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体育课真正发挥作用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14 14:23:27 | 【字体:小 大】 |
德怀特沃尔多近年来,中小学生在军训、跑操、体测、打球等过程中头晕眼花、体力不支,甚至晕倒等不适现象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该是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体质状况却令人担忧,与体育课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不无关系。
学生体质下滑是多年来的老问题,尽管这些年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政策文件出台了不少,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体育课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体育课被文化课挤占了空间。华东师范大学一项调查表明,中国学生体质健康得分随年龄增长出现上下波动,但波谷一致地出现在五年级、六年级和九年级,也就是所谓小升初和初升高阶段。相信不少人在这个阶段都有体育课被文化课占用的经历。体育老师不是“生病”就是“有事”,想必让很多人印象深刻。
另一方面,很多学校也不是不重视体育,但学生安全始终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无法摆脱的“紧箍咒”。不少体育老师认为,“体育课上只要不出事,就算完成了任务”。加之学业负担过重、沉溺电子产品、不良生活习惯等新老问题交织,使得体育学科被边缘化,青少年普遍缺乏运动,导致体质整体下降。
然而,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人,这个“人”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如果忽视了身体素质,那就违背了教育初心。常言道,“少年强则中国强”,没有强健的体魄何谈少年强?体育课是中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修课,对培养青少年质朴刚毅的性格和体魄至关重要,绝不能让体育课在教育过程中被边缘化。
前段时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体育总局 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要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
《通知》的出台显然是国家更加重视体育教育的信号。学校、教师、家长要深入领会《通知》精神,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扭转“重智轻体”倾向,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让体育课真正发挥作用。
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绘制的宏伟蓝图。积极向上、阳光开朗、体魄强健的新一代青少年的培养,归根结底要体现在一堂堂体育课里,发生在一个个热爱体育运动的孩子们身上。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