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宪千女儿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胜利闭幕,今年是本届全国人大代表任期的第四年。从2018年起,中国之声持续跟踪记录了其中十位代表的履职经历,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今年是记录的第四年。
阿来:没有时间,因为需要审议的事项很多。此次不仅包括政府工作报告,还有“十四五”规划、财政预决算报告以及2035年远景规划等等,这些都是技术性强、篇幅也很大的文件,需要集中精力来讨论与审议。
记者:我们先来一组“快问快答”,来聊聊您过去一年的变化。今年用了多长时间来形成您的两会议案和建议?
阿来:如果是把它写下来,可能只需花费几个小时,但从酝酿它的时间算起应该是整整一年,期间我们不定期地去组织调研重点问题,不断督促政府执行相关政策法规,然后开会讨论分析,希望能提出更适宜当地发展、科学合理的建议。
阿来:写作是我的职业,过去一年,一半的时间都用来写作,大概有二三十万字。一方面下笔较谨慎,另一方面,对作品还需反复打磨,希望最后的成品在思想认知和创新方面都有所进步。
记者:记得去年您接受我们中国之声采访时讲到,面对重大事件,文学怎么发声可能是一个考验。面对当下的新冠疫情,您觉得接下来我们还可以期待文学在抗击疫情的主题下发声吗?
阿来:我认为还需要时间的沉淀。之前汶川地震,只要保证自己的安全,我们作为志愿者第二天就去到了现场。但这次疫情太特殊了,想去抗疫一线需要达到很多条件,不是想去就能去的,所以之后还是找其他途径吧。
记者:可能很多人认为在全球抗疫的大背景中会产生很好的文学作品,您在这方面有什么期待?
阿来:首先,我很期待看到同行们的相关优秀作品。其次,我认为在期待别人的同时也要对自己有所要求,由于疫情更复杂,需要考虑更多的东西。总之,就是继续留心,与大家一起感受和思考,可能说不定哪一天就有了灵感去写作,但不会很快。
阿来:一个是生态,另一个是文化。近几年,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现在又提出“文旅融合”新的建设模式,把文化与很多实际景区开发联系在一起,我认为很好。但文化不应该仅是外在符号,如何作为旅游产品的灵魂真正渗透到开发中,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绩,我也观察到了一些问题。
阿来:我认为把文化真正吃透,之后再将这样的文化渗透到旅游产品与项目的开发中,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其中既有文化从业者对文化的认知问题,还有形成这样生产机制的体制上的问题。由于更多时候是政府和商业资本开发旅游产业,真正研究文化的人想要在这样的机制中参与进去还是很难的。
阿来:知道,我对理塘县情况也非常熟。那里的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色壮观,过去限于交通等因素,现在开发才刚开始,通过网络推出“网红”这样的方式很好的,让理塘县有了一定知名度。不过之后为消费者提供名实相符的旅游服务可能还有一个过程。
记者:的确有些人认为“网红”只能带来一时流量,可能他没办法从根本上去拯救文旅产业。您的看法呢?
阿来:这个地方还不存在拯救,因为它是一个待开发的“处女地”。“网红”效应终究会过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方式打响了它的知名度,未来推广当地的旅游产品也会更容易。
记者:您刚才讲到“文旅融合”在文化方面不应只停留于浅表的浮光掠影,假如以理塘县为例,您对它有什么样的建议?
阿来:理塘县海拔较高,有非常美丽的大草原,还有一座叫“格聂”的神山,现在许多户外运动爱好者非常喜欢那里。我去了之后才发现,那里不仅有非常美的自然风光,还有蕴含着深刻历史文化价值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有很多分支,但这里是主干道,是过去内地去往西藏的真正道路,现在很多地方的“茶马古道”被公路覆盖,只能看到零星遗迹。通过查史书和在理塘当地寻访,我试图还原了当时茶马古道的形象,第一天从哪走到哪?经过什么山、什么草原等等,这儿有明确的线索,还能遇到过去设立的驿站,虽然已成废墟,但遗迹都还在。
阿来:现在户外徒步旅行者完全着眼于当地自然风光,如果我们修复驿站或进行考古性挖掘,并沿途告诉游客过去这里的人文景象,它就不再只是一条纯粹的自然观光路线,同时也会具有深厚历史感,这样的融合才自然,会非常有意思。既不费劲,也不需要打造新的项目,展现的就是当时真实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记者:今年我国脱贫攻坚事业取得伟大胜利,在此背景之下去考虑这样一些地方的未来发展,您的出发点和建议会是什么?
阿来:我更多关注在未来应怎样巩固和持续这些地方取得的成绩。这些地方今后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旅游产业,怎样更好地将旅游产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这也是一个课题。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旅游业是老百姓可以参与,可以分享到最多利益的产业。
网友“沙漠绿洲”提问:作为旅游工作者,我们认为已经把旅游资源背后的文化充分挖掘并呈现给游客,但收到的反馈很一般,您能不能帮我们分析一下原因?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阿来: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判断,是不是什么都可以称为文化。因为今天我们要么不谈文化,要么就是一种文化迷信,认为只要是一些老的旧的东西,它都叫文化。其次,要跟大历史的主流联系在一起。再次,我们呈现的文化不是给过去的人,而是给现代的人看,那他们对文化就有一个选择,到今天为止真正有活力的、健康的、与历史主流相联系的,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所有的文化的附会也必须是自然而然,不能强拉硬拽。
网友“小一”提问:阿来老师您好,我是某平台的签约作者,现在我想创作一些关于家乡的有意义的作品,您有什么建议吗?
阿来:我们中国人对于家乡有深厚的情感,认为家乡什么都好,因此在写作上需要克服的一个问题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怎样客观地去看待家乡,还不被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淹没,可能这是每一个书写家乡的创作者都要面临的考验。
记者:这次两会主题聚焦国家的“十四五”规划,您觉得未来五年中,文化旅游和文学这两件事情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可能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会有一个怎样的变化?
阿来:“十四五”规划中,对于文化问题有非常明确的表达。主要侧重产业方面,建设更多的文化场所,如图书馆、博物馆等,提供更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精神追求,养成较高的道德素养。在文学创作方面,由于市场化、产业化程度高,可能对文化内在品质的坚持有所忽略,因此今后更应该注重精神属性。
公共文化服务的精神属性,应有助于人们养成比较高的精神追求、道德素养,特别是养成较高的文化科学素养,这是文化应该起的作用。过去古人就讲“文以载道”,这就是“道”,引人向上。
阿来:我认为这是终身的。当我们选择这条路,也会考虑到它职业本身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那么作为一个文化人,不能只把我们的书写、我们的创作、我们的劳动着眼于个人取得的回报上,有时要求我们放弃一些物质,选择坚守原则。这也是职业约束、职业道德。(王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