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时代慈善志愿服务的发展与创新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15 13:14:38 | 【字体:小 大】 |
武神pk视频习在20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这些论述,为新时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和创新指明了方向。慈善志愿服务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创新和发展慈善志愿服务,不断提升慈善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做好慈善志愿服务与社会公共服务的对接,是完善、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研究和解决慈善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推进慈善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是吸引社会公众参与慈善公益事业,促进第三次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也是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陕西省慈善志愿服务发展迅速,是陕西慈善事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慈善志愿服务团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成长壮大,陕西慈善志愿服务团队已7000多支,人数达到60多万人,其中省慈善协会直属团队300多支,参与人数4万多人。团队领导是志愿服务的核心,凝聚着团队的力量,吸引着志愿者持续深入地开展各类服务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像邱华、温西顺、赵冰、闫苏越、闫敏毅等团队领导,率领团队成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为慈善项目的实施推进,慈善幸福家园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做好服务,奉献力量。慈善志愿服务形式多样,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物质救助,在“一对一”助学、助老等方面坚持雪中送炭的服务救助,而且有传统文化、非遗传承和书画助学等方面的精神关爱,实现了物质救助和精神关怀的统一。慈善志愿者活跃在扶贫攻坚、助老助学、疫情防控和抗洪救灾的第一线,把物质救助和精神关爱相结合,既注重雪中送炭,又注重锦上添花,慈善志愿服务呈现出多元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的趋势。
从2021年8、9月开始,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围绕慈善募集调研,对陕西省慈善协会所属志愿者服务团队进行了调研,其中包括爱心大姐、先锋、初木公益、梦无缺、传统文化联盟等团队,召开座谈会,畅谈团队的成长发展历程,对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今年以来,研究院多次举办了包括西安市慈善会系统在内的多次志愿者能力提升培训班,结合新时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对志愿服务团队领导和骨干成员进行服务规范化方面的培训;与初木公益团队、先锋志愿服务队等团队具有多次志愿服务经验交流会和理论研讨会,就团队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走向,志愿者团队与属地慈善机构的合作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这些活动中,省慈善协会慈善专员、省慈善志愿者总队荣誉会长、研究院专职研究员孙忠信先生,结合自己长期以来主持陕西省志愿服务工作的经验,对陕西慈善志愿服务活动的历史进行了总结和提升,对新时代志愿服务的创新和发展进行了规划和展望,对陕西省慈善志愿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研究院首席专家薛新娅教授,对慈善志愿服务的规范和标准进行了解读,厘清了志愿服务活动中长期存在的模糊认识,为慈善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展开,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院长陈国庆教授主讲的《慈善文化概论》课程在线上推送,一大批志愿者服务团队的领导和骨干队员积极参与,课程采取线上学习、互动话题研讨、总结提升等形式深化课程内容,拓展实践外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与长期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团队的领导者和骨干成员进行深入交流互动,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志愿服务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有力地推进陕西慈善志愿服务的持续发展。
问题来自于实践,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推进实践的发展,但问题的解决不是坐而论道的学理性研究,而应该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原因,探寻具体可行的解决之道。在调研和座谈中,我们了解到,有的团队建立已有十年之久,服务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配合省市慈善协会项目实施的相关服务内容,如“三大节日送温暖”项目所要求的慈善救助和慈善服务,幸福家园建设中的慈善互助等,又有自主开展的助学助医、社区服务等慈善服务,服务内容的多样化要求,难以与团队成员的能力和水平相匹配,是否可以将团队分解为专业性的服务小组,进行相对专业化的服务,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事专业化救助服务的团队与从事一般性服务的团队,也会面对不同的问题,从事专业化救助服务的团队,面临着专业人才匮乏,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等问题,而从事一般性服务的团队,成员年龄偏大,女性偏多,能力偏低,不能适应服务多元化的要求。精神文化服务团队承担着精神关怀和慈善文化传承的双重义务,既要开展自娱自乐的文化艺术欣赏活动,又要开展节日慰问等社会文化活动,二者如何协调的问题需要解决。一般而言,志愿者只要具有慈善热情和奉献精神,注重学习,具有能够完成服务内容所具有的基本能力和规范就可以了;团队领导者和管理层则要考虑团队的基本定位和成员管理问题,协会项目和自主项目的协调、运行经费的筹措,以及团队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以扶贫济困为主题的传统慈善向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的现代慈善转变,精英慈善向大众慈善的转型发展,慈善志愿服务和志愿者团队建设成为慈善理论和实务研究的重大课题,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促进慈善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对于推动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第三次分配,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新时代志愿服务活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为重点,实现志愿服务的发展与创新。要坚持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统一,帮扶救助困难群众和,解决其生活难题,是雪中送炭;开展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活动,活跃社会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是锦上添花。积极参与重大自然灾难的家园重建和疫情防控,参与社会和社区治理,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是志愿服务团队的职责和义务。助力乡村振兴,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环境振兴等方面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激发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也是志愿服务团队的重要责任。
在新时代条件下,要做好志愿服务与社会公共服务的有效对接,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促进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志愿服务属于公益慈善的范畴,所履行的职责和职能是社会职能,其服务的范围属于社会服务。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是包括志愿服务在内的,志愿服务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和必要补充,志愿服务要弥补社会公共服务的不足和缺陷,在社会公共服务不足的地方,发挥自身优势,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献计献策,奉献力量。要创建慈善志愿服务与社会公共服务的联动协作机制,解决社会公共服务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吸引和鼓励慈善志愿服务团队参与社会公共服务;合理设置社会公共服务项目,以政府购买的方式,支持慈善志愿服务,开展社会公共服务,形成慈善志愿服务与社会公共服务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的大服务格局,促进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的发展。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