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二中吧《行政管理改革》编辑部副编审刘翠霞认为,作为汉语的书写系统,汉字有力维系着汉语的发展走向,使汉语在方言多样性与文化共同性上达到了平衡统一。中国地域辽阔,在长时期人群流动与文化变迁中,汉语形成了北方、吴、赣、湘、闽、粤、客家等几大方言区,有些方言差异很大,口语通解度较小,单凭口头语言甚至难以沟通。但汉语并没有在历史演变和地域变异中分化为不同语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汉字能够超越方言差异,“代偿”了沟通信息、联通人心、汇通文化的功能。正如李约瑟所言,“单音的象形文字的发明对中国起着一个强大的维系作用”。汉字这种“通古今、达四方”的超时空力量,源于其表意文字的本质特性。汉字不像拼音文字那样委身于口语语音,而是通过形、义等符号要素直接锚定语言的意义系统,“得意忘言”的书面语使不同时、地的人们可以方便地进行信息传递。对中国人来说,语与文常常是一体的,语言认同主要通过文字认同建立,在此过程中,文化认同得以生发。此外,汉字以其特有的形、义、音等元素,通过别具一格的组合规则和呈现方式,创造了书法篆刻、对联谜语、诗歌音乐等异彩纷呈的汉字文化,带给人们独特而奇妙的艺术享受和文化体验,源源不断地涵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李丽平、李媛媛、姜欢欢表示,2020年9月14日,中欧领导人决定建立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这表明,中欧双方在通过绿色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中欧关系迈向更高水平方面达成广泛共识。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欧都有合作应对挑战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共识,以及以绿色可持续方式帮助经济走出困境的共同目标。可以建立以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为引领,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机制框架。深化政府间的环境和气候合作。以现有的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中欧部长级气候变化对话机制为基础,建立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鼓励中欧地方政府间开展环境与气候合作,建立“姐妹省”。加强企业间在环境产业和低碳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加强环境和气候智库合作,推动中欧高校间建立中欧环境和气候学院、智库间建立中欧环境政策联合研究中心等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楚晓光表示,在自发的情况下,受地理环境差异、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因素的影响,教育供给往往会出现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象,偏远、农村、弱势的群体往往得到的教育资源是不足的。而财经素养教育与其他素养教育相比,具有其独特性,更能直接改善群体的经济思维,增加未来经济生活中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对处境不利群体在财经素养教育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干预,能够产生正溢出效应,使这些群体在有限理性下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以更好地改善生存状况,这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教授张月华指出,推动乡村治理需要细化基层组织网络,将各项行政管理和事业服务职能融入网格、落实到人,推进管理方式从被动处置问题向主动解决问题转变,从事后执法向源头治理转变,推动政府管理全覆盖无缝隙,及时掌握群众需求,有效化解矛盾,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整合网络数据,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下放办事权,将网格化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统一的综合网络数据平台,实现政务信息网络互通,防止信息屏蔽,大幅提升治理效率。
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学院陈秀英认为,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推进和服务经济的崛起,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增长,但是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难点和痛点。在新阶段,亟需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补齐短板。一是以对内开放激活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促进消费升级。健全服务贸易区域分工协作体系,形成有效的分工协作与优势互补机制。二是以对外开放利用外部市场和资源要素,加速结构升级。为了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应坚定不移推进服务贸易对外开放,携手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用“拉钩”来应对“脱钩”,积极构建客户新渠道,开拓企业新市场。三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重塑新发展格局。以先发地区帮扶和带动后发地区、构建公平开放透明的营商环境和契约制度,以市场机制完善行业进退和资源配置制度,多措并举构建“地区—行业—企业”多层次协调新发展格局,为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营造内外联动的新机制、新环境。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进行一些政策上的重大调整,使得我们的整个发展模式、增长机制和分配机制更加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目标。
共同富裕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形态,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也符合中国从贫穷到小康再到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逻辑。实现共同富裕要致力于三个方面:一是上不封顶,二是要保底,三是要扩中。
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如愿地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让每个人都能体面地享受生活和追求幸福。
文化的积淀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这个民族、这个社会能自立于其他民族、其他社会之间的“基因身份证”。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深刻、准确地理解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路径,进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要准确认识和适应全球政治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和特征变化,站在历史正确一边,顺应历史进程谋求战略创新,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可靠安全保障。
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得到了全方位、全过程地实现,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让每个人的能力、人的丰富性得到全面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