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色tang2009年至2022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一号坑进行第三次发掘,发掘面积约430平方米。共清理陶俑220余件,陶马16匹;战车4乘、鼓2处、鼓槌1处、漆盾1处、笼箙3处;兵器柲多处、弓弩箭箙多处;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共计千余件(组)。
俑坑的木质结构是由地栿—立柱—枋木—棚木构成的框架式结构,较其他陪葬坑由垫木—地板—立柱—厢板木—棚板木构成的厢椁式显得技术原始。
据了解,此次发掘的俑坑内的长兵器主要为铍与戟,短兵器可分辨出两种青铜剑有等级上的区别,远射兵器解决了檠木的使用问题,防护设备清理出俑坑中第一面盾牌,指挥设备清理出鼓与鼓槌。
在车属遗迹方面,清理出笼箙等遗迹,并判定其为车配置装纳杂物之器,并非马槽。
陶俑制法取得新突破,明晰了陶俑的制作程序。俑的双臂单独制作,在陶俑躯干完全制作好并且二次覆细泥、细部雕饰完成后才粘接双臂。“物勒工名”有其具体实施的范围和程度,不同的产品有着不同的质量要求。
近年来,西安市创新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思路,深入挖掘文物与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践行用文物和文化遗产“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发展理念,探索出了推进文物与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西安模式”,使文物与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全面彰显。
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千百年来,中华文明在同人类创造的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拓展文物对外交流平台,多渠道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使文物和文化遗产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
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见证了中外文明千百年来交流互鉴的历史。
习来陕考察期间,在听闻西安连续20多年举办“城墙国际马拉松赛”这一特色活动时特意嘱咐:
城墙是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西安模式”的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路让这部无声的史书活了起来、火了起来,为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交出了优异答卷。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金色名片”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西安模式”占据天时地利、大有可为。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文物与文化遗产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时代价值的挖掘和阐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