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罗战神最新章节被誉为“中国糖王”的中式翻糖手艺人周毅所创作的艺术精品,目前正在“殿‘糖’雕塑艺术特展”上展出。现场,《醒狮》《纳征》《何仙姑》《亲迎》《郑观应》五座与真人高度相当的立体翻糖雕塑作品,以更年轻、更国潮、更接地气的方式,多维度演绎中华文化中“喜庆”和“礼节”为题的生活故事,勾画了中国人亘古不变的精神风貌。
作为第一个拿走“蛋糕界奥斯卡”CakeMasters最高奖的中国人,他用翻糖和面粉还原出来了武则天、青鸟、九尾,以及美人鱼、冰墩墩等,尽可能地让国风艺术人偶述说中国故事,让故事赋能翻糖雕塑艺术。
在周毅看来,翻糖艺术是一个静态的语言艺术,需要通过颜色、肢体语言、眼神流转、场景布置等去表达一些情绪和人物性格。“它就是一个静止的东西。可是当你看到它的时候,为什么会为之感动?我个人角色,做作品就跟演一部剧是一样的。首先你必须是一个好编剧,然后必须是一个好的导演,也必须是一个好的演员,同时你还得是化妆师、服装师、灯光师,甚至投资人、场务,这一切都需要你一个人去完成。”
想要在人物不说话、且没有音乐的情况去提升自己的作品,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进入状态,“想一个人把整部剧做完,必须得入戏。”于是,周毅别具一格地将传统食品制作工艺,通过与绘画、喷绘、塑形、雕刻等艺术工艺相结合,用更多年轻化的表达手段,创作出了众多令人惊艳的国风艺术人偶。
此次将创作生涯中首次个人翻糖雕塑展览放在澳门,周毅主要的考量就是通过这座“世界之窗”,发扬其中国传统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面塑的初心,让更多人看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现在我们正在大力提倡文化自信,通过翻糖雕塑技艺,做成大家喜闻乐见的样子,可以创新性展示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经典和历史人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文化输出。”
每件作品创作之前,周毅都会进行实地探访、考察,然后再进行艺术创作。“只有先了解传统,然后才能把传统演化为现代人喜欢看到的样子。”在周毅看来,“传统”是核心,“创新”则让“传统”焕发新机,更具有“传播性”。“咱们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温故而知新’,很多手艺传不下去,不是它不好,而是不符合新时代审美。芯片都在升级,我们的作品也一样要升级。”
于是,他在学习雕刻和面塑等“中餐工艺”的同时,吸纳西方翻糖手艺,并将二者结合,在努力中探索。2017年、2019年,周毅创作的“中式翻糖”作品《武则天》《嫦娥》,两获英国国际蛋糕比赛金奖,古风典雅的形象、中西融合的方式,别具一格,惊艳全场。
接下来,周毅会继续深挖《红楼梦》等国内经典名著IP,创作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艺术品。“要以更加故事化的方式、更加流行的颜色,去展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相接轨,才能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品,才能真正去打动每一个去欣赏它的人。当你做到这一切的时候,自然就具备了传播的属性。”
同时,将蛋糕界各项国际大奖收入囊中的周毅,也会一直扎根传统,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用翻糖作品讲好中国故事。“第一肯定要去继承,因为老的、传统的东西其实很好,然后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发扬,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通过这种艺术形式展现出来,让更多年轻人喜欢。”
周毅:“国潮”是人们对于我们自己文化的一种需求,是一种民族自豪感。尤其当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后,自然而然就会带动文化的上升,是老百姓对精神领域的需求。
周毅:最开始主要就是谋生,因为大学毕业进入生活,没有特别宏大的目标,首先就是生存。但当你一直为了一件事在努力,并发现有很多人也开始喜欢你的手艺时,心态就开始逐渐变化了。开始想着自己做哪些事情会更有意义,也会不停地学习、进步、升级,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去做。当你逐渐走向成熟之后,你见到的世面更宽广了,责任也更重大了。
周毅: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对食材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后来有幸遇到我的恩师王龙先生,跟他学习了传统非遗的面塑,实际上现在很多手法,都是从面塑上衍生出来的。而翻糖虽然起始于英国的18世纪,但我觉得食材这种东西是没有国界的。就是面塑发展到一定程度,也是需要新的发展方向的。面塑与翻糖的结合,可以延伸出更好的手法,制作出更漂亮的作品,也可以给我们中国艺术的承载跟生长,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土壤。我也会继续通过翻糖这种媒介,去讲好中国故事。
周毅:最主要还是坚持不懈的信心,其他像材料、工具这些东西,我觉得都是后天的,但信心是别人给不了的。想把一件事情做好,这种坚持努力并且积极向上的信心,往往是更关键的。做好一件作品的永远是人,这个人拥有什么样的想法或者信念,想把这个东西做成什么样,取决于创作者的内心,自己为这个作品灌入了哪些精神力,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