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指魔神读《大湄公河》,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新奇东西让人目不暇接。幸好有黄风、籍满田两位向导给你作精彩解说,让新奇在映入眼帘的同时,也深入心底,让你掩卷兴怀,志以奋起。
《大湄公河》是一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博厚宏大之作;是一部正视问题、憧憬未来的现实主义之作;是一部惩恶劝善、激浊扬清的公平正义之作;是观乎人文、化成天下的影响世界之作。
作为纪实性很强的报告文学,《大湄公河》以中国依法惩治糯康等毒枭残害我国在湄公河上行船的13名船员,保护公民在国外的合法权益为主线,揭示了这个案件的复杂现实背景和深远历史、地缘及人文背景,给人以海量而曲进发人深思的信息,启人以民本、国体、立德、法治及协和万邦等正本清源、治国治世之哲思,确是不同凡响的重要创作。
博厚宏大。作品展现了中南半岛母亲河——湄公河及它的上游即我国的澜沧江的狂放雄伟的风貌,介绍了沿河国家及法国人、英国人对它的考察开发历史,如我国刘少创之测河源等,说明湄公河与中国是“山同脉、水同源”,把我国的雪域高原与中国南海通过中南半岛联结起来,把中南半岛五国之间联结起来。大湄公河就是这样成为这一带国家(起码是六国)的地理中心,形成六国之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割不断的地缘联系。再如介绍大湄公河(东域)国家的政治发展史,与中国少数民族的同文同种同治史,被法国、英国、日本的侵占掠夺史,以及半岛的改名史——从抗日战争时期因“支那”一词臭味日重,由印度支那半岛改为中南半岛(中国以南的半岛),特别是对半岛、亚洲以至世界发展趋势的分析和判断,等等,都体现了作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跨越时空的博厚和宏大。
现实主义。《大湄公河》全篇贯彻了中国史学以“直书”为贵的宗旨,正视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典型事例的记述,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比如对“金三角”地区大种罂粟花以及英国人带入此物种,从中牟取暴利(使人想起1840年的鸦片战争)的历史,对外国殖民者劫掠财富而采取不顾当地人民疾苦、痛下杀手的行为,对柬埔寨吴哥窟辉煌古建筑及其遗迹的破坏(使人想起我国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掠一空),对英国炮制“麦克马洪线”,侵占我国领土的始末,对毒品危害之大,用事实说明它“让无数人受害,无数家庭崩溃,还有纠结不清的集团、宗族、地方冲突,甚至国家间的战争”,“对人类尊严,对人类的生存权、生命权和幸福权的亵渎性危害已远远超过核武器、环境污染和恐怖活动所造成的危害”;毒品屡禁不绝甚至还在部分地区有所发展,如“金三角”地区每年生产的鸦片、,仅次于“金新月”,成为世界四大毒窟之一。对毒品禁绝之难使半岛各国以至世界深感头痛,“泰国监狱关满各种毒贩和瘾君子”,使泰国现任司法部长失去信心,几乎要缴械投降,2016年竟公开主张毒品合法化。如此种种问题,作品毫不回避,而是用事实警醒人们,警醒为国理政者:必须正视,迎难而上,锲而不舍地予以解决。
作者记述了流域国家为解决此问题开出的药方和进行的不懈努力:依法严惩涉毒犯罪,严惩警匪勾结作案;成立相关国家联合惩治打击毒贩机构;各国领导人定期协商,决定和协调禁毒法令政策,尽可能统一行动;及时开展替代种植,如由我国在金三角地区资助当地农民种植橡胶和甘蔗,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等等。这些措施近年已取得明显成效,使这些国家的人民生活得到保证和改善,使其国家领导人增强了信心。
作者旨在证明,现实主义必须与理想主义结合才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思想保证。对半岛及我国的社会、时代、世俗、民情、发展等许多方面问题的剖析,不是意味着否定历史,冷漠现实,而是从此出发,在不断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中使未来更加美好。这就叫永远不忘初心,积极应对挑战。
公平正义。作品始终贯穿了惩恶劝善、激浊扬清,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无论是对凶残毒枭残杀我国公民暴行的惩治,对警匪一家权力腐败的痛斥,对当地人民苦难的救赎,对我国与沿河国家的治理 、开发湄公河流域所作的协议、规定、政策、措施,都无不体现着普惠人民、关怀民生,为最大多数人谋福利的宗旨。作者讴歌的这种境界,是每个国家和人民的迫切需要,也是今天我们国家的文学家、艺术家、舆论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特别需要身体力行的。脱离人民、脱离社会基层、脱离实践,钻在新的“象牙塔”里自我欣赏自我表现,与人民的爱恨情仇有秦越之遥或有南辕北辙之逆,甚至随意丑化祖国和人民、丑化党和政府,这是绝不可取的。莫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革命和建设都少不了这“两杆子”:笔杆子和枪杆子。在今天,“笔杆子”的重要任务就是为惩恶劝善、激浊扬清,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正义而呼号,而努力。
影响世界。《易经》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上句说的是顺应时代,下句说的是重视人文,用以教化和治理好天下。人文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包括历史的和现实的文化,包括中国和外国的一切先进文化。作品以大量的历史和现实材料,介绍湄公河、澜沧江流域的景观特别是人文底蕴,使人从中国西南部到中南半岛五国的母亲河,想到黄河、长江等祖国的母亲河。它们见证了中华民族和祖国5000年的发展和磨难,也承载和传承着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它们使我们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出发,将走向怎样光明而长远的目标,从而鼓舞着我们坚定不移地浩然前行。
人文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也是会影响世界的。《大湄公河》写了人类生存的困难,世界多种问题的棘手,世界人文环境在某些方面的每况愈下,人民群众对黑恶势力的横行无忌不敢反抗、自卫,只望“破财免灾”,以及一些政府的不作为等等,真实地反映了当代的人文现实。1988年世界75位诺贝尔获奖者发表巴黎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的中国,去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中国传统文化主张积极进取,讲究“以直报怨”,提倡“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主张治国者要“以百姓之心为心”,特别强调“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协和万邦,以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我国今天正是这样做的。对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开发的一系列政策,都以互惠互利、更多地帮助当地群众过上幸福生活为目的。从除暴安良到真金白银的无私援助以及对当地群众的谆谆引导,无不以我国特有的文化和人文精神为行动指南。中国自古就有丝绸之路连接亚非欧国家,有郑和七次下西洋等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和互通有无的交流合作历史。湄公河出海口东南的昆仑岛以北,就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如今,中国崛起,鼎运一新,百废皆启,蒸蒸日上,对内坚持“四个全面”,坚定“四个自信”,正朝着全面复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前进;对外,我国提出了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提出“一带一路”的蓝图,主动积极地加强同世界一切爱好和平国家的友好往来,加强经济贸易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与沿带沿路国家加强政治对话和人文交流,从而使互利共赢,协和万邦,和谐和平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旋律。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屹立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伟大民族应尽的义务。
人文的核心是道德。《大湄公河》告诉我们,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时代,好就好在,科技物质文明飞跃发展为人类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最便利的条件;坏就坏在,在物质快速发展中失落了精神,造成了善良人性的丧失和高尚道德的沦落。在今天,任何个人、组织和国家在这个“地球村”里都休戚与共,都不可能“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孔子曰:小子识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种毒、贩毒以至成为毒枭,甚至成为杀人越货的暴虐之徒,与善良人民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相去不可以道里计,这自有其清浊自取的主动性。“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腾山下去,空留波浪向人间。”这后两句说的只是诗人的空想。湄公河水不能不出山,任何人不能不入世。人是社会的、时代的,政治生态、文化生态、地缘生态等等,决定了你不能回到“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远古状态,这就无法避免人际、国际之间的影响,人性被扭曲,被金钱和名位权所诱惑,被时代潮流所裹挟,从而良莠不分,误入歧途的不再是少数,以致在科技、经济疾速发展的沧海桑田中也滋长着戕害人性与道德的像罂粟花一样的毒草、毒花,给人类精神和道德带来严重污染,成为社会和人类安全与健康发展的巨大逆反力量。作品告诉人们,必须以义治国,以德治国,德主刑辅,把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结合起来。以德以文化人,可以防范于先,让绝大多数人自觉做好事,不做恶事;而法须惩戒于后,教育那些德教失灵、怙恶不悛者由畏法而却步或逐渐走上善道,也使其他人受到警戒。
一是立意高远,鸟瞰俯视。“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这主要表现在内容和主题上,已如前述。
二是纵横捭阖,结构谨严。上下几千年,纵横千万里,历史、现实、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山川地理、风土人物,万物皆备而不杂,头绪纷繁而不乱,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惩处毒枭与背景回顾,眼下现实与未来发展,巧妙穿插,互相照应,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如在多处插叙中不时点出与“10•5”惨案的联系;在写吴哥窟宏大建筑时设了悬念,以菩提花之善引出罂粟花之恶,等等,都是在结构上做的好文章。“观海者必观其澜”,作品波澜起伏,有记事记物,娓娓而谈的平静之水,也有激荡人心的惊涛骇浪。
三是立足事实 ,驰骋想象。写案件,写开发,写山河,写出产,写历史事件,都是言之有据,而写被残害之船员生前之思想情绪、生活憧憬,被劫后身心之煎熬,被杀害之痛苦,大都是驰骋想象,合情合理、刻画入微、细腻生动。报告文学是真实事件的报道加合理想象的文学创作的有机结合。作品显示出作者在这两方面结合的深厚功力,也显示出作者解放思想、不拘一格的开放精神,同时也显示出作者善记人事、善述人志的写作功夫。
四是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作品用群众的鲜活语言表述,如“穷得放屁没臭气”,说雾气重是“一抓一把湿”,说辛苦奔走勉强度日、有食物可吃的生活是“煮熟了日子”等等;作者还运用警句、民歌、古诗,使作品有水土和文化气息;作者还注意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语言,如用老子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沧浪清兮,沧浪浊兮”等等。这里只举作品中描述“弱水”即澜沧江时一段生动的话:
在“曲”不离口的藏语中,“昌”是水的意思,“都”为两水交汇处。所谓两水,也就是扎曲和昂曲。由两曲汇聚而成的澜沧江,带着东女国的绝色冷艳,从“世界屋脊”奔腾而下,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像柔烈的刀急剧下切,一头扎进横断山脉间,历经亿万斯年,劈出一条V形大峡谷。天裂一线,鹰隼高悬。蜿蜒于谷底的河道,一路下来,落差高达几千米,胜如黄河之水天上来,让人想起藏民那首磅礴的创世歌谣……
不用解释,文章言之有物,知识性、形象生动性,油然而生,使人感到一种山河自然的美,澜沧江的冷艳、峻美、雄阔。
总之,黄风、籍满田以“一粒沙中有一个宇宙,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的眼光,从禁毒缉毒一个点上,鸟瞰半个东南亚以至整个世界,尽写中国之崛起,时代之发展,中南半岛五国之政令,世情风俗之浇漓,山川景色之壮美,地产食货之登耗,人文之消长,并都能核名实,絮古今,惟史实是藉,广积穷搜,详加考订(作者曾三去湄公河,翻阅400万字的资料,访问八次历时三年),做到了提纲挈领、铺金缀玉,删繁辑要、张弛有度,从而成一代之实录,百世之镜鉴。天时启而文明昌,人文盛而天下治。《大湄公河》确乎是以文章饰治理,高瞻远瞩,以先进文化引领高层设计,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之现代化,并逐步走向世界之美文也。难怪美国、加拿大著名华文报纸和国内一些报刊争相转载了。
黄风曾以创作长中篇小说、散文和纪实文学多次获得国家和山西省的五个一工程奖、赵树理文学奖多个奖项。小说、纪实与散文往往是一人难能兼长的,而他能兼从前不兼之才,继古今难继之美,将二者兼备于一,于《大湄公河》见之矣。籍满田也多有突出贡献。在此,向他们致贺忱并期待有更巅峰的创作,有更高奖项的斩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