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谚语——根植吴房大地的民间文化瑰宝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25 5:32:06 | 【字体:小 大】 |
盖网回报qdcaijing“春争日,夏争时,五黄六月争回耧”,“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山戴帽,蛇挡道,必有大雨到”,“蠓虫打脸,大雨不远”,“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远亲赶不上近邻”……这些民间谚语焕发着勃勃生机。作为市级非遗,在遂平遂平县槐树乡高楼村,吴松林“谚语集锦”项目相传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过几代人的搜集编写,现已形成二十多万字的民间谚语集锦,丰富着群众的文化生活。
吴松林的祖父高丙寅,清末人,私塾文化,喜爱民间文化,对民间谚语等广泛收集整理。吴松林的父亲高明春,1921年出生,小学文化,继承上辈爱好,对民间文学谚语研究颇深。
出生于1949年吴松林,从小受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的影响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喜欢上了谚语,尤其是从小在爷爷那里学到的谚语最多。谚语是中华民族老祖先的智慧结晶,是广大人民群众代代相传延续而来,急需有人对它加以保护和传承下去,永不失传。
谚语属我国民间传统文化,从古至今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大量的民间谚语,以口头相传最多,把最实用、最好记易懂的经典词句流传下来,比如“二十四节气”、“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长到老,学到老,一样不学掘死了”等等。经过了千百年的沧桑变革,它仍然经久不衰,这全在于它精练、朴实的语言来至人民群众之中。
为了使谚语这项民间文化瑰宝永不失传,继续传承下去,高松林把自幼从祖父辈学到的谚语,加之自己几十年来搜集、编写的谚语,经常不断地在城市、农村广泛传播,并编写出20多万字谚语集锦印刷成册,向众人展现。在自己有生之年他决心,继续挖掘整理出更多更好的对民间非常有实用价值的谚语保护和传承下去,使之发扬光大为民造福。
他全面搜集、整理了流传在民间的谚语,并对每一条谚语作了简单、明了的注释。通过认真地整理、编写,使谚语的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更加明显。该项目共分为《农作物种植篇》、《林果篇》、《气象篇》等六大部分,其中在《生活篇》中又进一步划分出《衣、食、住、行类》、《居家理财类》等八大类别。该项目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构造和谐社会和乡村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谚语的文化价值大于物质价值,通过谚语可以了解到我国悠久的农耕文化的发展。它是一种“软实力”,以此来激发青少年一代的爱国主义,立志成才,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规范人们的道德修养,还有对农业知识、气象知识的传播都有重要价值。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