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都市之暧昧人间“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点智库环省行”专题采访④樊和平:在“化”的战略交错中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立
【编者按】为充分发挥新型智库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重要作用,江苏省新型智库建设办公室和新华日报社新华传媒智库近期集中推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点智库环省行”系列访谈报道,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邀请省重点智库负责人、首席专家或课题牵头人以理论之思回答发展之问,共同为践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使命新任务扛起智慧赋能之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战略部署。那么,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建设文化强国有什么文化战略上的建议?江苏文脉工程对于建设文化强国先行区有何意义?本期专栏访谈活动邀请到了东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主任、道德发展智库负责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樊和平进行专业解读。
记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遵循。您认为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樊和平:习十分重视文化发展,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些重要讲话的哲学启示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达到真正的文化自立和民族自立。
由小康向现代化的推进,内在有一种“化”的战略交错。在中国是以“现代”为目标的“化”的战略驱动;在西方是以“现代”为符号的“化”的战略故意。当“化”的内在驱动遭遇“化”的战略故意,便面临“被化”的巨大风险。文化既是“化”与“被化”的战略前哨,也是战略大后方。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强国建设必须由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立,为此期待一种战略自觉,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的文化”,在国家整体战略和核心战略意义上谋划文化发展,其中,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就是分别具有顶层设计和底层设计意义的两个战略支点,由此才能在国家文化的战略体系设计上顶天而立地。
记者:您提到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强国,是在欧风美雨的“化”的战略交错中文化自立、屹立世界文化之林的强国。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是文化自立的顶天和立地的两个文化上的战略支点。为此,您能提供一些文化战略上的建议?
樊和平:一是建立“作为国家战略的文化发展”的理念,不仅把文化建设当作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而且把文化发展当作国家的核心战略和整体战略,在应对西方文化战略挑战的意义上谋划文化发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推进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文化自立。
二是消除文化发展的战略盲区,建立以精神世界—生活方式为顶层设计和底层设计的战略支点的文化战略体系。一方面进行人的精神世界和民族精神发展的宏大高远的顶层设计和理论建构;另一方面以生活方式演绎、传承、创新中华文化。
三是建构思想理论与文学艺术两大精神文化之间战略平衡。精神世界文化自立的战略重心不仅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之间的平衡,更容易产生盲区和长久隐患的是精神文化内部思想文化与文学艺术之间的平衡。
四是充分重视生活方式的文化战略意义,推进生活方式的文化自觉,建立具有宣示意义的民族文化符号。
五是发挥人文社科的文化战略功能,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优势的专家学者—智库学者—党政领导关于文化发展的战略联盟,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您在研究中提到,到目前为止一切人类文明的大格局基本上都是由以山河为标志的地理环境造就的。那么江苏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进程中,如何实施地域文化战略?
樊和平:“后山河时代”的地域文化战略是我们做江苏文脉工程和做江苏文脉论坛时提出的一个问题。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是怎么造就的?过去山河对于一个地域文化有巨大意义,中国很多名称都是以山河为界的。现在不一样了,高速公路、网络信息把整个山河都“推倒”了,似乎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我称之为“后山河时代”。
文化多样性为人们超越生存困境提供了多样的方案和资源。所以在今天,在“后山河时代”保存文化多样性是非常有必要的。但问题在于我们怎么来传承创新。江苏文脉工程就是要把江苏文化、文脉完整保留下来,在全球化之后,我们保留的文化“大熊猫”对人类文明会有新的贡献。所以江苏启动江苏文脉工程和江南文脉论坛这两个项目,就是为长三角一体化寻找到文化基础,对于江苏建设文化强国先行区具有重要的文化战略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