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诚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对《厦门经济特区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草案)》进行一审时,
闽南文化是指发源于闽南地区或者在闽南地区世代相传,并在语言、内容、形式、载体等方面显著区别于其他地域,体现闽南优秀人文精神和传统的文化。
有专家觉得不够严谨,有学者觉得不够全面。吸收了部分专家学者的意见后,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在初审时,对闽南文化的定义做出修改:
闽南文化是指发源于闽南地区,主要由闽南人创造,并吸收融会外来文化,经世代相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独特性格和丰富内涵的,能够体现闽南优秀人文精神和传统的文化。
闽南文化很重要的一个特点便是包容性,它不是狭隘的、局限的,它是兼收并蓄的。
数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闽南精神是闽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爱拼才会赢”。
闽南文化主要由闽南人创造,这样的表述是否准确?在厦门这座包容开放的城市里,400多万人口中,真正土生土长的闽南人并不多,大多数来自四面八方,带着外地口音,但一代代外地人来到厦门后便融入这座城市,共同创造传承发展了闽南文化。
大多数组成人员认为,闽南文化首先是空间的概念,其次有特定的对象,闽南文化还具有包容性,是一种不断创新、传承、发展的地域性文化。
事实上,即便是专家学者,对于“什么是闽南文化”,也有多种看法,许多学者曾从区域文化、方言文化、族群文化等各种角度阐释过闽南文化的概念,但目前还没有一个获得广泛共识、全面规范的概念。
生活工作在厦门,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幅“闽南文化画卷”,里面有着生动具体的元素,比如闽南话、歌仔戏、骑楼、古厝、博饼、沙茶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