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花出更 叶柔由韩三平、刘德华联合监制,邱礼涛执导的电影《93国际列车大劫案:莫斯科行动》(以下简称《莫斯科行动》)正在全国热映中。
影片根据中国第一桩跨境追捕线年代初,以苗青山为首的悍匪集团在K3列车上进行抢劫行凶,由崔振海带领的人民警察队伍伪装成商人,深入莫斯科展开抓捕行动,历经层层挑战,最终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的故事。电影彰显出人民警察打击跨国犯罪、维护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决心,凸显出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时代风貌,构筑起国家与守护人民利益休戚与共的时代丰碑。
影片《莫斯科行动》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93年的俄罗斯,如今虽然只过去了三十年,但中国的发展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避免故事脱节,更为了加强年代感染力,导演及创制团队可谓下足功夫,与时代命脉、角色形象、人物情感产生一次又一次心灵链接,炼就这部诚意之作。
在经历了十个月的剧本创作中,编创团队反复打磨与调整,不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与记录完成细节推敲,更是邀请到当年参与案件侦办的艾安军作为总顾问。而艾安军关于此案写过一份纪实报告文学《中俄国际列车大劫案》,也成为剧组悉心研究与参考的重要事实资料之一。
而除了案件细节,因为时代氛围而带动的角色发展与人物内心,同样是整个剧组下足了功夫去完成。崔振海首次出国办案时的无畏无惧,面对狡猾嚣张的犯罪团伙时的有勇有谋;苗青山的穷凶极恶与疯狂变态,为何交织在交响乐的背景音乐里出现;瓦西里在黑白两道中间游走,他内心的摇摆不定,始终无法纠结做出选择编创团队让角色在时代背景中合理纠结、慎重抉择,用不断出现的冲突牵动人心的同时,又映衬了那个特殊环境下动荡不安的年代。
在电影最终呈现的画面中,时代氛围的呈现极有感染力,这归功于剧组对当年诸多真实场景进行精心的设计还原。从宏大场面到细节展现,不管是列车大劫案,还是地下水道摩托车大战,抑或火箭基地战斗机交易,主创团队的每个人都怀着最大的敬畏和诚意,通过电影工业级的实景搭建与特效,重现90年代真实风貌,已然达到了“庖丁解牛”的匠人境界。《莫斯科行动》在艺术上近乎苛刻地精益求精,只为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震撼体验。影片的制作诚意和能力,是电影匠人们为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的最好体现。
现实主义作品的生机和力量,不仅需要展示现实中的阴影,还要有力度地表现正义战胜邪恶,润物细无声地向每一位受众传递向善、向上、向美的正能量。《莫斯科行动》根据中国第一桩跨境追捕真实案件改编,从时代背景、历史面貌、案件细节等处力求真实还原,而现实却远比观众看到的更加残酷。
在“93国际列车大劫案”中,K3列车在二连浩特出境后出现了犯罪的真空地带,先后遭遇四伙劫匪轮番抢劫,在六天五夜里列车上几乎被洗劫一空,劫匪猖獗地打杀强夺,为了取戒指砍手指、欺辱女性乘客;案件发生时,按俄罗斯法律,嫌疑人只能拘留四个小时,中国商人害怕报复经常不敢指认罪犯,警察不得已放人,让罪犯越来越猖狂;当年限于技术手段和制度,人民警察破案难度高、追捕难,没有如今的高科技手段可以辅助破案,完全凭着经验技能、实践、办案累积的社会关系来破案;更重要的是,1993年案件发生时,中国和俄罗斯还没有签订引渡条约,只能偷偷押解避人耳目,为了避免引起俄罗斯警方的关注,引发不必要的事端,所以选择最普通的交通工具
受到篇幅与时长的限制,《莫斯科行动》只能见微知著地为观众尽力展现那个年代的特殊与复杂。而时代背景和片中角色身份链接后,如何使得角色彻底打动人?聚焦影片中描述的黑、灰、白三种形象,既要避免人物脸谱化,又要让人物有可贵之处。
被欲望淹没的苗青山是极恶的代表,盛大的交响乐对比展现了他的疯魔、残暴和恐怖,无论是轻易砍断乘客的手指,还是野蛮打死剧院的俄国老人,影片以最直接的草菅人命给予观众最强力的视觉与心理冲击;瓦西里亦正亦邪,身陷灰色漩涡想要寻得一条回家的路,几次徘徊于善恶之间,左边天堂,右边地狱,复杂的人性决定天平到底要倒向哪一边;而人民警察的代表崔振海亦没有喊口号式的出现,他遵从着使命感的召唤,凭借丰富的办案经验与嗅觉,向灰色深渊里的瓦西里伸出援手,以循循善诱和正义的抓捕拯救苗青山。
这三大主角之间的较量也在动作场面中交替上演,是警察和劫匪的战斗,是正义和邪恶的对决,是情与义的厮打,是人性复杂多变的挣扎与抉择。在个人性格双重奏加多人组合多重奏的刻画之下,无论警察,还是劫匪,都各有性格特点,配角也并不是脸谱化的拼凑,他们都以有血有肉的立体形象跃然出现。
专业度极高的影片创制团队,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对角色故事、人物性格、叙事反转等做出的创新改编,让观众在认识现实的同时,反思人性,反观人生,反求诸己。这应该是电影《莫斯科行动》的真正价值所在。
“从来都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电影《莫斯科行动》以“匠人之心”,持“信念之火”,秉持着正义、坚守、为民的精神内核,生动塑造了人民警察的鲜活群像。这一段三十年前令人震惊的案件还原,使得群体共鸣的回声激发出观众强烈的爱国心与自豪感。让观众看到商业电影讲述中国故事的进步,是优秀影视作品创作共同追求的目标,也将推动主流电影的商业化发展向着更高的方向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