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肃爷爷是谁道教作为中国唯一的本土教派,延续千年,在今天依然散发着它的活力。在当今盛世,虽然道教收起了自己的锋芒,但仍然是存在的,并且发挥着它的作用。
他有着这样一种精神,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也正是这种大格局,让它在今天依然散发着他的魅力。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人们对归隐的说法常常是众说纷纭,而道教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大隐”。
道教一直在中国社会发挥着作用,从东汉末年至今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只是因为年代的不同而兼具着不同的特性和效果。
但是,在时代长河中,道教的中心思想内涵是始终有变化的,正是因为它坚持初心,因此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根在道教”,这句话确实很有分量,充分展现了道教在中国社会发挥的作用。道教作为唯一的本土宗教,一直是我们社会得以平稳发展的中坚力量。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一直把道家文化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在道教的渲染下更加熠熠生辉。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道美食,那么其他的教派是食材或者调料,而道家则是美食的盘托,这就能贴切地形容它在中华文化中的作用了。
道教一直都是一个恬静淡雅的作风,自它创立以来就保持着这样的风格与风骨,并且一直以这样的形象来影响社会。
道教自从史书记载以来已经一千八百多年了,但是在史书记载之外,或许有着更加长足的寿命。
相传上古的黄帝就是道教的鼻祖,因此道教和黄帝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就连道教的仪式都和黄帝有关。比如黄帝的祭天封禅仪式,都是传统的道家仪式之一。
谈到道教,首当其冲的就是道家的创始人老子。老子作为一个开创先河的人,对道教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道教文化的核心内涵更是以老子的学说作为教科书般的样板。
老子认为宇宙的本源是道,他以本源开始研究问题,由此衍生了一系列关于道的神学思想。而他的思想不仅仅只是一个指导作用,更处于一个统领的地位。
然而仅凭老子一人不足以使这个道教充分地发展,后期的庄周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之上有了新的理论。
因此老子与庄周共同的理论就在道教之中,作为一个核心理论而存在。这个理论是关于神秘主义和养生之道的。
道,在我们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个玄乎的东西,而事实是它确实如此。老子把宇宙的核心归于一个“虚无”二字,正是这种虚空让道教的文化得以实实在在的存在。
在老子的观念里,人的心灵应该追求极致的纯净,而一旦人的心灵达到了极致的纯净这样的境界,那么人就会获得无数美好的回赠,例如健康,智慧与幸福。我们穷极一生就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纯洁的境界,这就是我们信奉道教的终极奥义。
道教的内部其实有很多门派,例如正一,全真,灵宝和净明等多个流派,这些流派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久久归一,其道教的创始人却是口径一致的。道家思想的来源来自老子,而道教的创始人则是张道陵。
张道陵自称是太上老君投胎转世的天师,因此在张道陵死后,其后人在传承张道陵衣钵的时候,多被称为张天师。
而道教,不仅仅信奉老子和庄子的学说,而且还依照了黄老之学,在包括科技、文学,甚至是经济、政治等多方面都有自己的成就。
道教不仅仅是因为其道家思想而在时代长河中闪闪发亮,也因为其学说在多个领域有所建树而让人为之惊叹。
他发挥的作用不仅仅在思想方面,而在于思想外的多个方面。这就是为什么他的影响如此深远的原因。
虽然在这一千多年的进程中,道教从来没有占据过非常地位,从来不具备任何尖锐的锋芒,然而却是拥有自己稳固的地位。
在中国人的历史进程之中,道教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说没有道教,就不会有今天这样温良淑德的我们。
道教作为中国唯一的传统本土宗教,用之不显,而失之大乱。道教作为中国人民的传统灵魂是没有办法缺少的,但是由于道教传统的特性,并不会因为其重要性而显得大张旗鼓。
比起一直被宣扬的儒教来说,道教可以说是门可罗雀,这都是因为道教徒一直以来就具有了一个仿若约定俗成的特性。
如果你需要我,我必然赴汤蹈火。如果你不需要我,我也不会做任何碍事的闲棋。
天下大局犹如一盘棋,道教是险棋中获胜的关键之棋子,然而在平和棋盘之中,道教也从来不会出所谓的风头。
比起中国古时候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做法大相径庭的是,道家从来都是闻天下大事。因此在部分学说中把道教比作“两耳不闻窗外事”是不够合理的。
道教徒崇尚清修,因此在国家趋于稳定的时候,道教往往选择归隐山林。而在国家战乱之际,或者是在国家刚刚建立之初,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道家便成为了治国统一的利器。
例如商朝时期,在残虐的商纣王把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甚至将整个商朝趋于颠覆与毁灭之际,大臣姜子牙及时出面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而姜子牙的许多思想都和道教有着相似或完全相同之处。
越是昏晕的君王、越是残败的朝政、越是无能的统治、越是受苦的百姓,道教就发挥着越重要的作用。
道教徒始终以救济苍生为使命,并且在辅佐朝政时,让君王以爱民惠民之政策来拯救民生。
不仅仅是姜子牙,诸葛亮,张良和卫征都在一堆残骸之中,高举道教大旗,救民不聊生的百姓与光明的生活。
时势造英雄,也正是在人民都信奉道教的基础之上,英雄才能够得以道教之思想来拯救苍生。
在众所周知的《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中,我们都被其英勇就义的抗战精神所感动,并且让历史记住了他们。
然而鲜少有人知道的是,在多次艰难危机的关头,都是当地的道教徒对他们伸出援手。
甚至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中存活的两位壮士(分别是葛振林和宋学义),也是受到了当地道教徒的搭救。
而在近代关于道教徒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虽然很少有人知道,但这并不能否认道教的丰功伟绩。
最为典型的代表是悬浮记事的李圆通道,在革命建设根据地的时候就已经发挥了作用,而这样重要的作用甚至延续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许多道教徒在李圆通道的带领之下,积极参与爱国救亡革命运动,甚至还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但这并不能够阻止道教徒冲锋陷阵,在中国救亡图存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道教徒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救中国于危亡之中。
在1957年之后,李圆通道意识到中国社会已经归于平静,于是选择过闲云野鹤的生活,从此杳无音讯。
这就是为人称赞的道教徒。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但在太平盛世之中的从不以自己的功劳自居。
其实在远离热闹喧哗的地带修身养性之际,也从来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正是这样的家国情怀,让人们一直把道教视为中国社会和平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
虽然在道教思想中,一些长生不老的思想与当今社会的科学相违背,但这并不能够阻止我们对于道教的其他优良思想进行学习。
正如老子在道家思想中所说的相对论,福之祸所依,祸之福所伏,在今天对于我们处事观念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在道教思想的传承之中,我们能够变得更加的淡然与恬静,也能够让我们在为人处世方面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行为准则。处事不可慌乱,凡事静心静气,道教带给我们的始终是温暖谦和的力量。
而不管是上善若水还是以柔克刚,这样的思想在历经千百年来依然流传到我们的今天,并且依然被当今大众所接受,就足见其思维的先进与玄妙。
也正如《道德经》所说的那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也许一个“水”字就是对道教最好的诠释。
水具有永恒性,而正是他的井然有序,让他也在关键时刻发挥着具有攻击性的作用。
我们常说水滴石穿的力量,虽然水的力量从来不是尖锐或残暴,也从来不会快刀斩乱麻。
可是它却凭借着积累的力量让自己处于一个能具有攻击形态的状态,这就是水的厉害之处,潜移默化地影响永远是致命打击。
但是如果在平时,水是那么的温和而良善,在任何时候的任何方面都表现得绝对有利,它始终造福一方而毫无怨言。所以上善若水不无道理,而道家正如水一般存活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而正如《道德经》中的另一句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应该是遵循地的规律,而地呢才要遵循天的规律,天则要遵循道的规律,道法自然就是顺其规律而自然发展,这就是我们信仰且应该达到的最终目的。
因此道教徒也十分信奉道法自然,在太平盛世的时候,从来不会过多的干政,而选择退居山林进行新的修行让自己得到新的提升。
道教徒始终在自己思想的影响之下,做着符合行为准则的事情,也正因如此,道教得以千年而不灭。
退居山林进行修行,则意味着更上一层楼,任何一种学说在没有得到新的营养灌输的时候都会退化,而道教则在不断地更新与丰富自我,以面对下一次的挑战。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道教徒永远是磨刀霍霍,让自己有万全的准备,以便面对任何的局面。
在中国14亿人口之中,住观道士约3万人,散居正一派道士占据了6万人的比例,这样的数字好像显得道教趋于没落。
相比佛教教徒已经突破20万人口大关这样的数目来说,道家的人数则显得过于稀松而不免让人唏嘘。
但这并不意味着道教在今天没落了,它依然保持着一千多年来鲜活的生命力,并且在今天儒家思想成为主流的时候,道教思想也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对我们的生活进行着指导。
沉淀并不意味着消亡,而归隐并不意味着无功,所有的沉淀皆为累积,所有的归隐皆为下一次的建功立业做准备。
道教具备的悬壶济世之传统和拯救天下苍生的格局观,让道教在任何时候都做好了兼济苍生的准备。
在今天我们的社会也应该为道教留有一条广阔的大路,让道教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水一样关键的存在,如此这般,将让道教的生命力生生不息。
杨德睿.当代中国道士培训教程的特征与意义[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01):29-43.
张娟芳.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卫道士和布道者——论辜鸿铭[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16-19+23.
潘胜强.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茅山道士”形象的演变及成因[J].安康学院学报,2011,23(02):69-73.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