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苴却石料8年涨近十六倍 苴却砚文化产业园正在建设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21 20:59:22 | 【字体:小 大】 |
再世鹰缘在端砚、歙砚、洮河砚以及澄泥砚资源越来越少之际,与之齐名的苴却砚却因地域偏远近几年才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据史书记载,苴却砚源于苴却(古时云南永仁县城)而得名。“苴”字在彝族等少数民族中读音为“左”,而非标准汉语中“居”的读音。在不少专家看来,苴却砚集中国四大名砚的优点于一身既有“眼”、“标”、“青花”、“水纹”、“眉子”、“金线”和“银线”,且发墨滋润,存墨不腐,耐磨益毫,极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但却因产地偏僻,不为人所知。如何让这块积淀千年的“石头”,在当下焕发光彩,进而推广苴却砚成为继云南翡翠、黄龙玉之后,云南本土又一投资、收藏新热点?记者获悉一个好消息,为促进产业发展投资6亿元的苴却砚文化产业园正在建设中。
“苴却石属不可再生的珍稀特种矿产资源。”云南天彝苴却砚文化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云南工艺美术大师伍元东告诉记者,由于大部分人对砚台的了解还停留在实用性而非观赏收藏上,所以苴却砚最大的核心价值还没有被挖掘出来。“2007年的时候500元可以买到一吨很好的苴却石料子,现在8000元都买不到一吨下等料,几年时间就翻了十五六倍,可以说升值空间不可估量。”但伍元东也坦言,由于缺少宣传,使这一宝砚直到现在还没有得到更多了解与重视。“全国范围内整个行业一年盈利不会超过5000万元”。
在对砚台有研究的藏家和专家们眼中,“石贵有眼”是个普遍适用的衡量标准,尤其是石眼的数量。“古人形容端砚之珍贵有‘七珍八宝’之说,即在一方砚石上如有7至8个天然石眼,便是稀世珍宝。而往往一方苴却砚上就有十几个石眼,较大的砚甚至可打磨出上百个石眼。”中国书法协会篆刻委员会秘书长潘应照介绍道。(云南网)
免责申明:本网站提供的任何信息(包括有关分析、价格、数据、预测文章、研究报告等)仅供参考,您须对您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我网站不对因本网站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产生的或因依赖该资料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也不对任何因本网站提供的资料不充分、不完整或未能提供特定资料产生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
旅游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个旅游: 旅游管理考研 下一个旅游: 没有了 |
|
|
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