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八音乐论坛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习15日在北京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之时,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正当其时。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演化是多元的,在过去6000多年间,世界上出现过多达26种文明,文明多样性才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形态。然而自英国成为首个现代化国家以来,“西方中心主义”伴随坚船利炮与资本垄断逐渐“畅销”全球,似乎基督教文明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唯一出路,盎格鲁-撒克逊人创造的现代化模式才是唯一答案。
事实上,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的第一条,就是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在亨廷顿“文明冲突论”仍时有所闻的今天,中国倡导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才更显弥足珍贵。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但现实中仍有走在前面的国家只顾自己切分最大的“蛋糕”,而非共同做大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蛋糕”,甚至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大搞意识形态对抗。
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有不同认识,但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相通的,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追求是共同的。在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的当下,越来越多有识之士认识到求同存异的重要性,开始在更多领域寻求“最大公约数”。中国此时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有助于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丰富多样、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中华文明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以国家形态存续至今从未中断的古老文明,传承和创新亦是重要的内生动力。
在现代化进程中,一代代中国人不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辩证思维,尤其对各国现代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在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既有张骞凿空、鉴真东渡,也有胡风西来、白马传经,“交流互鉴”可谓四字箴言。全球文明倡议最后落脚在“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正是中国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的最新探索。
75年前,钱钟书在《谈艺录》序言中留下名言:“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在全球化打通东西南北物理隔阂的今天,各国还应不断化解心理芥蒂。
当下,中国面向世界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正当其时;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征程,前途光明。(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