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传统节日的食俗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4/5 23:12:10 | 【字体:小 大】 |
总裁夫人是女佣在庆丰收的时候,要杀猪宰羊,饮宴作乐,享受劳动成果,以慰藉常年辛勤劳作的人们,并调整好身心,投入到新一阶段的耕作。由此引发出节日的饮食习俗、娱乐习俗、阖家团聚、亲友间往来习俗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习俗,已经逐渐从节日活动中淡出;而节日的饮食习俗却传承下来,并有所发展。几乎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特定节日饮食,以至于这种美食成了这些节日的代称。如把端午节称为粽子节,把中秋节称为月饼节。
乍看起来,好像传统节日的习俗只剩下“吃”了。其实节日饮食已经成了节日各种习俗的载体,承载着很多精神文化方面的习俗。在吃粽子时,小孩儿会问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大人会自然地讲到纪念屈原的故事;中秋节吃月饼时,自然也要讲到嫦娥奔月的美妙传说,会讲到唐明皇游月宫的神话故事,讲月宫、白兔、娑罗树……儿童就在这愉快的节日里品尝美食的同时,享受了精神“大餐”,在大快朵颐的同时,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春节过大年,春节的食俗更是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南方要吃元宵,寓意团圆;北方人过年时要吃团圆饺子。
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
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1300年唐代的饺子,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把饺子称为“扁食”。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扁食包细馅”的记载。至今陕西一些地区仍把饺子称为扁食。
清朝入关后,满族把饺子、糕点、馒头等统称为饽饽,把饺子称煮饽饽。人们如果形容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就说这个人是“见了煮饽饽也不乐”。
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可见这种可荤可素、营养全面的传统饮食,多么受到人们的钟爱,一直流传千年以上。尽管名称由“饼饵”到“角子”、“扁食”,人们对它的喜爱却从来不变,以致成了过年必备的饮食。按照民间的习俗,除夕夜的“子时”,要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由于除夕夜是二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后来就把“交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饺子”。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蓄含了美妙的文化色彩。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