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男人主题曲知天地造化之不易,方得开物成务。2022年走进尾声,一档名为《新生万物》的电视节目引领的文化风潮即将成为当下的文化大事件。
这场文化大事件的主角,正是东方古国传承千百年的非遗技艺。在知名媒体人杨澜搭建的桥梁下,观众将见证一场非遗传承人与新锐设计师的双向奔赴——这两者之间将产生怎样焕新的奇妙反应,传统的非遗技艺如何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展现新的传播价值,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为年轻人的当代表达?答案呼之欲出。
由梦之蓝手工班独家冠名,江苏卫视与阳光媒体集团共同出品的大型非遗焕新纪实节目《新生万物》先导片12月23日释出,节目正片也将于12月30日在江苏卫视正式播出!节目形式充满新意,杨澜作为发起人,力邀文化老友和新锐设计师共同走进11项国家级非遗技艺: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茶点制作技艺(富春茶点制作技艺)、苏绣、竹编(瓷胎竹编)、白族扎染技艺、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玉雕(北京玉雕)以及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洋河酒酿造技艺)。用年轻时尚的方式,多维立体的角度,丰富深度的表达,使得非遗文化不仅“活下去”,更要“火起来”。
节目中,杨澜通过真实的探访体验和学习交流,沉浸式地体验了中国非遗文化,她也化身行走的“造梗”机,以风趣幽默的语言为节目增添了不少看点。轻松、有趣的节目氛围,让观众感受到原来探索传统文化的节目也可以不沉闷,贴合了当代年轻人的审美趣味。
与此同时,她还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非遗作品的来之不易,当她用手把一根丝线分之一的时候,她坦言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当她看到一缸“有脾气”的沉下来的蓝淀,她笑道“你要赶上它不高兴,那还真就染不成”;当她在四川学习瓷胎竹编时,发现一百斤粗壮的竹子只能获得8两细如发丝的竹丝时,她更加感叹非遗技艺的珍贵。
在当下,非遗文化面临着社会工业化生产的冲击,这就要求非遗文化传承人,不单要汲取保留非遗文化的原汁原味,还要求新求变,为传统赋予“新生”。
就这样,《新生万物》带着让非遗“新生”的使命启程,已走访了云南、江苏、福州、四川等多个省市,用镜头语言让非遗文化的魅力得到彰显。杨澜的老友——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也来到节目中,用多维视角解读非遗,用他的专业知识和生动的表达,带领观众了解多个历史故事,同时也对非遗传承人们“择一业、终一生”的精神进行提炼,让观众更好地产生共鸣。
而新锐设计师们,也以融合共创的形式开启了这段非遗财富的新生之旅。官方公布的主视觉海报就打出了“非遗焕新”的第一枪,邀请知名设计师王成福全程手绘制作,让“新生万物”四个字巧妙融入了11个非遗技艺画面,具有国风特色的同时,又有一种新时代的潮流感,充分展现了“一切伟大皆由双手创造”的理念。新锐设计师对传统文化、非遗技艺进行年轻化、时尚感的“焕新”设计,为非遗文化赋予当代表达,极大地丰富了《新生万物》的内涵,也让非遗焕新有了更深层次的现实意义。
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情感价值的非遗文化,从来不只属于过去,是鲜活且生动的。至今,非遗仍然活在手工艺人们的指尖,活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节目通过聚焦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的创新碰撞,助力推动文创产品及相关产业的落地,让非遗不止具有社会层面的意义,也具有经济层面的价值,深度挖掘中国非遗的多面性,用蓬勃的生命力去创造更多可能性。
《新生万物》除了通过体验者的视角身临其境触摸非遗历史底蕴,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还代入穿越者的视角,讲诉不同历史阶段生动的故事。在传承人的身上,观众可以看到一些共同的特质,如热忱,他们燃烧自己的热爱,几十年如一日地手作不停;如匠心,精益求精的精神让他们手中的一器一物成为时代大浪淘沙的真金;如童真,正是这份质朴的赤子之心,让他们在传承当中毫无杂念走下去。这些品质,也恰恰是非遗的情感价值所在,这也为节目赋予更多艺术属性和人文精神,与当代年轻人进行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让节目更有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