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民日报新知新觉: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2/20 6:53:22 | 【字体:小 大】 |
旷世奇材习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历史渊源、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我们应着眼继承性、人民性、实践性,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鲜明特点。
继承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习同志多次用精神命脉、重要源泉、坚实根基、突出优势来说明其地位和作用,并强调我们的文化自信“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彰显的救亡图存、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开放包容等思想和精神,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脉;而没有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可能断流干涸。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精神升华,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走向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文化基础,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全面传承和全景展现。
人民性。中国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决定人民立场是中国的根本政治立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落实到文化领域,为什么人的问题始终是文化发展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文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着力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其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价值指向是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现实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人民群众,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品质优良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应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将人民群众作为建设主体。人民群众不仅直接参与文化建设,创造出大量先进文化成果,而且其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还为文化创造提供了宝贵素材和源头活水。
实践性。文化的基础在于社会实践,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伴随着民族自强和国家发展进程,始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息息相关。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基础和丰厚土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有力保障和精神支撑。历史和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造了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发展奇迹,孕育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思想和精神,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性。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