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满妻子12月11日,社会工作视野下公益慈善事业国际研讨会暨2022首届“中部善起”湖北基金会发展论坛以线上方式顺利举办。
本次论坛以“凝聚公益慈善力量共同缔造美好生活”为主题,邀请全国社会学及社会工作专家教授、湖北省内外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公益慈善领域的专家学者、其他社会组织的代表以及相关管理者和建设者,结合当下国家对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和转型背景,聚焦转型中的湖北公益生态,通过实务经验与案例分享,探讨慈善力量在“共同缔造美好生活”中的战略使命、角色定位、功能发挥,对于促进湖北地区社会建设与公益生态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探讨价值。
武汉科技大学副校长吕勇致辞,他首先向各位参会代表介绍了武汉科技大学的概况,同时也介绍了论坛主办方法学与经济学院以及湖北非营利组织研究中心为发展社会工作专业建设与公益慈善方向研究形成的相关成果,希望通过会议精彩的思想碰撞,大家彼此启迪,加深联结,探究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趋势与走向,为社会工作学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武汉慈善总会会长刘立勇代表本次论坛的支持单位也进行了致辞。他指出,“中部善起”,武汉责任在肩,使命光荣。武汉市慈善总会作为全市枢纽型慈善组织和武汉市慈善会系统的“领军者”,正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凝聚奋进力量,积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要大力推动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不断促使其与党建、文化、智库、社工、金融等多方面融合发展。
主题演讲的第一位是来自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的黄浩明教授,他围绕“开创人人慈善新时代助力共同富裕新格局”的主题,阐释了共同富裕的定义、缘由、发展机遇与认知,探讨了人人慈善的主要标志和慈善精神的杠杆作用,指出慈善精神的本源是弘扬中国的仁爱为民精神、慈善精神的创新是彰显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慈善精神的融合是助力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陈涛教授发表了有关慈善、公益与社会工作的概念辨析与实践考察观点。他明晰界定了慈善、公益与社会工作的概念、历史、区别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指出发展性和结构性的社会工作以及以促进某一群体发展为宗旨的慈善都具有公益性,三者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同时也各有特色。要重建三者之间的有机关系,慈善事业应主动寻求与社会工作相联系;公益事业应主动借助社会工作的理念、视角与方法;社工应增强国家意识,积极寻求与慈善、公益的对接;同时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学术自由,为三者有机关系的重建创造条件。后面围绕社会工作者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中的具体角色,湖北逸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陈兰兰认为社工在公益慈善中扮演着服务需求的发现者、整理者、倡导者;服务及服务项目的设计者、实施者、宣传者;志愿者的招募、管理、培训、督导及使用者;公益慈善资源(物资)的链接、整合及发放者;政府、群团组织、媒体及正式组织、部门的对接、合作及协作者;放大来看,社会工作者相当于“产品经理人”。
江苏师范大学魏晨教授就基金会促进区域公益生态建设的方法论选择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在无生态不公益、困局、困难、脆弱的公益生态的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区域公益生态的建设尤为重要。魏晨教授围绕行业生态、组织生态、议题生态和区域公益生态四个建设目标提出了三种方法论:第一种为区域公益生态要素资助型建设方法论;第二种为生态结构赋能型方法;第三种为基础建设方法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然生态和社会建设两种区域公益生态建设的战略,为区域生态建设提供了可行的方法论选择和理论指导。安徽益和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蒋倩以安徽省为例,指出区域公益生态发展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从行业规范化建设、资助与赋能、沙龙、论坛与培训、安徽公益慈善生态的研究、行业交流与合作等5个方面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发展平台,构建优质区域公益生态环境。
在专题发言部分,来自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等代表也从区域公益生态角度出发做了精彩的分享。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刘琴指出腾讯的“99公益日”逐步成为公益嘉年华,北上广不再是公众捐款的“宇宙中心”,2022年7个区域专场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区域活力。同时也预告了2023年腾讯服务的区域场将更注重对区域公益的良性促进效果,通过嘉年华式的专属地域活动,营造当地的公益氛围,让更多人以更便捷的形式接触公益、参与公益;充分联动区域场活动主办方,全面支持区域公益生态发展,打造更多可持续的优质公益项目;与主办方、枢纽机构形成良性互动,充分发挥枢纽机构的专业性和灵活性,赋能本地公益生态。
万科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源分享了万科公益基金会的项目集中在教育、扶贫助贫,公共服务和医疗救助四个领域的主要表现。
要构建“公益强生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区治理可以通过资助、赋能、协作的路径实现。同时强调了立体资助、不同行动主体的赋能以及知识产品开发与应用的重要性。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钱正义以“人”转型“护鱼人”为例,指出在长江大保护中环保公益组织发挥重要作用,“人”转型“护鱼护豚员”已成国家政策,在全长江流域推广。武汉科技大学湖北非营利组织研究中心李莉教授汇报了团队通过2年调研形成的2022湖北基金会发展年度报告,用翔实的数据对湖北基金会基本情况及现状进行了描述,围绕基金会的善治之路,提出要把握质与量的平衡,走向政社协同;要围绕理事会建设,提升组织治理能力;要构建项目管理体系,打造品牌项目;要加强财务资产管理,实现合理保值增值;要扩大社会影响,提升社会美誉评价。
同时,来自国际社会组织的代表也围绕公益慈善的国际化做了不同主题的发言。新西兰湖北商业总会执行会长杨志鸿表示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公益和慈善需要在完善的法律体制下,做对社会有益的善举;要加大教育力度,提升民众对于慈善与公益的认识;要加强与国际接轨交流,促进慈善与公益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海外华人华侨智力财力及爱心资源;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通过慈善公益事业的实践提升四个自信。亚洲国际贸易投资商会主席蒙德利·蓬潘在发言中介绍了泰国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基础,提出泰国非政府组织在扩大泰国政治参与范围,推动泰国政治社会化进程,促进泰国政治的民主与善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蒙古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巴特尔夫回顾和总结了中蒙作为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和全面战略伙伴,自建交以来开展的良好合作关系和友善互助行为,彰显了公益慈善的无国界精神。
论坛最后由中国基金会中心网理事李劲老师进行了精彩的总结与点评,他指出,各行各业的专家发言,真正诠释了共同缔造的论坛主题,随着社会发展变革,基金会和慈善组织要打破固定圈子、突破自我,把资源、能量释放出来,共同建构区域公益生态。同时公益慈善组织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挖掘“草根组织”,要与社工、企业、政府、国际发展和社会趋势相结合,围绕大议题开展。最后我们要乐观、坚定看待行业道路,“善起”是个契机,期待湖北公益崛起。
本次论坛酝酿一年有余,作为联合发起单位的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湖北一丹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湖北美好公益基金会以及湖北文理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成为本次活动的活跃力量,以他们为代表开展的“圆桌对话”分论坛择日将在线下继续进行。本会相关成果的调研与发布,得到了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处、浙江敦和基金会、长江公益的大力支持,另外,本次活动也很荣幸被纳入腾讯公益基金会和南都公益基金会共同支持的全国“百个计划”。以本次论坛为起点,武汉科技大学湖北非营利组织研究中心将持续开展“中部善起”十年计划,通过“楚才计划”“基金会沙龙”等主题式活动,持续打造本地区公益慈善人才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