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沸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为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供了根本遵循。
天津北方网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为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宣告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员令。这是激励前行的使命号召,也是面向未来的豪迈宣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今后,中国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系统、全面以及各个领域内的文化自信自强。例如关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报告提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再如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此外,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等,报告都分别指出,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等。
回顾历史,知所从来。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就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重要使命,在百年奋斗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了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在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我们又进一步在实践和理论两大层面深化了文化作用于实践的规律性认识: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理之魂。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然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要求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明确了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正确方向和现实途径。
中国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需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把学习宣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重大政治任务,完善持续深入学习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体系。二是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各学科,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价值支撑和价值引领,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需要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以此增进认知认同、树立鲜明导向、强化示范带动。一是贯穿结合融入、以全以细以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百姓日常,融入社会法治建设。二是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筑牢巩固党员干部、青少年等群体的理想信念之基。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需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一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家庭、家教与家风建设。二是创新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实施文明创建工程为抓手,推动文明培育提升、文明实践创新、文明创建示范不断深入。三是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搭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家级新闻信息内容聚合发布平台,充分发挥其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作用。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需要不断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精品力作。二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赓续中华文脉,传承红色基因。三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四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产业规划和政策,强化创新驱动,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还需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文共同体。一是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面向不同国家、区域,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二是提升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提高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在文化贸易中的份额,大力发展数字文化贸易,促进艺术品展示交易、内容加工创作等领域进出口创新发展,加快形成稳定持续的区域性国际市场。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本文为天津社会科学院重点委托课题(二十大专项)阶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