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30 21:38:26 | 【字体:小 大】 |
奔雷手网站中华文化内涵丰富,承载了我国几千年发展的深厚底蕴。也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生生不息的能量源泉,让我们在发展中获得更加强劲的动力。同时,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华文化更是承担着十分关键的责任。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不仅是综合国力增强的展现,更是为民族复兴的进程不断添加前行的动力。对于大学生而言,这一群体作为传统文化的第一传承者,如果能使该群体具有极为强大的文化自信,使之不断向世界宣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则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极其重要的帮助作用。与此同时,基于当前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更应当努力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之能够自觉承担起创新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
首先,帮助大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在大学阶段的青年人,其三观尚处于正在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在这一时期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或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文化的积淀也能在大学生自身气度、修养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纵观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无论是伟大的爱国情怀和担当责任,又或是自强精神和反思意识,都在不断发展中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注入新的色彩。与此同时,这些品质更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由此观之,只有让大学生深刻认同中华民族文化,才能让其从中汲取到自己所需要的积极养分,提升价值判断的能力,帮助大学生获得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情感追求。这不仅是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更是个人素养和处事经验等全方位的升华。
其次,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第一,大学生应当坚定自身的文化自信,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也能充分发挥其价值。同时,深刻理解其中所包括的内涵,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和生命性,并面向世界展现我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印记,文化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体现时代的本色,才能满足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精神需要。由此可见,发现文化自信的价值,也就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的基础。第二,想要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就要使之深刻理解并认同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思想的深刻凝结,是需要大学生群体深刻理解并为之遵守的。因此,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是一个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是使之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讲好中国故事,也能提升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这一点同样重要。在传统文化中,体现着我国众多具有正能量的历史故事。对于大学生来说,只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刻理解传统文化,就能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认同。反之,如果不能深刻把握传统文化,就无从谈起讲好中国故事。
最后,有助于提升大学生面对西方文化的抵御能力。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接触外来文化的路径和渠道逐步扩大,部分学生的意识受到了西方形态的影响,由于三观尚未形成,很容易形成错误观念,滋生众多问题。因此,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能够更好地抵御部分外来“糟粕”文化的入侵。大学生坚定自身文化立场,要对本国文化更加自信,对外国文化保持理智,警惕“糟粕”文化的输入,提升自身的文化安全意识。
学校所具有的校园文化是整个校园风气营造的核心内容,与此同时,也体现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的文化环境。因此,要注重校园文化对学生在思想方面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校作为教育者的力量。
第一,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和理解的主动性。当前,大学生虽然普遍接受学习传统文化,但其往往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对于教育者而言,如果想要让大学生从心里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就应当让其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与优秀文化产生共鸣。对此,首先作为高校应当更加丰富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时间教学活动。想要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课堂教学内容是一方面,但辅之以时间教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目前,高校应当建立起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育体系。一方面,让学生真切感受中华优秀文化。例如,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制定参观计划,以小组形式带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基地进行参观,让学生从实际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使之坚定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在专业的教学中,高校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或者选择与校外资源展开合作,从而打造极具传统文化色彩的实训基地。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其次,充分营造校园文化环境。首先,可以在校园建设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例如在教学楼、宿舍、图书馆等地展示优秀文化诗词等。通过这一方式,在潜移默化地培育过程中,就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对于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其次,营造出传统文化学习的校园氛围。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以校园文化主题节等形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举办相关的传统文化活动。通过开展线下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二,完善大学文化主体教育体系。对此,首先要加强课程思政的开展。思政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能够有效地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但是这也仅仅是一个方面,如果能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的发展,推动传统文化在其中的展现力度,则可以更好地在课堂上塑造学生的三观。通过这一方式,也能更好地践行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其次,让师资队伍的文化自信也获得提升。教师在培育学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因此,高校应当首先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提升该群体的传统文化素质。不仅专业课和思政课教师要做到这一点,辅导员、行政教师都应当承担起自身在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的责任,并使之领悟其中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当中来。而辅导员作为学生在校生活的“导师”与“朋友”,与学生之间具有着更“近”的关系。因此,可以根据学生性格上的不同,采用更加个性化的方式,积极传播正能量,从而达到培育学生爱国情怀的目的。
(徐华伟,博士,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课题项目: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专项课题“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研究”(JS2101)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堂”项目。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