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高高 心寥寥不知小伙伴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时常一堆公益名词:慈善、公益、民非、基金会、社企……看着似乎都有点儿明白,但细细深究,却又觉得傻傻分不清?
不久前,当代公益发起的#Love.Found公益分享会,邀请到了宋庆龄基金会副秘书长杨晔先生,为亲临现场的小伙伴们做了一次公益分享。今天这篇短文,就摘录其中所涉的常用词,结合互联网上的公益类热词,与大家作一次简要分享。
慈善与公益,都是指基于爱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面向对象不同,解决范围不同。
举个例子:有个人快饿死了,有人为他买了一碗面,这是慈善。有个以种植业为主的村子,村民们生活贫困,有机构组织他们接受培训、科学种植,让全村人都过上好日子;并在此模式上不断变形、优化,让更多类似村子发展起来,这是公益。
慈善组织:根据《慈善法》第八条,慈善组织是指依法成立、符合本法规定、以面向社会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慈善组织可以采取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形式。
公益组织:一般是指非政府的、不把利润最大化看成首要目的的,且以社会公益事业为重要追求目的的社会组织,有时也被称为第三部门或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包括公共慈善机构、公众服务或教育组织、基金会、专业/行业协会、无党派倡导团体、宗教信仰组织。也包括民办非营利的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各类社会服务机构。此外,非营利组织按照是否参与营利,还可分为:传统非营利组织(即不参与创收)、参与创收活动的非营利组织。
社会企业:又称社会责任企业,简称社企,即以商业化的运作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企业。它更注重于提高公共利益,而非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基金会必须在民政部门登记后,方能合法运作。
基金会源于公益,成于财富,是拥有财富的人之于公益的表达形式,是一个社会通过组织化的形式激励富人对穷人以公益捐赠的方式表达社会关怀的制度安排,也是使财富在社会公益的名义下得以重新分配和永续存在的合法形式。(摘自:王名 徐宇珊,《基金会纲论》2008)
社会团体:是指为一定目的、由一定人员组成的社会组织。可分为以营利为目的和以非营利为目的两类社会团体。前者如合作社、公司等;后者如政治、宗教、科技、文化、艺术、慈善事业等社会群众团体。成立社会团体除需要一定数目的人员组成以外,还要制定章程、到有关机关登记,有的还须依法申请许可等。不过,目前大家提到的社会团体,往往用来狭义的指代上文中的后者。
社会服务机构:主要指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很多具体运作慈善项目、提供慈善服务的组织,往往以社会服务机构的形态呈现在大众面前。典型的社会服务机构包括民办学校、民办医院、民办养老机构,也包括环境、助残等其他领域的组织机构。
讲了这么多,来看看小伙伴们掌握了多少?欢迎在文末留言,你对公益其他的困惑也可以告诉我们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