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凤灵蛇刚刚过去的这个暑期,《长安三万里》成为热门电影,引发了广泛的话题讨论——无论是中小学生对传统诗词的主动学习与背诵,还是网友们对诗人生平的热情探讨与慨叹,都让我们见证了一场诗词文化的潮流再起。
诗词是中华文明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精髓的重要载体。《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诗经“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近年来,各种以诗词为切入口的文化类节目遍地开花,《经典咏流传》原创“和诗以歌”,《诗画中国》使得诗画合璧,《中国诗词大会》做到以诗会友……共同讲述着浩荡的文明长河里,诗与各类艺术、人民生活的和谐共生。
在这些文艺作品中,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得以融合,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得以结合,让人们看到了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青春活力,让传统经典于当今时代再度绽放华彩。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创新创造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和生命所在,也是文明保持青春活力的根本所在。传统文化类节目屡屡“圈粉”青少年观众、折服专业人士,靠的就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严格的内容选材、深度的思想开掘、精湛的艺术创造,着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寻体现民族精神、时代风采和生活风貌的素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比如,《经典咏流传》六季以来,一共传唱了321首经典诗词,创作了358首经典音乐作品,所涉主题、素材之广令人惊叹。犹记得在今年高考到来之际,《经典咏流传·正青春》特地推出“送考祝福”“惜时”等主题,受到莘莘学子的欢迎。
汉语里的“青春”一词,最早见于屈原的《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春气奋发,万物遽只。”自此两千多年时间里,从万物勃发的春天,到乘风破浪的生命,再到生生不息的家国,青春被赋予了丰富意涵,寄托了无限遐想。描写青春、赞美青春、珍重青春,成为中华文明的一条文化经脉。文化类节目以此为题,开启的是一场鉴古思今的青春巡礼,不仅为人们揭开了传统文化的青春面纱,同时也发挥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用,让今天的美好生活有了更为深厚的文化自信的力量。
实践证明,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不断探索文化传承、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能让经典之美和文化之美润泽人们的心灵,让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涌流,不断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沃土和思想根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诗画中国》的开场白说得好:“中华文明如同万古江河,奔流不息。诗笔与画笔,共同记录着发展历程,传承着精神血脉,共同描绘了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根植在中华文明血脉中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经由文化类节目生发出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
一档好的文化类节目能否被人们所夸赞、所记住,关键就在于是否向观众传递出一种向上向善的主流价值观。2018年,《经典咏流传》横空出世之时,清朝诗人袁枚所作的“冷门”小诗《苔》,搭乘着音乐的翅膀飞入千家万户,观众无不感动于作品散发出的在平凡中超越自我的精神;《长安三万里》的爆火,同样离不开那份流淌于文明长河中的“诗心”,观众由此体会到诗人哪怕人生无常,也要坚守理想主义的浪漫;通过《诗画中国》,人们更是从“活”起来的唯美画卷中,追寻画者与诗人寄托在一笔一画中的崇高品格与执着追求……这些文艺作品,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动于中国文化的弦歌不辍,更帮我们找寻到契合时代要求的一系列价值准则。
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连同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找准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的连接点,更好地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就能为人们提供更为丰富、更为深沉的文化滋养。
青年是开风气之先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同时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扬弃继承、转化创新的重要力量。搭建方便青年人参与的平台机制,让青年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审美共鸣,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青春魅力。
在诸多文艺作品中,青年人的身影出现得愈加频繁。细数近年来出圈出彩的文艺节目,从创制团队、演绎嘉宾,到社媒观众、铁杆粉丝,无不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而在以诗词、文物、国风等为主要元素的舞台上,来自天南海北、各行各业的文化传承者、爱好者,更是接连出场,以青春昂扬的精神面貌展现新时代风采,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群众基础和深厚力量。
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青春活力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断开拓进取、创新创造。越来越多的青年正在投身到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事业中,以创新精神让那些沉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故事、文物“活起来”“热起来”,成为新时代中国创造能力、创新精神的生动缩影。
一系列爆款文艺作品有力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无穷魅力,青少年有时候只差一个发现传统之美、文化之美的机缘。选取恰当的载体和形式,架起传统文化与现代观众特别是年轻人之间的桥梁,就能润物无声地让更多年轻人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