型,但是随着汉、渤海人迁入奚地,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使奚族农业发展较以往有了极大地提升,促进了奚族经济的发展。
辽圣宗时在奚地建立中京城,奚人逐渐由迁徙转为定居,这时农业地位提高,农业生产已经超过畜牧业,农业生产人员也不断增多,奚王以及奚王府对农业十分重视,有力地保障农业的生产。除此之外,纺织业、商业较以往有了明显地发展,丰富了奚民生活。
奚族军事制度与唐朝的府兵制相似,分建府卫,计户充兵。奚族军制设四卫,有左右猛贲卫、左右熊卫,每卫由将军统领。“圣宗朝以后府兵制日趋衰落,开始实行以募兵制为基础的常备兵制,奚军共有五万多人,边境地区由精锐驻守,以防外敌侵扰。”
奚王府管理六部,最高长官是节度使其次是节度副使,负责部族兵马、镇戍、民事、财物等事。在边远地区任用“首领”进行管理,首领最重要的职责便是守土安民防备外敌入侵。
奚王府军事制度的建立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直接关系,随着中原先进文化的传入,奚族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借鉴中原先进的军事制度。
但在奚族边远地区仍保留“首领”“蕃长”称号,未实行先进的军事制度,继续沿用传统氏族部落的组织形式。“奚族这两种军事制度相互补充,增强了奚族军事力量,巩固了奚王府对整个奚族的统治。”
奚王府军事在整个奚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统治、管理奚族境内各族人民。“奚族以奚人为主体,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融入了汉、渤海等民族,由于各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习惯以及由此带来的民族矛盾等,内部极易发生战争。此时奚王府利用其管辖的军队进行平叛,使社会得到稳定;在和平时期则管理奚、渤海等族的生产生活活动。”
第二,具有维护地方安定,防御外敌入侵的责任。奚王府可以征调各部族兵马,发生战争时,征调的士兵由奚王统领,抵御外敌入侵。中京是辽朝的经济中心,聚集各族人口,奚王府承担维护地方安定和谐的责任。
奚王府拥有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职能、军事职能等,在众多的职能中军事职能最为重要,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可以维持地区治安,使部民专心从事生产,促进奚族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奚王府也承担抵御外敌入侵的重任,从而维护奚族的利益,使奚族不断繁衍生息。
“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朝后,奚王府军事职能主要体现在统治、管理奚族人民,使奚人安心从事生产同时也承担维持地区治安的职责,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辽末,天祚帝时女真逐渐强大,逐渐在辽金战争中占据优势,此时奚王府军事职能逐渐转向抵御外敌入侵,在战争中与辽朝结盟共同打击金朝,以求赢得战争胜利。”
在奚族悠久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独特的文化与风俗,主要表现在儒学、文学和佛教三个方面,体现出东北古民族文化发展的特色。
辽朝建国初,就治国思想曾展开讨论,太祖问群臣:“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朕欲祀之,何先?”太子耶律倍提出“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十分满意,在上京地区大力建设孔庙,从此儒学成为辽朝的统治思想。奚族在辽朝的这种治国思想的影响下,奚王府也大力提倡儒学思想,奚族在各地区大量建设孔庙。
辽太宗时,在上京设置国子学,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奚王府在各部中挑选优秀人才到国子学学习儒家思想。938年辽朝占据幽云十六州,中原儒士大量流入奚族,促进了儒学在奚族的传播和发展。
圣宗时,奚族儒士逐渐增多,儒家思想在奚族中的传播更加深入和扩展。宋人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录:“奚族仿中国官属,读中国书籍,行中国法令。”奚族各方面都受到儒化。道宗时期,儒学日益深化,奚族的社会观念发生重大变化,认为汉、奚一家,华夷同风,儒学成为奚族文化的基本内核。
“奚族文学的发展与儒家在奚族的推广关系密切,深受唐宋文学影响,奚族文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汉、渤海族文人;一部分是奚王府贵族。奚人以学诗赋为雅事,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耶律阿保机时期比较有名的奚族文学之士有李浣,原仕后晋,晋亡入奚,著有《丁年集》。
辽朝中期圣宗行科举,开科取士,主要考察诗赋,这对奚族文学的发展有极大地促进,文学之士辈出,奚族贵族不仅作诗还编集,比较有名的有《岁寒集》、耶律良的《庆会集》。
“在历代奚王中和朔奴文学成就最高,他精通诗词歌赋,与大臣宴饮时常命臣僚作诗,在位十余年,诗作颇多。”民间歌谣、谚语、传说是奚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臻蓬蓬歌》是奚族盛行的民间歌舞,这些民间歌舞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百姓对奚王府统治的不满。
中京盛行佛教,奚王府修建了大量的佛塔以及寺院。在唐朝时,奚族就有崇尚佛教的风俗,勃鲁恩时尤为鼎盛,到中京定居的汉人将佛教传入奚族,902年勃鲁恩在奚王牙帐地修建寺庙,此后各节度使先后在本部族修建佛寺。历任奚王都信奉佛教,勃鲁恩通佛经、做佛事。
“萧高六时奚族崇佛达到高潮,他经常去佛寺受戒,同僧人谈论佛法。奚底担任奚王后开始任命僧官,以昭敏为诸道僧尼都总管,加兼大夫。由于奚王的扶植,奚族崇佛之风逐渐兴盛。”在奚族统治者的支持下,奚族各阶层信佛十分普遍,贵族常到寺院礼佛颂佛经,僧坐上座,此外贵族还出资修建佛寺,经常向寺院捐献土地和人口,如中京崇安寺便为贵族创建,占地二千顷,人40户。
综上所述,在辽朝建立前奚族虽与中原王朝交流但在文化上仍保留着民族特色;在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朝后,契丹统治者仿效中原学习汉族文化,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奚族逐渐接受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成为奚王府统治思想。
文学艺术受到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体现出鲜明的北方民族特色,正是接受先进的中原文化使奚族文化水平得到提高,由于文化上的相近也为日后的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