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征老公“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习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城市更新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对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地推动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有机融合,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让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更新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传承历史文脉,推动活化利用。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一方面要坚持守护根脉的根本目标,坚持保护第一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活化利用,以用促保激发内生活力。福州三坊七巷在对文物保护单位、未定级文物点、历史建筑及传统风貌建筑修旧如旧的基础上,以“文化+文创”为主导,加强业态准入管控与传统业态扶持,吸引54家企业入驻,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景德镇对老街区、老厂区、老里弄和老窑址等实施立体控制和保护,活化利用老作坊、老工厂,修缮形成瓷文化研学体验基地、传统制瓷研学及展示中心,以文化创意赋能陶瓷产业发展,擦亮了“千年瓷都”的靓丽名片。
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通过实施历史文化街区综合环境提升工程,补齐水、暖、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消除建筑结构和消防安全隐患,留住原居民和“烟火气”,让居民在老城区、老街区也能享受现代生活的美好。扬州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为居民修建厕所、改造厨房,在维护老街巷原始风貌的同时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重点推动以“一水一电一消防”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整治私搭乱建、私拉乱接、私放乱堆等乱象,有效改善了街区生活环境。南京小西湖探索“微管廊”更新模式,率先敷设安全系数高、维护成本低的地下微型综合管廊,将市政管线有序入廊,实现雨污分流,切实提高片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多元主体参与,共筑保护合力。市民是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主体,要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通过各种手段问需于民、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在城市更新中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激发各方主体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合力。苏州市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采用“政府支持引导—国企提供存量资产—民企投资运营”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共同推动片区更新。广州泮塘五约街巷保护更新过程中建立由政府代表、专业技术代表、社区社工、居民代表、商户代表、媒体代表等多方组成的“共同缔造”委员会工作机制,实现规划建设多元主体协商,促进社区空间环境共建共治。
文物不言,自有春秋;物质有形,精神不朽。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城市更新中持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使历史文化遗产不断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彰显新价值,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11月21日,由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主办的全国市政行业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在济南市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江小群应邀出席并致辞。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就五项国家标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橡胶工厂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化工厂蒸汽系统设计标准》《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标准》,三项工程建设强制性国家规范《气田地面工程项目规范》《钢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通用规范》《钢铁企业污水处理通用规范》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4年12月23日。
近日,四川省眉山市首台智能巡扫机器人投入使用,配置AI(人工智能)计算芯片、激光雷达及高清摄像头,具备超强的感知测算能力,能够实现底盘横纵向的厘米级控制精度,贴边清扫不留死角,在安全可靠的作业前提下,实现自动洒水、自主避障等功能。
近日,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组织开展“普法进社区·法援惠民行”活动,邀请专业人士走进社区,围绕房产纠纷问题向居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法律维权知识,同时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与维权服务。
江苏省宿迁市开展“大家一起来找茬”无障碍环境体验式督导活动。志愿者认真体验无障碍设施,在街道上查看盲道是否完整,在公园里认真检查无障碍卫生间标识是否清晰、内部设施是否能正常使用,旨在发现并改善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设施的实用性和友好性。
日前,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上线“扫码出图”系统,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图纸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提供一站式上传服务,涵盖房产分户图、宗地图、楼盘规划图、户型图、单元及楼层平面图等全套资料,全力精简工作流程,提升作业效率。
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二届中国建造发展暨创新研讨会亮点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