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野总裁猎逃妻在上海,已经有至少3000多家沙县小吃店。早年间走出去的沙县小吃“一元进店,两元吃饱,五元吃好”,填补了低端市场的空白。近几年,在上海站稳脚跟后,沙县小吃又迈上了转型升级的路。
正值午间用餐高峰,在上海市徐汇区零陵路的“沙县小吃集团上海公司第246店”内,店主罗奋鑫在店里忙前忙后,小店面积不大但每天宾客盈门。厅堂敞亮、开放式厨房、顾客扫码点餐……2004年,罗奋鑫从家乡走出去经营沙县小吃。早上6点起,凌晨2点、3点收摊,一天动辄营业近20个小时,十几年如一日,辛苦的打拼经历让他记忆犹新。“包蒸饺、捞面条,样样都要自己来,都在透支身体赚辛苦钱。”他感慨,因为开沙县小吃,他走过很多地方,脚步最终落在了上海。
2016年,沙县探索启动沙县小吃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实行总公司、子公司、终端店“三位一体”的公司运作模式,依托沙县小吃集团总公司,并在各地成立分公司,开设小吃连锁加盟店,推进沙县小吃公司化运作、标准化实施、连锁化经营。瞅准了转型升级的趋势,罗奋鑫将自己的门店加入了集团。
50平方米的店面,改造装修花了10多天。罗奋鑫看着账上的房租,掰着指头盼开业,但他发现,加盟店的装修比以往的沙县小吃要讲究得多。比如,有设计师进店设计图纸,配色按照统一的风格来,墙上张贴的海报由总部统一设计;店里的灯用冷光还是暖光,也有要求;门前的招牌也换成了统一的形象——橙底白字的“沙县小吃”。
不只是外观,经营上也发生了大变化。统一管理和标准之下,柳叶蒸饺、半成品大排、调味品等都由子公司配送,人工成本降低了不少;子公司还会定期组织业主进行培训,推出新菜品,相互分享经验。“现在雇工少了、单价提高了,时间反而更宽裕,轻松多了!”罗奋鑫笑着说。
深夜,在上海嘉定区嘉好路上一间仓库外,一辆辆货车正整装待发,工人们忙着把打包好的新鲜食材送上车,几个小时后,这些食材会被送到沙县小吃门店,等待一早开店使用。这个仓库是沙县小吃在上海的一个区域配送中心。在这里,小吃店必备的蒸饺、大排、扁肉皮都有,甚至连瓦罐、锅具都一应俱全。
在仓库旁的一块显示屏上,一家家沙县小吃店直观地显示在上海的地图上,为了准时把食材送到门店,配送公司设计了23条送货路线。“年后,整个市场逐渐回暖,不少小吃业主又来上海找店,日配送额增加了5万多元。”负责人汤声斌介绍,年后公司拓展了奉贤区、金山区这两个比较远的区域,力争更好地服务小吃业主。
区域配送是沙县小吃探索标准化生产的一个环节。目前,国内已经建立了上海、杭州、常州等20多个区域配送中心。成千上万个沙县小吃的后厨,变成了“中央厨房”的模式。
“品种多价格实惠,食品安全也有保障,对货品不满意还可以退换。”对于供应带来的便利,在浦东新区开店的黄金旺如数家珍,“以前生意好的店铺,备料一次性要买一大堆,现在动动手指不管多少都有人送货上门,方便多了。”
如今在上海,像黄金旺一样享受到数字化配送福利的小吃店已超过2000家。今年,沙县小吃集团将在供应链配送、仓储分拣、收银系统等层面进行升级改造,力争让小吃业主以更轻松的方式赚到更多的钱。
当前,三明市沙县区正抢抓沪明合作难得历史机遇,依托沙县小吃门店规模优势和产业基础,引进上海食品加工、数字经济、平台服务等相关企业,建设沙县小吃预制菜生产基地、中心化服务平台和地域性网络分中心,并积极推动沙县小吃进入上海市高校、机关食堂,参与上海早餐工程及上海国际美食之都等建设,拓展沙县小吃标准示范店上海门店规模,设立上海市沙县小吃运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