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激情文学1月11日公安部公布了最新数据:202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17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比前一年净增526万辆,渗透率达到了23.05%。
连续几年高速发展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可谓“高原之上又起高峰”,增长速度、市场规模继续问鼎全球。
自然而然地,这个市场要在2023年卷出新高度车企彼此竞争的时间单位,已经压缩到了“周”!
今年才过去两个礼拜,新技术发布、新销量记录、新方向调整、还有新价格促销抢着发力,争夺声量和市场。
2022年让全球汽车行业惊掉下巴的比亚迪,开年第一场大戏不是锣鼓喧天地庆祝180多万辆的销售新纪录,而是沉稳有力地亮出了自己的最新黑科技:
目前市面上新能源SUV车型,普遍是前后双电机,即车辆前后轴双电机实现四轮驱动。
“易四方”则是通过前后轴各布置双电机,也就是四套电机对四个车轮扭矩转速独立控制,实现燃油车时代难以想象的机动性:
威风的中大型SUV,以往遇到狭窄路段掉头,瞬间“虎落平阳”,有多大块头就有多大尴尬。
“易四方”可以调节两侧车轮分别向前、向后转动,达到原地掉头的效果,把狭窄空间变成“展现真正技术”的秀场?
大型电驱SUV原地转向技术已有先例,这是2022年奔驰公布的“G-Turn”技术
比亚迪易四方独到之处:精准控制原地转向角度,不至于胡乱打转
若是车辆在野外意外落水、遭遇突发洪水,亦或在城市中遭遇短时强降雨陷入低洼积水区,比亚迪的这套“易四方”还能四轮独立矢量控制,实现应急水上漂浮、水上机动,摆脱险境。
毕竟,比亚迪要在这个技术基础上打造的是百万级豪华SUV,而不是乘风破浪的水陆两栖战车。
在欧美市场无敌般存在的特斯拉,在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只能抢到第三把交椅。
2023年刚开年,特斯拉这边就放出了“俯冲式”的降价表,Model 3和Model Y两款主力车型一降就是几万元,创下历史新低。
有特斯拉用户统计,自己2022年9月刚刚购买了同款车,相当于四个月不到亏了5万多元,平均每天扔出去5百多块。
前有全球订单下滑,后有中国车企的飞速追赶,加上马斯克本人最近饱受争议,特斯拉股价一挫再挫,去年年末就在中国市场率先开展送保险之类的暗中降价,2023年特斯拉继续降价也在业内预料之中,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降幅这么大。
特斯拉官方的说法是,降价的底气来自于包括在整车集成设计、产线设计、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突破。
实事求是地讲,特斯拉的降价还是会给比亚迪、小鹏、蔚来等中国品牌的对标车型带来一定的压力。作为电动汽车探索的先驱,特斯拉生产流程的精细化管理、高超的电控和智能驾驶技术,仍然是中国部分车企继续追赶的目标。
新年伊始,大洋彼岸的美国举办了“2023CES国际电子消费展”。电动化、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几年前就开始渗透进这样的电子技术展会,但是今年的画风有点独特。
先看老牌的宝马、奥迪,美系车代表的道奇RAM皮卡,再到索尼这样准备下场的“新玩家”,推出电动化、智能化新能源车大多还是概念车、原型车。
索尼联合本田推出的新能源轿车AFEELA,还得等到2025年上半年才能接受预定
视线转向车载智能软硬件的顶尖企业,他们更偏爱用已经合作落地的新能源车,作为更成熟的技术展示。
这些车,早就是在中国道路上跑起来的量产车型,而且,多是中国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
蔚来ES8、极氪001、飞凡R7、比亚迪等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作为英伟达、Mobileye、Luminar等国际智能芯片、激光雷达企业的战略伙伴与合作成果,集体登上了美国展台。
过去三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究竟到了怎样的发展速度和高度?国际同行肯定能从它们身上看出门道。
这届CES上,宝马展示了拥抱数字化、电动化的决心要“让汽车成为轮上的移动伴侣和生活搭档。”
宝马展出的“首款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Dee,号称不是让软件和金属车身的简单拼凑,而是让车拥有能理解人类情感的“数字灵魂”。
能变色的车身,可显示车主头像的侧窗,成为带有增强现实功能大型HUD的前风挡,甚至自带表情包的汽车前脸,的确耳目一新,但又似乎没有那么惊艳。特别是宣传片中,人车交互用了大量网友爱用的英语口语、网络用语,对年轻用户的拥抱未免有些用力过猛。
无论如何,这是宝马对电动化和智能化的理解。宝马CEO齐策普说:中国市场是宝马的“第二个家”,很多新车功能是在中国市场中得到启发。但他的下一句话却意味深长
“数字化不是谁的功能更丰富,谁的屏幕更大,谁的配置更全,数字化的精髓是客户体验。”
不知道齐策普说这话的时候,中国新势力代表理想汽车那边有没有一个劲儿地狂打喷嚏。
2022年,理想连续推出的L9和L8两款增程式混动SUV,没少被调侃“冰箱彩电大沙发”三块15.7英寸大屏幕塞进车里,才有了一堆车评人和网红在车里办公、看电影、打游戏、围观世界杯的短视频在病毒式传播。
被“黑”也好,被捧也罢,理想的这两款车愣是在2022年岁末就达成月销双双过万,成为现象级的新能源“奶爸车”。这个成绩在新势力中已是相当醒目,“蔚小理”的格局已经变成了“理蔚小”。
“互联网思维造车”曾饱受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以网为媒,中国新势力车企数字营销更精准,对市场反馈更积极。
以“理蔚小”三家为例,往往用户刚刚在网上抱怨产品问题,两天内就能接到售后部门的电线次软件OTA(远程升级),更是确保了车辆智能化水平始终在线,连用户体验中的不足也一并解决。
相比之下,某合资车企的纯电SUV去年还出现了智能车机大面积掉线,把用户们直接撂在路上。有的车企就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因为他们的产品至今智能化体验还基本是“0”。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节奏这么快,力争品牌向上的国产车企怎么可能不卷?各个品牌销量统计已经精确到了每一个星期。业界用“周销量”密切追踪每款车型在市场中的反响,嗅探各个品牌的发展趋势。
奔驰、宝马、奥迪、丰田等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赛道上的追赶不容小觑,但动辄还要等两三年才能推出新品,能否跟上中国市场的节奏,适应以“周”为单位的变化速度,也同样要打上问号。
当然,本文提到的诸如比亚迪、理想等国产品牌,用户们对汽车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仍有微词,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技术研发、生产工艺、质量管理等等环节还需继续发力,毕竟“行百里者半九十”。
2023年,中国汽协预计国内汽车市场继续稳中向好,增长率可达3%。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简称乘联会)预测,2023年新能源车销量将达850万辆。
接下来的每一周,将有更多顾客走进新能源车的展厅,会有更多新能源车用上新落地的充电设施;今年的黄金周、小长假会有更多新能源汽车载着亲朋好友踏上自驾之旅,而高速公路补能的便利性、新能源车质量等等恐怕又会成为热门话题,验证着世界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成色和水准。
2023年的每一周,都将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 加速实现绿色出行的最好见证。
(本文图片来源:比亚迪、理想汽车、特斯拉中国、极氪、乘联会、CES官方微博/网站 本文系荔枝新闻专稿,谢绝删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