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傲世录在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年轻人越来越忽视传统节日承载着的精神意义。作者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分享了民俗、民间艺术、服饰美食与中国节庆的精神意义。
中国有一个节日,充满了行为矛盾艺术。肃穆与嬉游,哀思与欢愉可以在同一日出现,它就是清明节。它从邈远的历史中走来,如何从二十四节气之一变身成为中国最传统的节日之一?让我们先打开被尘封已久的寒食节这道门。
追溯到清明节的前身,有寒食节的肃穆与吃冷食习俗。谪居黄州的苏轼作下《寒食雨二首》,成就了中国艺术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字帖之一。第二首中有一句话写道:“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空荡荡的厨房,没有烟火气息的炉灶,冰冷的食物,点不燃的湿芦苇。这些环境描写让读者的胃共情地感受到了空虚与寒意。苏轼笔下的寒食节并非只有情绪的抒发,而是真实的描写。
清明节也兼容了上巳节的春天愉悦体验。永和九年,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场风流蕴藉的上巳雅集正在举行。浙江绍兴西南的兰渚山以当年越王勾践在山上亲手种下兰花而闻名。兰渚山有一处别致的小亭子,名曰兰亭。时任会稽内史的右军将军的王羲之,召集了一大批名士和世家大族子弟。谢安、谢万、孙绰、王凝之、王徽之、王献之均在其中。名士们会集在山野之中,将酒洒在水中,然后用兰草蘸上带酒的水洒到身上,借以驱赶走身上的邪气。王羲之等人自创东晋文人的浪漫活动方式,那就是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大家选中一条蜿蜒曲折,涓涓流淌的溪水,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一杯盛着酒的觞从上游顺流而下。根据雅集的规则,觞若在哪位名士的面前停滞不前,他就得痛快地将觞中的酒一饮而尽,然后赋诗一首,要是赋不出诗来,就要罚酒三斗。王羲之在这场聚会上挥毫泼墨,作下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传为佳话。
发生在上巳节的乐趣远不止雅集。这日文武百官集体休假,游子寻春半出城。人们在野外郊游踏青,以歌抒怀。少男少女们放风筝、荡秋千、斗鸡、蹴鞠。大家用激动的心情告别寒冷冬日蜗居在家的烦闷,在桃李烂漫,艳杏吐芳的温暖春日中纵情玩乐。
时光在流淌,人性在转变。大家貌似更喜欢万物生长时清净明洁的清明节。当人们发现清明长假完全能承载寒食节的扫墓祭祖,上巳节的郊外游春等多重功能时,它取代了寒食节与上巳节,成为一个集哀思与欢愉于一体的节日。除此之外,作为节气的清明还担负指导农事活动的作用。“清明之日,修蚕、具蚕室,宜蚕。”每当桃李绽放,鸟儿在林木间穿梭啁啾时,江南地区勤劳的养蚕人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
战略合作:搜狐、喜马拉雅、网易公开课、微信读书、百家号、抖音、快手、视频号、B站、微博
北京大学出版社旗下作者,著有《岁月欢: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四时欢》《你的旅行,必须有点味道》资深杂志撰稿人(长期合作的杂志有中国国家旅游、环球人文地理、城市地理、旅行家、高铁商旅、旅游天地、旅行者等);澎湃新闻特约撰稿人;摄影师、佳能大篷车讲师。
从节日的起源与发展说起,结合历史、习俗、风物、舞乐、节庆美食、游历见闻与百姓动人故事等多维度,将节日里的中国跃然纸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