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叶渚唯改革者强,唯创新者进。立足新时代,常州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综合实验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发展素质教育,焕发改革激情、激荡澎湃动力,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常有优学”建设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和更具活力的基础教育踏出一条光明之路。
根据《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双减”工作优秀实践案例暨重点实验项目评选活动的通知》要求,经学校申报、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对上报的380个案例进行评审,确定242个案例获奖,其中一等奖40个、二等奖88个、三等奖114个,在一等奖中确立重点实验项目20个。
“双减”是让教育回归更本真状态,是政策、更是是我们每个教育人的初心与使命。一方面,对于体育运动而言,双减无疑为我们增加了体育工作新时空;另一方面,在政策的落地与执行对接过程中,也有一些现实问题。
我们思考:双减后教学新时空,不仅是指多出来的课后服务时空,更是指课后服务纳入到整体学校活动时间与课程形态中的综合新时空。那么面对这样的新时空,我们该怎样去合理规划、前后呼应呢?我们站在人发展的视角去审视新时空下的学科建设,将课堂教学、大课间、活动课(课后服务)、家庭体育锻炼等方面重新解构后再次架构,把一系列具有相同主旨的课程进行组合,并利用不同时空渗透相同主旨而形式不一的锻炼内容,这些组合就形成了(‘课内、课外、校外’‘学、练、用(赛)’)三位一体的体育课程群的相关内容,从而网格化、序列化夯实钟楼学生的身体素质。基于以上理解形成了我们对问题的目标策略。
首先从内容一体化出发,内容一体化简单归纳为:体育课、活动课、校外运动不同教学时空的学练用内容一体化。
“体育课”是学习“一个内容”的开始环节,是学习的过程,这个环节应该是规范化、专业化、保障化;“课外活动(课后服务)是第二环节,是继续对“这个内容的专项性练习”,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时效保障,这个环节特质是专项化、多样化、群体化;“校外锻炼”以及“校园赛事”是持续对所“学练内容”的实战环节,是对本阶段学练内容的整合与修正,环节特质是体能化、趣味化、简便化。以上学练用的三环节的内容是一体化的,是对某一项内容的多样化展开。
目前小学阶段所有内容已经全部统整架构完成,并形成区本课程体系,同步匹配了相应的指导纲要。我们认为内容环节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模式,是实现双减下教学新时空的基础框架。
(1)实验校是否建立学生三位一体不同锻炼时空(课内、课外、校外)的课程框架;
我们通过这张表格,可以关注“体育课程群”在不同时空、不同维度中课程特点,教师给予相对应的教学措施,通过让不同时空的(学、练、用(赛))目标指向与一体化内容形成实质关联,促使体育课程群的落地。我们可以看见每个时空因师资不同、课时形态不同,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都各有特点。如:体育课以学习技术为主并获得运动知识、活动课上兼职教师继续进行反复练习,以纠错练习为主、而在校外的时空可以和锻炼伙伴一起保持运动频率和符合,以建立运动习惯。学校在实施的时候,就可以随时以这张表格的各种纬度来进行关联评价。
学校内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双减课后服务时段的教师,可能非专业的居多,兼职教师的不专业相对遏制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那么如何让教学新时空效益不受遏于非专业,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案例分两步走,第一步:日常化。我们这套《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在每一个锻炼内容的图文旁边,有二维码呈现的练习视频,作为非专业教师日常教学的专业教材,执教教师一看就懂,既知道练什么、也知道怎么练,逐步引导其专业性,能有序有计划有内容带领学生练习。第二步:长线化。本案例延续钟楼的三年来的做法,就是引导各学校按教师兴趣、按学校需求进行教师的第二专业(体艺类)申报,并对这样的教师分批分期进行“兼职教师专业化培训”,作为技能人才的储备,有效突破目前体艺类师资紧缺的问题。
校外的体育运动无论从内容还是监管上都是一个重大缺口,而“双减”服务校园更服务社会,我们用“让校内外内容一体化的体育家庭作业”作为实施手段,从无序引向有序、从他律走向自律,家庭作业的内容设计有了明确的规范,让学生学后有练、能练、会练,及时消化课内知识,有效形成校内校外的技能掌握、提升通道。同步引导学生家长掌握科学锻炼的概念,让每一段时空发生效能,扎扎实实服务于学生的体质健康。
本案例的体育课程群正是教发中心从中观层面,构建实施了双减之下教学新时空,形成有科学依据和扎根性的课程体系。从整体上深度探索学生体质提升方式和双减下教学新时空的立足点和创新点,为双减有效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式,也引导学校、教师从不同视角去有更多的探讨与创新。
|