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理响中国】从中华文明的特性看中国式现代化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11/20 2:16:23 | 【字体:小 大】 |
翁庞网中国式现代化是建立在中华文明基础上的现代化,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决定了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之路。连续性是中华文明最为鲜明最为基础的特质,它在五大突出特性中居于首位。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发生中断的文明,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回顾历史,在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之前,我们经受了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劫难,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先进分子满怀热情向西方寻求真理,然而西方列强的侵略无情地击破了我们走西方道路拯救中国的梦想。正是由于对西方式现代化的失望,中国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在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前提下最终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中国历史来看,连续性体现了中华文明的韧性和中国人民的坚韧,反映出中国人民不惧各种外来侵略压迫的意志品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需要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实现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和代代守护。
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创新性体现了中华文明的适应性和创造力,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历来注重思辨和创造力的培养,强调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中国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文明的创新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的伟大事业,仍然需要新时代的中国人秉承创新精神,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强化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凝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统一性是中华文明的基调。中华文明的统一性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道路。从秦灭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开始,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在世界历史中,唯有中国虽历经沧桑,民族认同始终如一。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国各民族交流融合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历史。统一性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不断强化,也是推动中华文明走上与其他文明迥然不同发展道路的重要根源。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较大,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基于的国情特色,只有全国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能凝聚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共识和强大合力。只有56个民族14亿多的中国人在精神上文化上思想上保持高度的团结统一,在行动上同向而行,才有可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继续书写新的成就。
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彰显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自信。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其特有的包容性。不固步自封、尊重差异、海纳百川是中华文明始终充满活力、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这种包容性不仅体现为对不同生活习俗、文化信仰的尊重和包容,也体现为对各种外来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国人尊崇的是“物一无文”“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哲学和信念。对不同文化我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我们愿意尊重、包容、接纳外来的异质的文化,并且也乐于根据自己的实际“去糟取精”。我们倡导文明互鉴,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这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气度、也是一种中国人对自身文明、民族和国家的自信。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前进方向。中国式现代化向世界展现出中华民族自信自立的时代形象,它的探索和实践历程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中华文明的和平性蕴含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理念。和平性是中华文明突出的外部特性,也是中华文明的基本价值和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核心理念。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历来就有尚“和”的传统,“和为贵”“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是中国伦理和思想的重要准则,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新时代以来,面对“世界之变”,为解决和平赤字、安全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等全球问题,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我们倡议在不同文明对话和沟通中实现包容共存、交流互鉴。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就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国际舞台上我们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世界上不存在唯一的发展模式,不存在唯一的走向现代化的路径。我们相信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世界安宁和繁荣富强才能持久,人类社会才能持续向前发展。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精神谱系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2Z029)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