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京一霸金箍棒曲艺名家马岐先生在直播时曾针对当今相声界一些怪现象提出批评:相声不是找乐子,观众应该提高欣赏水平。
无独有偶,相声宗师张寿臣先生徒弟、天津相声名家田立禾先生也在直播间里说过类似观点,相声不是单纯搞笑的东西。
对此,郭德纲先生显然是“功不可没”,他在说相声和接受采访时曾很多次强调相声的搞笑功能,如“相声还是先搞笑吧”,“相声不搞笑就太搞笑了”之类。
经过郭先生长期潜移默化的灌输和影响,最后在其粉丝群体里就形成了“相声就是图一乐”这种片面的观点,对相声、对喜剧、对社会在一定程度上都形成了不良导向。
相声的真谛并不是搞笑,而是语言的组织和运用能力,最简单的一个道理,有些笑话放在不同人的嘴里说,其效果是不一样的,相声演员说一段笑话,会安排铺垫、悬念并辅助肢体语言以及表情等元素,其中语言的组织和运用极其重要,可以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马三立说的那些小笑话,如《卖鱼》、《逗你玩》、《祖传秘方》等等,这些小笑话你让普通人说,估计大部分人的效果都会味同嚼蜡,但马三立不一样,他有描述故事场景和人物心理的能力,还能设置悬念,将一个很小的故事说得跌宕起伏,让观众犹如身临其境,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这就是相声。
这还只是逗哏的语言艺术,当两个人说对口相声时,捧哏也是很讲究语言的组织和运用的,比如什么时候插话,到底是插“哦”还是插“嗯”,到底是短促音还是拉长音,这都是讲究,你用不好效果就不好。
所以,为什么很多相声前辈的老段子百听不厌,因为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几乎是炉火纯青,是真正的语言艺术。
如果过分强调相声的搞笑功能而忽略相声的本质,无疑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对相声艺术的损害是非常明显的。
喜剧是让人发笑的,但发笑是渠道,归根结底喜剧也是在传达多种信息,也就是寓教于乐,所以很多喜剧大师认为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但是,真正的喜剧创作难度是很高的,但搞笑的难度相对比较低,所以近些年来喜剧行业出现了一个不太好的倾向,为了搞笑不择手段。
当然,喜剧行业的跑偏并不能全部怪罪到“相声就是图一乐”的观点,但这种单纯搞笑的思想确确实实影响到了整个喜剧行业。
比如国内近些年比较红火的喜剧团队里,有好几个艺人抄袭国外综艺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有的抄袭行为直接引起国外综艺节目的控诉,甚至还有些被抄袭多次的海外艺人在本国的节目上直接嘲讽我国喜剧人。
面对这种赤裸裸的抄袭行为,这些喜剧团队的粉丝群体为其辩护的核心话术就是“小品不就是图一乐嘛,谁演不是演”以及“只要我笑了,我管她抄谁的”。
喜剧影视剧、小品、相声以及喜剧综艺在近些年均出现大量抄袭现象,不得不说这也和“单纯搞笑”指导思想有很大关系。
“奶头乐理论”在网络上经常被提起,一般认为是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提出来的,这个理论往简单了说就是往发展中国家的群众输出容易让人沉迷的娱乐产品,转移注意力消磨其斗志,最终让其失去发展目标和方向。
这个理论是否真的存在并不好说,但理论的逻辑是有道理的,单纯娱乐和过度娱乐确实会产生很多副作用,往小了说是会让个人失去生活前进动力,比如那些长年累月在网吧打游戏的人就是最极端的例子。
往大了说,如果一个社会不对单纯娱乐和过度娱乐的现象进行纠正和遏制,社会风气就会被带坏,社会道德体系将会崩塌,在历史上最极端的例子大概就是臭名昭著的西晋王朝。
巧合的是,历史上的西晋存在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在如今似乎也能看到,比如审美跑偏,男人化妆,伪娘盛行,著名的潘安就是代表。还有如历史上课本上的“斗富”现象,在如今的网络世界似乎也经常能看到。
单纯娱乐和过度娱乐确实存在严重隐患,而“相声就是图一乐”、“小品就是图一乐”、“喜剧就是图一乐”等观点恰恰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奶头乐理论”,因此这种观点必须要加以重视和纠正。
“相声就是图一乐”以及“喜剧、小品就是图一乐”等观点的背后是喜剧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
由于我国目前喜剧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创作上不仅水平不高、格调不高,而且缺乏指导,这就造成了相声、小品和喜剧作品的水准一路下滑。
在作品水准下滑的现实下,为了掩饰作品的低水平,从业者和其粉丝群体也就祭出了“图一乐”的法宝,什么审美、什么格调、什么艺术、什么社会影响通通弃之不顾,只是为了个人的一己之力,不惜反复渲染“图一乐”的观点,达到个人和团体敛财的目的。
所以,我们要提升文艺作品的整体水平,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文艺创作和表演的指导思想,不能让所谓“相声就是图一乐”之类的观点影响到整个行业和社会的进步。
在这方面,虽然郭德纲先生之前确实做了很多不良示范,造成了不良影响,好在他能迷途知返,在近几年来不断修正自己之前的片面观点,同时也身体力行逐渐摒弃一些单纯娱乐和过度娱乐的作品,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也希望一些粉丝群体和网友能够正确认识相声、小品等喜剧艺术的真谛,提高欣赏水平,这样也有利于个人格调和修养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