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爆过媛媛菊花当时代的脚步走进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出于心灵上对真善美的渴求,出于对公平和正义的期盼,出于公民的道义和责任,我们相约走进了这个群体。“志愿者”、“义务工作者”,我们引以自豪的名字。但是,它的含义我们到底理解多少?在工作中我们到底要奉行什么样的理念?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志愿者?怎样的心态才能使我们在“利他”的同时也收获心灵的快乐?在这里我们试图与您一起寻求答案……
志愿服务或义务工作都来源于英文的Volunteerservice,在本质上说都是一样的,都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而提供的服务。
志愿服务泛指利用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盈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
志愿者是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贡献个人的时间、精力及精神,在不谋求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从事社会公益与社会服务事业,为改进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人。在香港,志愿者被称为“义工”,志愿者行动叫做义务工作。在台湾,志愿者称为“志工”。
在西方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志愿者是职业之外的“不受私人利益或强制法律驱使的人们的努力”,其目的在于改进社会,提供福利。
公益:公益从字面的意思来看是公众的利益,多指卫生、救济等群众福利事业。它的实质应该说是社会财富的再次分配。
公益活动:是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向社会捐赠财物,时间,精力和知识等活动。公益活动的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国际合作,等等。
慈善机构:民间非营利性组织,由捐赠人提供财产并由它自己的职员进行管理,以其收入服务于对社会有益的目的。
公益事业的特点主要有:①外在性。属于公益事业的部门和企业及其活动一般处在直接生产过程、个别经营活动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之外,独立存在、并行运转,并构成相对独立的系统。②社会性。大部分公益事业主要依靠社会投资和建设,资金依靠国家财政解决,投资主要表现为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③共享性。公益事业的服务是为许多单位和居民共享的。④无形性。公益事业所提供的产品大多是无形的服务,而不是有形的物质产品。⑤福利性。公益事业所提供的产品带有很大成分的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性质。
慈善事业:私人或社会团体基于慈悲、同情、救助等观念,为灾民、贫民及其他生活困难者举办的施舍、救助活动的统称。其活动对象、范围、标准和项目,由施善者确定。慈善事业常常采用一定的组织机构来进行,这类从事慈善事业的社会团体和工作机构统称为慈善团体,社会福利院、国际SOS儿童村、各种志愿者服务队等。
大致来说,“公益”是一个大的概念,泛指为社会大众谋利益的所有活动,其中也函盖了“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而广义的“慈善”概念中既包括对受助对象的物质、经济帮助,也包括义工的义务劳动。
(三)现在常见的服务内容:帮困助残、助学助弱、支教支教、科技推广、义务献血,环境保护,心理咨询、法律维权等。
(二)不图物质报酬。即动机上不追求物质报酬,但不否定开展志愿服务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三)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即服务的内容应是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和困难群体的利益,不是社会非困难群体的小团体利益;同时属于政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能够通过正常的市场交换获得的服务(困难群体除外),一般不能作为志愿者服务的内容。
(四)奉献自己的力所能及。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智力、经验的人是志愿者外,出于自愿的献血、捐献骨髓、捐款捐物的人,也是志愿者。
(五)非本职职责范围内。比如自来水公司修理水管的职工,如果他正在值班、正在岗位上,为用户提供了优质的修理水管服务,那是本职工作,不是志愿服务;如果他不在值班、不在岗位上,是利用业余时间自愿且不取报酬地为他人提供了修理水管的服务,那他就是志愿者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