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8 13:34:26 | 【字体:小 大】 |
500w是什么国学经典与传统文化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我认为传统文化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国学经典。中国古代以部数的形式表现出的内容就是经典,这种学术形式就是国学。二是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内容可以小到一个概念,比如为什么我国称为“中国”、为什么我们是炎黄子孙、为什么我们的幅员称为“九州”等;也可以大到一种制度,比如家族制度、科举制度、历代的兵制和官制等。三是传统的游艺技艺,包括踢毽子、放风筝、捉迷藏等传统游艺,以及一些需要通过长时间反复地练习才能获得的传统技能技艺。比如围棋大家都会下,但是一个刚懂围棋规则的人和一个九段棋手的差距是非常大;书法大家都会写,但是一个刚写书法的人和一个书法家的差别也是巨大的。
现在人们常说“世界在一体化”——用全球文化一体化打破军事武力,文化统一地球和谐,用地方文化繁荣经济。世界一体化的内容并不在于使各种文化变得同质。而是在于各个民族的多样化。所以说,中国梦离不开中国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我们应该发挥中华民族最突出的历史文化优势,提升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当代文化。
国学经典教育是最有价值、最优质的教育。它集通识教育、博雅教育、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于一体,统一于对人的主体性的丰满和完善,内在有共通之处。素质教育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任务的教育,是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上来把握的教育思想、理念。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及其指导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培养具有融会贯通、一以贯之的能力以及博雅气质和丰富感情的精英完人的教育。博雅教育是培养学生内在精神品质和外在气质以及自主自由能力的贵族休闲教育。人文教育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实践活动和意识活动进行一种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
1985年5月,同志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同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是我国素质教育最初的思想源头。
2004年,刘家和教授联系我合写一篇有关素质教育的文章。与刘先生的合作使我受益匪浅,我讲的一些观点也是在合作的过程中他教给我的。刘先生认为,理解素质教育应从对“素质”的训诂开始。
所谓“素”, 本义是没有染色的丝绸。比如你今天穿了一身白色的衣服,大家评论你穿得很“素”。“素”有白色的、空无的、本来的、最初的意思。“质”有质地、形体、根本的意思。“素”和“质”在中国古代是两个单字,后来考虑到它们有根本的、最初的意思,古人就把这两个单字合成起来构成了一个合成词。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