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噬星空592022年,政府助企纾困工作继续推进,在缓解企业困境的同时也给行业带来了信心。
去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十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针对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提出了3个方面43项具体政策措施。
为将相关政策落实落地落细,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随后印发了《关于抓好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纾困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增强旅游企业政策获得感,稳住行业恢复发展基本盘。
各地也持续加大助企纾困扶持力度,通过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帮助旅行社企业降低成本,拓展业务范围,为企业恢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振行业信心。
例如在降低经营成本方面,多地拿出“真金白银”,明确提出延续实施旅行社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旅行社维持80%的暂退比例,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多地提高了质保金的暂退比例,深圳、福建三明将质保金暂退比例由80%提高到100%;上海质保金暂退比例由80%提高到90%;广东、湖北明确在暂退80%质保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比例。
在拓展经营空间方面,多地鼓励旅行社承接相关单位的工会活动等。如杭州明确,各级党政机关、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的工会活动、会展活动、商务活动等,可按规定委托旅行社代理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服务事项。鼓励旅行社及相关运营机构积极参与政府相关的采购活动,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合理确定预付款比例,采购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向旅行社支付资金。广东允许向旅行社开放代理服务发票事项或由旅行社开具综合发票,并提供与合同内容一致的费用清单作为报销依据。江西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将符合规定举办的工会活动、会展活动等交给旅行社承接,支持基层工会依规购买省域内文体旅游产品和服务。湖北提出支持旅行社承接各级工会组织按规定在省内组织的劳模和职工疗养休养、春秋游等活动。云南鼓励基层工会组织会员开展春游秋游。
一系列纾困政策,成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的强大助力,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注入强心剂。
去年6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组织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进一步强调精准防疫。6月29日,工信部网站发布消息,宣布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
去年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公布了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的20条措施,对密切接触者、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入境航班、入境人员等的管理做出优化调整。随后,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文化和旅游行业防控工作的通知》《旅行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五版)》。对优化跨省旅游管理政策做出安排。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政策发布后,各在线旅游网站的冬季产品搜索及预订数据上涨明显。
去年12月下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移民管理局、交通运输部先后发布通知,明确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并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同日起,优化移民管理政策措施,有序恢复受理审批中国公民因出国旅游、访友申请普通护照,恢复办理内地居民旅游、商务赴港签注;调整公路口岸国际道路运输“客停货通”政策,在公路口岸恢复客运出入境服务后,逐步有序恢复国际道路客运服务。
此轮政策调整的影响迅速反应在旅游消费市场,业者称,出入境旅游市场终于迎来曙光。
2022年2月20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正式闭幕。精彩赛事的背后凝聚着无数幕后工作者的付出,这其中就有旅行社业者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这场盛会贡献了旅游人的力量。
“做好冬奥参赛人员的签证工作,是我们为祖国贡献的一份微薄力量。”“看见开幕式那么精彩,我们都很自豪为这场盛会服务过。”“能为冬奥会提供服务,我们真的很荣幸。”“在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我们一定不能缺席。”这是旅游人最真切的心声和最朴素的心愿。
为了服务北京冬奥会,中旅旅行成立了专门的冬奥服务团队,提前进入、延后收尾,为开幕式演职人员提供保障服务、为各国运动员提供签证服务,这一团队的工作持续了5个多月。在北京冬奥会筹备和举办期间,中旅旅行多位员工主动申请调到北京冬奥组委会多个部门,用专业服务赢得了一致好评。凯撒旅游的冬奥服务保障团队承担了冬奥会车辆保障服务的运营管理工作,负责调度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的氢能大巴,并安排好司机师傅的工作、生活。
旅游人服务冬奥,冬奥会则为旅游业注入了新活力。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正值春节假期,这一举世瞩目的盛事点燃了游客参与冰雪旅游的热情。相关数据显示,2021—2022年度“雪季”,冰雪旅游表现相当抢眼,冰雪线路及沿线景区、酒店游客接待数量增长明显,可谓一枝独秀。
北京冬奥会留给人们最大的遗产就是冰雪旅游氛围的形成及冰雪文化的普及,激发了全民冰雪旅游热情。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旅行社企业迅速推出了与奥运场馆相结合的产品。“冬奥+教育”“冬奥+文化”“冬奥+非遗”“冬奥+科技”等产品丰富了游客的选择,满足了游客对冬奥会的向往。
无论是服务冬奥的经验还是冬奥会留下的遗产,对于旅行社企业和旅游人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前者的经验助力旅行社服务走向国际化,后者让企业获得了发展的新动能。
疫情让大众消费行为发生改变,国内深度游、大众定制游兴起,注重安全、品质的本地游、周边游受到游客青睐。城市休闲、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户外露营、亲子研学等细分领域市场潜力巨大。
旅行社企业及时捕捉到消费需求的变化,迅速调整策略,深耕国内游各个细分市场。
疫情发生以来,直播成为旅企争先布局的领域。2022年几家在线旅游企业的直播业务收到成效,为企业稳定队伍、增长营收贡献了力量。传统旅行社企业也在持续探索新媒体营销。例如2022年上半年,众信旅游电商平台累计直播场次数超406场,累计观看超3387万人次,直播旅游产品售卖数量近4000套,活跃粉丝数量超过30万。
2022年,户外露营毫无疑问地成为风头最盛的细分市场。针对游客“露营就像拆盲盒”的吐槽,旅行社业者建设露营地、开发新产品,将重点放在为游客提供确定性产品上。游客无须做任何准备,拎包即可入住。旅行社充分发挥服务优势,让喜欢露营的游客少了风餐露宿的窘迫感,多了轻松惬意的休闲感。
出入境市场暂停,推动本地游市场持续火热。拒绝“躺平”的旅行社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创新尝试,以期紧跟市场变化。在碎片化服务方面,在线旅游企业和传统旅行社走出了两条路径:在线旅游企业依靠强大的技术能力和平台功能,不断丰富和升级“+X”,进一步丰富了游客选择;传统旅行社基于优秀的产品开发能力,在碎片化产品上聚焦文化和内容体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22年,研学旅行指导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新职业,与其密切相关的研学旅行市场再次引发业界关注。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与中小学生教育伴生而来的研学旅行市场受众范围逐步扩大。与此同时,旅行社从亲子群体入手,不断丰富亲子研学旅行产品。大众研学市场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新蓝海。
回顾2022年,暑期旅游市场出现了一轮小高潮。多家OTA数据显示,消费者的出游意愿伴随着假期的到来快速升温,并持续保持在相对高位。7月长线月周边游热度不减,暑期上半程,长线游成主流;暑期下半程,受疫情影响,海南、新疆等热门长线目的地周边游出游人次占比不断上升。亲子家庭客群、老年客群成为2022年暑期市场的主力军。
进入5月以后,各地纷纷出台稳增长、促消费的政策。随着防控措施越来越科学精准,多地恢复跨省团队游,并发放消费券,积压已久的旅游需求终于在暑期得以释放。除了周边游,长线游、跟团游等业务回暖迅速。
跨省游恢复带动效果明显。例如青海官宣跨省团队游恢复当周,携程平台上,青海酒店订单量环比增长了174%,景区门票订单量环比增长了100%,机票订单量环比增长了252%。宁夏恢复跨省团队游当日同样迎来开门红,暑期跨省跟团游产品预订量增长翻番,酒店预订量增长了108%。
“新疆暑期游市场爆火”冲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的数据显示,2022年6月,新疆全区接待游客2392万人次。7月1日至21日,全区累计接待游客约2554万人次,与2019年同期基本持平。多位新疆业者表示,暑期市场热度,让他们仿佛回到了疫情之前。
在本地周边游为主的市场环境下,丰富的户外玩法成为年轻人的新选择,如露营、骑行、登山等。数据显示,年轻用户对骑行的关注度在7月中旬和8月上旬迎来两次小高峰。
为一餐美食、一座博物馆、一场躺平之旅奔赴一座城,2022年,有关反向游热潮的报道频频见诸媒体,引发行业热议。
在地理位置上,小众目的地大多距离一二线城市较近,交通便利,乘坐高铁或自驾即可到达。小众目的地有一定的旅游资源,知名度不及热点旅游城市、物价相对较低,均以丰富的民俗文化、恬淡的田园风光见长。
反向旅游火爆的背后,既有疫情影响的偶然性,又有旅游需求多元化的必然性。有专家表示,目前,我国旅游市场还是以热门旅游目的地为核心,后续,休闲属性去中心化的旅游必然崛起。与著名旅游城市相比,小众目的地开发水平和旅游商业化成熟度较低,但旅游体验更好,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在周边游成为出行主流的当下,几乎每一个省份甚至每一个城市都有热门的小众目的地,这跟游客想要避开人流、追求更新更好的出游体验有关。
反向旅游并非随便找一个城市“躺平”,游客对于交通、住宿、周边景点都有一定要求,这就给当地旅行社带来了机会。很多企业做出尝试,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例如,甘肃兰神国际旅行社依靠开发小众目的地产品,降低疫情给企业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2020年、2021年,该社营收分别达到4000万元、5000万元,这其中小众目的地产品和线路起到了支撑作用。还有的旅行社与小众目的地签署了综合服务协议,为其提供产品打造、营销等服务。
随着观念的转变,游客在旅行中的自我定位已经从参观者变为体验者,他们希望融入当地居民生活,感受最地道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而传统旅行社在资源掌控及本地客源触达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这是大型旅游企业所不具备的。
反向小众目的地更像是为线下传统旅行社打造的机会。实践证明,旅行社完全可以通过设计产品、提供营销宣传等服务参与新兴目的地的成长。
疫情稳定时,见缝插针搞经营,疫情波动时,服从安排练内功——这已成为疫情3年间旅行社业者的常态。回首2022年,坚守、坚韧、坚持支撑着他们走过无比艰难的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