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魅总裁囚宠妹妹摘要:根系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是5000年中国文明未曾断裂的根本基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中国传统文化远不止儒释道思想。它还包括物质的、非物质的、文献的=类文化遗产。内涵极其丰富多样,拥有重要的经济、文化、生态、历史、科学、艺术、创新等价值。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不是互相否定的关系,而是人类发展中相互依存的有机结构。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理念完全吻合,依托于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已经包容吸收的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中国有争件成为文化的强国。
当前,中国正在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创新”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最重要的力量。“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为有源头活水来”。从广义上说。中国创新发展之源一是向世界先进文化不断学习,二是基立于中国本土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创新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之一。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是中华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和民族能够脱离其传统文化而实现现代化,比如,世界的现代化是从欧洲人发现和弘扬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艺复兴”开始的。让我们再放眼世界。无论是美国、日韩国家,还是印度、阿拉伯国家、非洲国家,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是在否定自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的,即使是在“明治维新”之时鼓吹“脱亚人欧”的日本。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也顽强地保存了其传统文化。
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到今天,我们面临着一个问题: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如何对接。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文化是由人创造并反过来确保人类正常生存和进步的基本保障。
以我国为例,中华文化连续发展至少已有数万年,在中国土地上,考古学者发现了20000年前从旧石器文化发展到更加精致的细石器文化;15000年前后的水稻文化;10000年前的制陶文化、玉文化、粟作文化;9000年前的漆器文化、土木建筑文化;6500年前的筑城文化、龙文化、造船与航海文化;此后有4000多年前的冶金文化、丝绸文化、尊祖让贤文化、和合文化、礼乐文化、中医药文化、东方艺术文化;3000多年前的瓷业文化、形音意合一的文字文化、商业文化、“封邦建国”的政治文化、“和而不同”的文化多样性观念。同时发达的应该还有早已诞生的中华语言文化;2500年前的儒学、道学、农学、兵学、法学、乐学、文学、史学以及崇文重教文化;1000多年前完成的“四大发明”、佛学文化、茶文化、科举文化、园林文化等等。各类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而相继诞生,绵延不绝,传承发展。这些既造福中国又造福东亚、东南亚甚至世界的文化成就有许多一直流传到今天,仍然服务于海内外民生。文化是人生的、民族的灵魂与凝聚剂。中华民族作为56个民族的共同体,不管是生活在现代国土上还是移民海外,他们都会因拥有共同的文化而产生认同,否则中华民族将是一盘散沙,攥不成拳头,形不成整体的力量。文化具有生活性、奠基性、历史性、传承性、丰富性、认同性。一个民族真正的危机是文化的危机,一个民族如果其传统文化消失了.它的民族本体也就不复存在了,这就是人类文化的尊严和重大价值所在。
其次,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明的诞生,文明即国家,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一名著中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即国家的出现是文明形成的标志。
考古学和历史文献学证明,中国国家形态出现于5000年前。显然,“文化”比“文明”要更为古老、更为坚实。5000年的中华文明,大约诞生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诞生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传承万年以上的中华文化是中国文明的深厚基础.离开这个基础,中国文明将分崩离析。优秀传统文化是文明的核心力量,国家由国民和他们生活的国土所构成,国民是具有特定文化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文明自诞生以来,朝代历有更替,统治的主体民族也有所变换:从血缘性国家到封建性国家乃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再到现代民主国家.国家形态和体制多次更易;历代统治民族有汉民族.还有过鲜卑民族、契丹民族、吐藩民族、女真族、党项族、蒙古族、满族等,历代人民也不断创造出适应时代需求的新态文化,但是中华文化的主流传承有绪,血脉未断,无论在任何冲击力、破坏力下,它都衰而复兴.融会贯通。不断崛起。所以,我们才说中华文明是人类六大原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中华文明、印第安文明之中唯一迄今未曾断裂的文明。毫无疑问,它的“长寿基因”来自文化,它的生生不息的奥秘和奇迹值得我们去探索、珍爱和弘扬。
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放到世界视野中去观察,我做了一张“世界文明代际发展和空间分布图”,不同文明有绿、紫、红三种颜色。
绿圈是原生文明,一个是环绕着地中海的几个文明。包括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希腊文明以及后来的阿拉伯文明,甚至包括后来被纳入印欧语系的印度文明;还有一个围绕太平洋,包括东亚的中华文明和美洲的玛雅及印第安文明。这些大多5000年前后诞生的人类第一代文明,只有中华文明连续传承到今天。
紫圈一个在英国,一个在美国,我称作第二代文明,与第一代农业文明不同,第二代文明是“工业文明”,诞生在英国,后来传播到新大陆。目前美国处于高峰状态,全世界国家都处在工业文明阶段。
红圈落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我称作第三代文明,社会主义是人类的一次伟大实践。
通过学者的归纳,就知道中华文明何等非凡。最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国,在2000多年前,只剩下希腊一罗马文明和中华文明,东、西方两大文明交相辉映;公元前476年开始,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中国却有“四大发明”和诸多文化创新成就,并保持了1000年的高度发展,这一时期能跟中国文化媲美的,就是7世纪左右成长起来的阿拉伯文明:后来,西方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进入了新的时代,但中国清朝时,虽然GDP还占世界的30%以上,但是已经全面落后。我们落后在思想、制度、科学和工业上。
我们重点观察1840年以来国家的巨变:中国发生了四大转型,第一是文明形态转型,我们从“农业文明”国家进入了“工业文明”国家;第二是文化转型,从传统文化变为全面接受西方文化,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交融成为时代性课题;第三是社会形态转型,从封建帝制转为社会主义体制;第四是动力体系的转型。从此前以内部动力为主转为融入全球化的动力体系。对于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程而言,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革命,转型之急之快惊心动魄,震动世界。如果中国文明成功转型,将是世界文明的一大成果。
今后,我们如何从经济大国变成文化强国,为人类提供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都绕不开一个重要话题: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很多人想到的是儒释道,这是有道理的。但是,实际上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大的体系,包含精神的、物质的、文献的三重内容,或者说三个文化遗产系统。我认为“文化”有三个层面,一是人类生活基础的文化,人类创造的一切,跟“自然”不一样的都属于文化;二是知识、精神或者思想;三是社会实践层面的文化,比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遗产等等。在哲学层面,讲物质决定精神,但在文化领域。却是精神文化决定物质文化。世界上的第一把石斧,第一件陶器,第一间房屋,第一座城市都不是先从天上掉下来,再由人来认识的,而都是人在头脑里先产生了之后再实施的,也就是说文化的世界实际上是人类从思维再到物质文化创造的产物。我们要成为创新民族,必须意识到精神文化的创造力是文化的核心。人们发现,在19世纪之前,社会进步主要靠传统文化的积累,19世纪之后,发展主要靠科学教育和创新,人类这200多年的成就超过历史上2000多年,要归功于文化的发展。没有人的精神文化的创新,创造一个新的物质文明是几乎不可能的。
多样性的文化的交流、分享和融合是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也是发展目标。联合国就认为,发展要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才是发展的最高目标.因为文化的繁荣就是人的智力的繁荣、人的文明的繁荣、人的全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金钱的增长和物质的富有。
文化的社会功能很多,比如,它是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本质特征,它可以传承使后人站在前人肩膀上不断发展,它规范着人的行为模式,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走出孤立,人类之所以有民族,有国家,根本原因是一群人有共同文化,如果没有文化认同.那真要分崩离析了。可以说,文化为人类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人类能走出蒙昧,进入文明和现代化,甚至走出地球飞向太空,都是文化这种智慧带来的。拿中国来说,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科学发展观再到创新驱动、生态文明,这都是一种文化、理念在引领着实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发展和转型,首先是文化的发展和转型。
可见,一个文化对一个民族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如上所言,传统文化不止是儒释道,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笔者一直从事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就拿“红色遗产”来说,人们往往把它当成革命传统教育,但放在世界历史宏观进程与视野中看,它是中国或中华民族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实践遗产,是现代中国诞生前的创新性遗产,已经成为我们民族重要的优秀传统文化。今天的中国人离不开传统,离开传统你就是一个穷光蛋,我们的语言、文字、艺术、饮食、知识体系、节庆、宗教、礼仪、城市空间、交通体系、和谐思想、文化认同、社会体制等等,哪样不是来自于先人的创造及文化传统?!就是说,我们不仅生活在现代,同样也生活在“历史”之中。无数事实证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不是互相否定的关系,而是人类发展中相互依存的有机结构。“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现代文明大厦的奠基石,是现代文明之舟平稳前行的压舱石,是攀登现代文明高峰的台阶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建立现代中华文明的“奠基石…‘压舱石…‘台阶石”。我们应当勇敢地向全球展现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礼仪之国,和而不同,天下为公,协和万邦,大同世界,中庸之道、民为邦本、仁爱慈悲,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修齐治平,和谐社会,忠孝仁义。共同富裕,开放包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诚信友善,学而不厌,精益求精,感恩戴德,尊老爱幼,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着中华文明的高度,也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和建设文化强国的无尽资源,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宝库。
让我们简单理一理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我先抛砖引玉,说一个有意思的观点供大家思考。那就是如果以春秋时期的视角来观察,孔子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有机结合。
我认为,中国的第一次统一并不是秦始皇完成的,而是西周,形成了一个分封体系,是一个“礼制”的社会;秦始皇完成第二次统一,是另一种统治模式。这两种模式都留下了非常有影响的传统。到孔子的时代,第一次统一面临瓦解,礼崩乐坏,人心不古.老传统面临着新形势,社会秩序要重建。这时候孔子怎么办?孔子完成了第一次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对接,历史上说孔子作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包含了文学、政治学、哲学、礼制学、历史学、音乐学,以及预测学,这就是儒学的历史贡献,儒学是对中国第一次统一的模式和历程及其文明成就的总结性认知,如果把儒学看成是孔子一个人的学问,就无法理解它为什么在中国后来的文明中,一直是主流文化,直到今天我们还在讲孔子对中国有什么意义,世界还在讲孔子对人类有什么意义。
孔子之后重要的文化时期是汉武帝时期,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学说。董仲舒在江苏扬州任过多年官员,他的思想形成与当时黄河、淮河、长江下游一带的儒学文化传统离不开。三国之前,中国的文化运动主要靠自身的创造,但三国两晋南北朝我们迎来了南亚地区的佛教文化,东亚文化与南亚文化在中国实现了高度的融合,它让中国第一次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对中国的哲学、艺术、语言、文学、建筑、思维等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们的因明学、逻辑学、新文学等因此被激发,道教也在佛教的刺激下而产生,它还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给人的生存提供了新的张力和空间。
南北朝至隋唐,佛学、儒学、道学在竞争中走向融汇,宋代出现理学或新儒学,但关键是隋代建立了科举制,一直到1905年废除科举制,这1500年间,儒学借助于科举制和整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官僚治理体系和“学而优则仕”的风气引领着整个的千家万户,逐步完善了中国的主流知识体系,就是经史子集,而佛家和道家也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那就是《大藏经》和《道藏》。其中儒学由于和政治、教育以及大众知识的体系高度结合,自然成为我们民族的核心文化。
近代以来,我们把传统文化看成反动、落后、封闭、保守甚至是吃人的,所以批判它,摧残它,没有了文化根基,没有了文化底线的认同,没有了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会陷入迷茫。我们把封建国家落后的原因、把专制制度及人性之恶说成是孔子和儒学造成的,那是找错了对象,就是说,我们的传统文化跟现代化没有有机结合。改革开放以后,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市场的力量,西方文化的大规模进入,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而现在,中国面临着全面的转型,我们必须要从传统中汲取营养,站在传统的肩膀上再出发,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如何对接的问题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前面说到的内容,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各类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它们是文化纽带,使我们有家国认同,还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和生活环境,如果这些文化遗产不能够融入到现代化,那么传统就不能变成我们的创新资源。最近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在研究过程中,这位科学家也曾从东晋的一本医书里获得重要的灵感来源。西方人曾从他们的传统中获得了现代化的动力,为什么中国人就不能呢?如何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寻找创新的源泉?如何做到习所说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思考的。
其次,中国现代化道路具有中西文化结合的特点。从1840年开始,在中国转型化过程中,完全中国化的或完全西方化的都没有成功。这也反映出我们的现代化必须是中国本土的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先进文化的结合,包括马克思主义。
再次,传统文化中有没有现代性?很多学者认为,人类现在这种现代化模式不可持续,因为它的动力系统是一个不断追求物质财富和奢靡享乐的体系,甚至有人批评说,像美国那样是最不可持续的现代化模式,因为美国人占据了世界太多的资源,如果都像美国人那样,我们要4个地球,可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不可能全部过上那样的生活,所以美国人自己也承认他们的发展方式是有问题的。主张持续高消费的西方现代化模式不可能是人类的普遍现代化模式,否则人类与地球只能走向同归于尽。在人类发展长河中,实际上只有少数国家能撬动世界的结构的改变,其中就包括中国。汤因比说得好,人类要不自杀,到哪里找出路,到中华民族那里去;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说,人类要想生存下去,2l世纪到哪里,到孔子那里去。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种关注天下、关注苍生、关注自然的情怀,还有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多元共生、同则不继、和实生物、勤俭节约、过犹不及等等,这些思想放到现在不仅不过时,反而会有新的生命力。从先秦的“大同”思想,到中古的“为生民立命”思想,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直到人的为人民幸福而献身和追求共同富裕、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实践,这其中贯穿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文明理念。尽管我们有过太多的磨难,但是我们一以贯之,从未放弃过这种追求。
当然,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的不足甚至糟粕,需要我们用批判的眼光进行扬弃。
我自己一直在从事文化遗产方面的工作,所以这里特别讲一下文化遗产方面的实践。习提出,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我们的城市文化遗产,可见他对遗产保护的重视。
文化遗产的核心问题就是三个方面,第一是历史,第二是文化,第三是发展。这些年我们先后主持和参与了明孝陵、大运河、中国明清城墙、海上丝绸之路、江南水乡古镇、无锡惠山祠堂群、南通历史工业城镇、南京民国建筑群、吐鲁番交河故城、宜兴紫砂、三峡库区文化遗产体系重构等数以百计的文化遗产课题项目,亲身体会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其实就是一个事关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的伟大事业。复兴中华文化,文化遗产非常重要,它是民族的创造,支撑过我们文明的发展,构成了我们的特色,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性、互动性和共生性。在现代化进程中,它体现了生活消费的低消耗性和节约性,也展现了文化的多元性和互补性,在与世界文化交流互动中,它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遗产是中国现在及未来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创新价值的综合财富体系,如果不珍惜、不发展、不活化,那就太可惜了。
第二,除了物质文化遗产,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强调人类的文化传承,保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欢乐和文化认同,比如国家设立了文化遗产日,恢复了春节、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的假期,让我们享受自己的文化的遗产。南京的夫子庙,每年观灯时几万人涌到一个文化空间去,享受共同的节日,享受共同的文化,这是任何动员都达不到的,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第三种是文化景观,是人和自然共同建构的一种体系,比如五台山、庐山和泰山等,还有我们的梯田、古村落、风景名胜等等。
第四种是文化线路,“一带一路”就是基于文化线路遗产提出来的科学发展战略,文化遗产成为支撑这种国家战略的历史依据和运动机理,这是文化遗产支撑现代化最典型、最生动的案例。
第五种是产业遗产,包括农业遗产、工业遗产和商业遗产,例如都江堰,它像永动机一样,不需要烧煤、用电,却能浇灌上千万亩的土地2000多年,中国很多的文化遗产里面都包含了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和创造,需要我们去呵护、发现和创新。还有我们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水利遗产、宗教遗产。考古遗产、红色遗产、工业遗产、农业遗产、文献遗产、数以亿计的可移动文物以及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无不包含着我们民族的非凡创造和文化积累,蕴藏着无法想象的巨大文化能量。
总的来讲,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还是一种战略资源,在提升民族尊严,在精神文明和生活质量方面,在区域的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江苏省文物局支持下,曾给江苏省政府做过一个课题。即江苏文化遗产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测算结果是投入1元钱可以产出6元多,国务院也做过全国的调研,结论是给文化遗产1元钱可以产出8元钱。当前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仍然不尽如人意,30年间我国消失的文物达4万多处,50%以上毁于各类建设;中国230万个传统村落,目前完好保存下的不到3000个,这说明我们树立对财富资源的正确认识,对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家园、对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地位的认识还不到位。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12个词组24个字,其中有7个词组源自传统文化——富强、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超过了一半。平等、公正、法治、民主4个词组,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这样的表达,但有类似的,比如民本、均贫富、天下为公、众生平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等等,只有“自由”是传统文化里没有的。文艺复兴以后,一个重要的文明成就就是自由,自由包含着独立、自我约束和创造,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另外,我自己还特别想强调科学,世界的现代化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中国传统文化中间,恰恰缺少科学,现代国民中缺少的也是科学精神和科学创新能力,我们要建立一个创新型国家,我们要变成文化强国,那么科学教育、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及科学认知能力太重要了,甚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一个科学问题。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国家主义和集体主义,有推己及人的精神,西方国家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以及独立自主的精神,我觉得在社会主义的新文化中,在传统与现代化中间,我们可以兼容并包,融为一体。把它们变成一种创造力。总的来讲,300多万年的人类实践证明,现代化发展是大趋势,文化创造力无限,传统文化是人类的智慧成就,是现代化的基因。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原生文明没有断裂的国家,也是未来最有条件成为集人类文化之大成的国家,因为今天西方文化还没有包容我们中国文化,但是我们包容了西方文化。中华文明本身具备多样性和包容性,包容过佛教文化即南亚的文化,我们包容了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西方的工业文化和现代的科技文化,以及市场经济制度,还有我们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我们今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我们的前途可以说是无限的,我们应当有这个信心:中华文化一定会迎来复兴和繁荣的新时代,中国一定会变成文化的巨人、文化的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