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音乐游戏家居汽车公益旅游体育文化美食
相关文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文化自信的四个来源
 中华文明传统节日和节庆文化…
 中国文化自信的三个来源和四…
 DJ小马哥-2K19专为新竹鹏少打…
 比5L奶茶桶火!广州「云蹦迪…
 小马哥dj世纪2020中文
 家酿模拟游戏《酿酒大师》上…
 长沙伢子载誉归来推广中文电…
 我的世界下载_我的世界攻略_…
 苹果官网买一送一很划算?便…
 艾迪王国4399官网下载
 4399小游戏的网站名称(4399…
 4399三国杀online官网下载
 【公益网课】本周课程安排来…
 黑龙江新媒体学院公益网课第…
 人社公益网课(第19期) 劳动…
 线上公益课明德书院在线直播…
 潍坊银行“小小银行家”儿童…
 简约浪漫风背景图:希望你能…
 古典中式别墅装修简约风格设…
 农村简约房子效果图各式各样…
 治愈+简约的背景图:愿世界…
 大唐臻观140㎡现代简约风格
 自行车的由来 自行车的由来是…
 200多年自行车的前世今生
 发明的故事 自行车的起源
 一路坎坷:揭秘自行车的早期…
 大家都知道自行车是法国人发…
 “五一”出游攻略:全西安最…
 西安五日游西安旅游攻略自由…
 张家界六日游 青岛五日游 西…
 春到长安 五一游西安·精品自…
 西安五日游攻略西安旅游景点…
 体坛作弊大案震动圈内 高科技…
 记者袁野:大连差点兜底承办…
 顶尖滑手云集 2022微博滑板精…
 2021中式台球大师赛分站赛(…
 这一年那些难忘的体育瞬间
 传统女性服饰大比拼:印度纱…
 《中 国 华 服 图 鉴(女子版…
 100年来被称为中国国粹的“女…
 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
 潮流点评官 从马面裙到旗袍聊…
 从比尔盖茨离婚和胡适不离婚…
 汴梁艺术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
 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节日文化…
 【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的…
 专访康金胜:保护中华优秀传…
 VIPROOM 129 DJ CHILL 让你在…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速递网 >> 文化 >> 正文
高级搜索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29 4:09:02 | 【字体:

  网站推广策划案文明是历史的产物。科学地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始终是近代以来人文学者追寻的目标。中国考古学的兴起,为这一重大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翔实的证据。

  一百年前,瑞典学者安特生与中国地质调查所袁复礼等人开始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进行发掘,从而揭开了中国考古学的序幕,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仰韶文化遗址的发掘推翻了西方考古界一直坚持的中国无石器时代的旧说,但安特生在解释仰韶文化起源上却出现了严重的错误。安特生将在仰韶村发现的大量精美彩陶简单地与中亚安诺遗址、东南欧特里波里遗址中采集的彩陶进行比较,并轻率地得出了中国彩陶文化来源于西方的结论。这就是所谓的“中华文明西来说”。仰韶文化早期遗址距今约7000年,晚期约5000年,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地图集》共标出173处相关重要的仰韶遗址。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考古学的不断发展、考古资料的不断充实,中国“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起步”逐渐被人们所知。从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到上万年的文明起步,从五千年前氏族到国家的转变,考古学为世界揭示了一条中国国家形成、文明起源的典型路线。它强有力地证明中华文明是本土起源的,有坚实的发展根基。中华文明是实实在在的原生文明。

  考古证明,大约在10000年前后,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大地上存在一系列独立发展、风格各异、地域色彩浓厚的史前文化,苏秉琦先生将之总结为“满天星斗”。中华文明不但是本土起源,而且也非单一中心,是多源并发。高度发达的史前文化,既存在于中原大地,也分布于辽西、长江中游、黄河下游、江浙等地区,初步形成带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中华文化圈。

  世界历史的研究表明,文明是对野蛮的否定,而国家则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文明时代以国家出现为主要标志。

  大约在5000多年前,在中华大地上产生了著名的良渚文明。良渚文明距今约5300年至4300年,有宫殿、城市、祭坛、工程复杂的外围水利系统以及墓葬等级有差异的墓地等,属于典型的古国文明。考古工作者近年的研究表明,良渚文化的影响范围远远超出江浙,远达山东、陕西、山西、广东等地。

  到了大约公元前2600年至前2100年的“龙山时代”,随着铜器时代的到来和发展,人们的生产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中心聚落规模进一步扩大,临汾的陶寺、神木的石峁、登封的王城岗均出现了设计较为严密、规划相对齐整、面积达上百万平方米甚至数百万平方米的大城,同时也出现了供统治者使用的大型宫殿。人们在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上有了明显提高,贫富分化加剧。文明社会的门槛业已跨越。

  唐虞夏商周,人们一般称之为中华文明的初创期。学者们所说的文明的必备条件,如城市、金属冶炼和阶级分化等要素,均在二里头文化中出现。二里头遗址有当时最大的中心城市,面积约300万平方米;这里有青铜铸造作坊、青铜武器和青铜礼乐器群等。二里头文化的影响范围超出此前的古国,已跨过黄河,北入山西(平遥地区)沁河;西北至晋西南运城、临汾;向西抵关中东部、丹江上游(陕南)商州地区;南及豫、鄂交界地带;东到豫东开封一带,俨然是当时中原地区最强势、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力量。因此,许多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极有可能就是夏文化。

  与此同时,周边那些曾经辉煌的史前文化继续存在,此后也以少数族群的身份存留在中原王朝的典籍中。如东夷应与新石器时代晚期山东大汶口—海岱文化有关,虽然其文化制度与中原文明有一定差别,但他们长期依附于中原王朝,深度嵌入王朝政治体系。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实际上就是多元文明相互整合的过程。考古学家称为“重瓣花朵模式”,华夏是核心,是花心,核心向周边辐射、扩散,周边向核心汇集。核心与边缘交织影响,相互交融,逐渐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

  夏、商、周三代属于王朝文明,三代之间有密切的政治文化传承关系。所谓“成汤革夏”“殷革夏命”“周革殷命”“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以及“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就是这种传承关系的重要表现。三代不是城邦国家,更不是帝国型国家,但夏、商、周已经拥有相当的统一性。夏、商、周三代之王处于天下共主的地位,王宫是政治决策的中心。此时,血缘纽带是王朝治理的重要手段。

  从秦汉至隋唐,出现“天下一家”的格局。秦汉时期,大一统王朝建立,郡县制成为地方政权重要组织形式,中央建立起强有力的集权体制,编户齐民制度得到落实。“诸夏”与“诸夷”深度融合,逐渐形成汉族。海、陆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核心家庭取代家族成为基层组织的基本单位,完成了社会基层由血缘组织到地缘组织的转变。文字的统一,儒学成为主导意识形态,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隋唐在中华文明史上以宏博和辉煌著称。此时,中国的经济格局略有改变,南方被不断开发,但中国的经济重心仍在北方。中国古代文明的积淀与发展在隋唐时期达到新的高度。传承与创新并举、开放与进取并重、吸收与融合并存,构成这一时期文明的重要特征。适应社会结构更新和促进社会流动的科举制,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交融的大一统国家组织,以及以儒学思想为中心的社会伦理远播,使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得到充分展现。

  宋辽西夏金至元明清是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中国的经济中心彻底南移,稻米种植面积大增。明时,玉米、甘薯、土豆等粮食作物的引进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据统计,到19世纪中叶,中国人口已过4亿。与此同时,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文化因为印刷术的发明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新的文化景观不断出现。宋辽西夏金至元明清的近千年发展,既加速了中华民族的大交融,更推进了中华文明在民族大交融下的新飞跃。

  英国学者保罗·肯尼迪曾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坦言:“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文明更发达、更先进。它有众多的人口(在15世纪有1亿—1.3亿人口,而欧洲当时只有5000万—5500万人口),灿烂的文化,特别肥沃的土壤以及从11世纪起就由一个杰出的运河系统连结起来的,有灌溉之利的平原,并且有受到儒家良好教育的官吏治理的、统一的、等级制的行政机构,这些使中国社会富于经验,具有一种凝聚力,使外国来访者羡慕不已。”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华文明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在中国大地上诞生了伟大的中国,中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在中国的领导下,中国走出近代百年屈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时至今日,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文明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更为辉煌的明天。

  总之,中华文明自起源阶段就是多元一体的,有深厚的土壤和丰富的根系。众多史前文化相互聚合、交融,催生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历史上各民族间连续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大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的核心内涵。历史雄辩地证明,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民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共同体。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研究员。本文内容来自作者应邀在全国政协“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委员读书活动中所作导读材料。)

文化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文化:

  • 下一个文化: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文化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12-29)
    普通文化 文化自信的四个来源 (12-29)
    普通文化 中华文明传统节日和节庆文化的来源(一) (12-29)
    普通文化 中国文化自信的三个来源和四个特质 (12-29)
    普通文化 从比尔盖茨离婚和胡适不离婚谈维护传统文化的… (12-28)
    普通文化 汴梁艺术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 (12-28)
    普通文化 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意义重大 (12-28)
    普通文化 【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12-28)
    普通文化 专访康金胜: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的传… (12-28)
    普通文化 【央视快评】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推动中… (12-28)
    普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意义 (12-28)
    普通文化 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12-28)
    普通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意义 (12-28)
    普通文化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 (12-28)
    普通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剪纸为什么要传承传承的… (12-28)
    普通文化 弘扬国家文化自信共筑民族未来 (12-28)
    普通文化 为什么必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2-28)
    普通文化 安阳市社科专家谈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12-28)
    普通文化 为什么要弘扬党史文化 (12-28)
    普通文化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活”起来 (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